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教育经费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相比,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还存在总量不足、生均经费偏低、结构比例不合理、投入不均衡等问题。为此,建议建立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适应的经费投入保障体系;切实履行政府职责,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快制定和推行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加强对经济落后地区职业教育经费的支持力度;完善职业教育经费多元筹措机制。  相似文献   

2.
李华玲 《职教论坛》2014,(10):72-76
责任政府是责、权、利的统一。政府不但是职业教育的利益相关者也是利益的协调者,我国法律不但赋予了政府分配职业教育经费的"公权力",还规定了政府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中的责任。但是,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中出现政府投资责任转嫁、政策效度衰变、社会资金引导责任缺位等责任逃避现象。我们需要通过按照"责任先置与责任分置"的组织逻辑确定各级政府的责任担当,以公众满意度为标准建立政府绩效评价机制,勘定政府的权力与责任边界建立政府问责机制等途径来理顺政府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中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现状,王键委员呼吁,省一级政府要尽快制定职业院校学生人均经费标准,并依法依规督促职业院校举办者按标准足额拨付职业教育经费。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是职业教育经费保障的重要部分,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政策演进经历了逐步恢复期、法制规范期、稳步发展期、全面深化期四个阶段。虽然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政策为职业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制度保证,但还存在着整体教育经费总量占比不高、生均经费较低且区域差距较大、社会力量投入职业教育办学力度不够等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职业教育经费保障制度要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须从持续加大政府财政拨款力度、基本落实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标准以及完善多元化的职业教育经费筹措机制入手,以破解职业教育经费保障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生均经费标准是公共财政向职业教育投入的基本依据,也是建立职业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和经费稳定增长机制的制度基础. 1996年《职业教育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地区职业学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本部门职业学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  相似文献   

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学前教育建立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文章结合湖北学前教育投入与成本分担的现状与问题,从各级政府责任如何明确与划分、学前教育的生均经费标准的核定、家庭政府社会分担的比例、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的政策措施以及加强学前教育投入立法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合理完善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与成本分担机制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调研发现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已引起各方关注:职业院校一线教师认为经费不足是职业教育办学标准不达标的重要原因,基础能力建设和内涵提升所需经费有待提高;业内专家认为公共财政投入不足、未建立生均经费拨款标准、行业企业投入不足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学校方面则认为主要问题在于基建经费紧张、(生均)财政拨款不足、债务压力较大、发展性经费短缺、学费收费偏低等。目前各地正在积极应对,其做法有助于引发形成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8.
2000-2003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0-2003年我国教育经费状况明显改善:教育经费总量、财政性教育经费、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快速增长,高于"九五"期间的年增长率;教育经费总投入中,政府财政投入所占份额回升,政府教育投入更多向义务教育倾斜;义务教育总投入中,政府拨款所占比例上升;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经费的增长率高于非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与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拨款的比例及差距正在缩小;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快速增长,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迅速提高;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促进了高中和普通高校规模的扩大,入学率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9.
建立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以确保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等同于普通教育甚至超过普通教育。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却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为保障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必须建立“刚柔并举”的机制。所谓“刚”,指的是必保的经费投入,为此必须设定一些刚性的指标。例如,职业教育经费占整个教育经费的比例、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数额(应高于普通院校生均经费)、教育附加费中必须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  相似文献   

10.
教育经费的均衡配置是学前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发展的基本条件。研究选取了我国30个省份2011年至2018年的面板数据,测算学前教育阶段各项生均经费的基尼系数和帕尔玛比值,综合评价各项生均经费配置的省域间公平性,并构建理论模型考察哪些因素作用于学前教育生均经费投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学前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投入还不公平,主要表现为省域间经费配置的两极分化严重;代表政府努力度的一般公共预算内生均教育经费投入的省域间不均衡程度很高;农村地区省域间生均经费投入不均衡状况比城镇地区严重;生均经费投入水平总体上呈现"东部省域高,中西省域低"的区域性特征;各省域学前教育生均经费的投入结构也有所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都会对学前生均经费投入产生影响。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提出改善我国学前教育生均经费配置情况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0—2018年相关数据,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进行描述性和差异性分析,并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基础上,对形成区域差异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仍存在总量不足、生均经费偏低、经费来源结构不合理、地区投入不均衡等问题.为此,建议政府通过实地调研,制定合理的生均经费标准;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设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提高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发展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加大对中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缩小地区间经费差异.  相似文献   

12.
张晨 《职教论坛》2015,(4):16-18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以公共财政为主的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这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这种机制存在着经费总量与办学规模不匹配、生均投入与成本支出不匹配、举办者责任与义务不匹配的"三大不匹配"问题,未能改变职业教育在教育经费分配中的弱势格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必须将建立和健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政策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3.
经费投入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保障,发达国家公共教育投入总量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支出比普通高中教育高8.8%。公立职业院校坚持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拨款比例占70%-80%,财政拨款方式最为普遍的是拨款公式和竞争性研究拨款,拨款公式主要依据输入标准和表现标准。注重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学费和社会资金投入占到30%-20%,欧洲国家教育公益性和福利化程度高于美国。基于国际经验,我国职业教育应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制定生均经费标准与表现标准相结合的财政拨款公式,发展民办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4.
优化教育经费结构对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0—2019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与生均经费逐年增加,投入结构上,政府投入占主导,社会投入力度较弱,家庭投入低于OECD国家均值;普职教育经费结构不协调明显;各省生均财政拨款差距较大。支出结构上,人员经费占比上升明显,公用经费和基本建设费占比下降;教职工工资占比持续上升,学生资助和校舍建设费占比下降,日常运转和设备购置费占比较稳定;与OECD国家相比,我国资本性支出占比偏高,教职工薪资福利支出占比较低。建议大力推动产教融合,拓宽经费筹措渠道,构建社会力量多元投入机制;优化转移支付制度,缩小区域间差距;以提高中职生均经费为牵引,协调普职教育经费结构;提升教职工薪酬水平,构建以经常性支出为主、资本性支出为辅的经费配置机制。  相似文献   

15.
由于大部分地方政府没有制订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使职业教育投入保障机制难以建立,各地政府在可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要确保职业教育财政预算内拨款足额到位就很难落实。由于职业教育财政投入欠账太多,造成一邵分职业院校正常运转靠学费,项目建设靠负债,教师工资足额发放靠借贷,学校的发展十分艰难.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04-2012年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省市生均经费及生均经费政策、标准进行分析,发现中职生均经费投入稳定性差,地区间中职生均经费投入不均、缺乏合理生均经费标准指导,中职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各级各部门缺乏生均经费监督机制等问题。为此,文章提出了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保障中职教育经费投入,各省市应拓宽中职教育筹资渠道、尽快出台中职生均经费拨款标准,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管理、完善生均经费投入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洪林 《江苏高教》2007,(6):154-154
一、公办高校经费必须以政府投入为主 我国的高等教育只能以公办高校为主体,高校的建设应当是国家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建设,不断改善高等教育的整体办学条件,应当是今后各级政府的一项长期任务.从高校的收费来看,目前高校的收费标准已接近极限,今后不可能也不应该再大幅度提高,重要的还是依靠政府加大投入.特别是地方公办高校,地方政府应当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保证政府对高等学校经费投入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同步增长;要制定地方高校生均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投入目标,并据此测算每年需要增加的政府拨款,同时确保落实;要增加安排地方高校基本建设贷款贴息专项经费,缓解高校还贷压力,化解高校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是国家公共财政向高等职业教育投入的基本依据.《教育规划纲要》经费保障措施明确指出: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完善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各地根据国家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制定并逐步提高区域内各级学校学生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学生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19.
2005~2011年的数据表明,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仍然不足,投入结构不尽合理,投入水平低于普通教育。同时,我国职业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生均经费、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比等都远低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基于此,未来应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优化投入结构、完善投入机制、缩小与普通教育经费投入的差距,以此为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2000-2003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2003年我国教育经费状况明显改善:教育经费总量、财政性教育经费、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快速增长,高于"九五"期间的年增长率;教育经费总投入中,政府财政投入所占份额回升,政府教育投入更多向义务教育倾斜;义务教育总投入中,政府拨款所占比例上升;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经费的增长率高于非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与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拨款的比例及差距正在缩小;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快速增长,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迅速提高;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促进了高中和普通高校规模的扩大,入学率迅速提高。但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政府拨款在义务教育总投入中的比例偏低;中西部省份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偏低,政府拨款占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比例严重偏低。2003年,'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较上年略有下降,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较上年有所减少。本文通过对我国"十五"计划前三年(2000ee2003年)教育经费投入总体状况、教育经费来源构成、各级教育生均经费、财政教育资源的生均配置以及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地区差异等方面的分析(本文数据均来自各年度《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及《中国统计年鉴一004》),描述了近年来我国教育经费刁免入的进展并揭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