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众多媒介市场中,广播怎样利用声音这个单介质争取到更多的受众份额;地方电台如何在硬件、软件不能与上级台匹敌的现实状况下将听众牢牢锁定?利用广播的较低成本运作、其他媒体不可取代的伴随性以及本土媒体的亲近性,使节目充分互动.增强节目活力和感染力、方便百姓参与.无疑是一个突破重围的良方。  相似文献   

2.
贾丽娟 《中国广播》2006,(11):70-71
我国现行电台的覆盖地域有一定的政策规定,在四级办广播电视体系中,县级电台是终端传播者,最接近基层,最能直接融入城镇乡村、贴近百姓,最能体现地方化。地方媒体场固定,横竖不能移动,有人称之为井型媒介。相对于中央、省级媒体而言,这是地方媒体的劣势,同时也是其优势,优势在于地方媒体可挖深井,把媒体的地方特色做足,在本地受众的心智智源中占得无可替代的一席之地。在各类媒体竞相发展的背景下,县级广播台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自身原因是观念陈旧、模仿城市电台、缺乏地方特色,那么,县级电台的出路何在?唯一出路就是,在地方文化、地域人文、历史传承等“地利”上做好文章,做到节目内容本土化,节目对象细分化,节目服务贴身化,才能拓展出一片生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刘慧 《采.写.编》2021,(9):111-112
在新的时期,地方广播新闻电台需要重视对自身发展理念、发展战略等进行革新,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拓展自身生存与发展空间.本文在对地方广播新闻电台发展环境的变化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地方广播新闻电台竞争力提升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促使地方广播新闻电台更好地适应新的发展环境,进而为其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4.
广播地方化 ,是当前地方电台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这方面 ,我想结合揭阳电台的工作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我们认为 :广播地方化 ,就是要遵守广播的一般规律 ,充分考虑当地的社会文化特色 ,把广播办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地方台。当前广播面临着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以及发展迅猛的因特网的挑战 ,面临着周边地区电台的竞争。要站稳脚根 ,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 ,就要服务当地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贴近当地的听众 ,这样电台就不会失去依托 ,才会增强宣传的影响力。1996年以来 ,揭阳人民广播电台经过了四次改版 ,但每次改版都有一个鲜明的…  相似文献   

5.
类型化广播是当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广播发展的一大趋势,在我国,近年来中央及部分省级电台进行了有益尝试,但在地方电台却少有涉及。随着广播改革和创新的进一步深入,广播在经历了大而全和频率专业化的发展过程后,分众化特点日益明显,借鉴国外以及中央和部分省级台的经验,类型化广播是在传统电台基础上更加符合听众收听习惯而又尊重传播规律的一种播出模式的改革,更是地市电台再次快速发展的契机和必由之路。本文介绍了类型化广播的定义及特征,分析了当前我国地方电台发展类型化广播的困难,提出了解决困难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媒体竞争中,广播业务的重头应当抓什么?举措之一是勇于承担高端任务,在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打头阵,并做强、做优,彰显广播的影响和责任。在今年抗击南方雪灾报道中,中央电台中国之声的大型直播节目《爱心守望风雪同行》以及南方省份地方电台相关节目,以成功实践印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传媒的角逐中,新闻一直是大家争夺的焦点,地方广播,尤其是县级广播地位尴尬,如何扬长避短,迎接各方的挑战,是地方电台需要面对和探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地市一级的媒体,贴近地方本土本源,与本土特色文化交集最多,理应不断提升文化自觉,深刻认识地方特色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正确把握地方特色文化传播与文化发展的关  相似文献   

9.
刘旭 《记者摇篮》2009,(2):48-48
“快捷、方便、容量大、覆盖率高”,曾是广播被公认的特点和优势。但当今信息时代,媒体并行,广播的这些优势已经逐渐弱化。中央台、省级台纷纷在各地安营扎寨与地方电台展开电波大战,在这种背景之下,地方广播节目的“融合”特点日趋显现。这种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传播学的研究表明,文化上的亲和力、地域上的亲近感,最能使本地的听众产生共鸣。因此作为地方电台我们必须认识到广播节目的这种地域性的差异,深入研究地域特色,突出地域特征将自然环境、传统观念、生活方式、历史变迁、时代风尚等都要融入节目的设计策划中。几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感觉到:作为地方电台树立广播节目的本土意识,强化服务功能是参与媒体竞争保持强势的重要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陈宝瑞 《新闻导刊》2005,(6):32-32,33
最近我去看望一对老夫妇,他们正收听某地方电台广播。有则寻物启事说:“不慎将XX市XXX号房产证丢失……”老妇很惋惜,“哎!‘不慎将’这个人真马虎,好几次广播他丢东西了。”老汉说:“那天电台广播XX市的新闻,不知为什么老说‘该死’(该市)”。对此,我们不能责怪二老的文化和欣赏水平,也无意挑剔这家电台的毛病,而应反思的是:正确运用广播语言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很有必要经常谈论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电台众多的节目里,广播评论能鲜明表达对各种新闻事实的立场和态度,是广播电台的“旗帜”,是“号角”,是“灵魂”,是真正代表广播电台自己的“声音”。然而近年来,广播评论在广播媒体中的地位逐渐被弱化,一些地方电台鲜见真正意义上的评论节目。因此,广播电台加强自己的“声音”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王求 《中国广播》2014,(10):10-10
从2008年的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到2010年玉树地震、2013年芦山地震,再到今年8月发生的云南鲁甸地震,在历次重大自然灾害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中央电台)和各地方电台的同志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进行了应急广播的有益尝试。尤其是2013年的芦山应急电台和今年的鲁甸应急电台,就是中央电台与地方电台合作的两次成功尝试。在这两次灾难中,我们以“国家应急广播”为呼号,迅速启动对灾区民众定点、定向播出的广播,显示出应急广播的巨大作用。开办应急电台,既是中国广播人传播理念上的重大突破,也是各级广播电台成功合作的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14.
随着各种媒体的蓬勃发展,过去的主流媒体——电台广播日益被其他的媒体所挤压。电台广播似乎成了昨日黄花,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电台的领导和职工在重温过去辉煌的同时,也不得不反复考虑这样一个问题:电台真的不行了吗?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受众需求的多方位变化,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一个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竞相发展、交互融合的全媒体时代。在新的媒介竞合大潮中,广播应积极探索与其他媒体的融合渠道。当微博这种新兴自媒体受到网民的强烈推崇时,微电台应运而生,它是传统广播和微博的深度结合,是电台发展的新生动力,也必将助力传统广播全面跨入全媒体时代。  相似文献   

16.
童舒  梁晨 《视听界》2014,(1):90-91
对于广播新闻人而言,向上级台发稿是责任,是压力,更是广播新闻采制水平、实力的体现。本文以镇江台对江苏台发稿为例,从新闻策划、新闻采制、新闻发稿三个方面探讨地方电台向外发稿及其对本台稿件水平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系列关注民生类热线节目的出现,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现代受众新的需求,而从这些热线节目所延伸出来的服务活动,更是拓展了传统广播媒体的功能,更多地体现了现代广播媒体的服务百姓生活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办好热线服务节目,打造民生电台,无疑是地方广播媒体培养自身核心竞争力,赢得本土受众的忠诚信赖的一条值得探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去看望一对老夫妇,他们正收听某地方电台广播。有则寻物启事说:“不慎将××市×××号房产证丢失……”老妇很惋惜,“哎!‘不慎将’这个人真马虎,好几次广播他丢东西了。”老汉说:“那天××(省)电台广播××市的新闻,不知为什么老说‘该死’(该市)”。对此,我们不能责怪二老的文化和欣赏水平,也无意挑剔这家电台的毛病,而应反思的是:正确运用广播语言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很有必要经常谈论和认真研究。早在1946年我国广播电台创建之初的《工作细则》就明确规定:“用字用词要力求念起来一听就懂,对于文言或难懂字句,要加必要的通…  相似文献   

19.
随着媒体种类、数量的增多,媒体间的竞争也益趋激烈。对于弱势媒体——广播来说,就更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来改革节目设置,搞好资源配置,提高竞争力、收听率,以争取更多的受众。而节目改革是项系统工程.进行中势必涉及方方面面的事项,形成各种各样的关系.需要处理。那么作为地方电台,在节目改革中应正确处理哪些关系.才能将节目设置好,办得火.争取赢得更多的受众呢?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认为,地方电台在节目改革中大体上应正确处理以下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宽松政策,传媒行业的发展环境也逐步优化,媒体政策相对于往年也较大宽松,这为媒体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广播媒体市场开拓了新的发展道路.广播节目内容、结构和类型更加细化,凸显出与时俱进且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有效发展趋势.传媒行业以强劲的发展势头,在社会中开始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基于广播的概念及其特征,首先分析了电台交通频道的发展现状,然后探讨了电台交通频道目前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最后对电台交通频道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