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批判思维的形成与培养:西方现代教育的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批判思维(criticalthinking)泛指个人对某一现象和事物之长短利弊的评断,它要求人们对所判断的现象和事物有其独立的、综合的、有建设意义的见解。虽然批判思维可谓个人治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突出表现,但东西方学者在其形成和培养的传统认识与教育实践上,存在很大差异。本文将着重探讨其差异表现,并就西方当前的批判思维教育对我们的启示提出四点建议。 一、西方学者对批判思维的认识及其研究 (一)西方批判思维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0世纪以来,如何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一直是西方教育改革的热点。例如在美国,…  相似文献   

2.
文学文本中的“功能”与“合法性”关系是当下西方文论界较为关注的一个热门问题。本文以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流变为研究对象,从文本的角度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同一个故事其文体的变迁、叙事的变化所蕴含的则是文本功能的变化,而功能的嫱变又不断驱使着文本在真实意义“合法性”上的递减。进而笔者从具体的文本研究入手,厘清其根本动因在于俗文学(故事)处于“大众文化”语境下发生的叙事变迁。  相似文献   

3.
文学文本中的“功能”与“合法性”关系是当下西方文论界较为关注的一个热门问题。本文以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流变为研究对象,从文本的角度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同一个故事其文体的变迁、叙事的变化所蕴含的则是文本功能的变化,而功能的嫱变又不断驱使着文本在真实意义“合法性”上的递减。进而笔者从具体的文本研究入手,厘清其根本动因在于俗文学(故事)处于“大众文化”语境下发生的叙事变迁。  相似文献   

4.
姜峰 《英语沙龙》2014,(7):48-49
最近在网络上流行一组有趣的图片,比较中西方思维的差异(右图选自其中),大家在笑过之余是否有思考过这样的问题: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反映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民族文化;思维是语言的灵魂,引导与支配语言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属于中国志怪小说,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属于西方哥特小说,虽然出自不同的文化体系,但都可归之于鬼怪小说,仔细分析,其可比性是可以深入发掘的。首先,两者的写作动机或目的相同,都是通过虚幻的故事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其次,两部作品在内容、题材、风格上也十分相似,都以写非现实的离奇故事著称。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一生译述与借鉴西方资产阶级学说、马克思主义著作和文学作品(主要是政治小说)。西方的众多思想和学术流派由他介绍过来。梁启超不会西文,略通日语,他翻译的作品不多,有日本小说,也有从日文转译的欧美国家的作品。这不仅说明他对西方文化的强烈追求,也显示了他在文化建设上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  相似文献   

7.
运用比较阅读法,将同一题材不同作家的作品或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纵向比较。把不同作家不同作品或同类题材的不同作品进行横向比较。更易于引导学生养成多角度观察事物、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性,从简单的思维活动走向复杂的思维活动。下面以苏轼被贬黄州时的同期作品,《赤壁赋》(以下简称“赤文”)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以下简称“念文”)为例,从不同的角度将两文作比较阅读。  相似文献   

8.
宋玉步入文坛在屈原即死之后,当时楚人迁都于陈(河南淮阳),随后又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这个时期也是宋玉创作高峰时期。宋玉的主要作品都创作于这一时期。有些作品中的故事可能发生在楚襄王时期,但作品的最后定型却是在考烈王时代。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的“对话式理论”,是一种全新的阅渎教学理论,它指出阅读是主体从客体作品中获得文本意义和丰富感受且调动感官与思维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阅读活动一进入教学流程,其构成要素除了阅读主体(学生)、阅读客体(言语作品)外又增加了阅读主导(教师)这一方,阅读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教师、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小说在人物塑造方法上有相同点,但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以及作家、读者对人物性格、人物形象和审美特质的不同追求,导致中西方小说在人物塑造方法上又有所区别。本文结合具体作品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