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是《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世界性的书",为世界著名之作,而《摩尔·弗兰德斯》是笛福最受欢迎的一部作品。从宗教角度对两部小说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小说中的主人公鲁滨孙和摩尔·弗兰德斯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相似性,他们内心似乎都有一股力量使他们不能安定下来,他们一生都在不停的行动、追求。相似的人生经历展示了他们共同的人生旅程:背负原罪,遭受惩罚,进行忏悔,最终得到救赎。  相似文献   

2.
丹尼尔·笛福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作家。丰富的阅历和记者生涯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多样的素材。与当时社会流行的宗教文学和流浪汉故事不同。笛福用详实可信的人物与细节。塑造了诸多真实的人物形象。从文学伦理学视角来分析《摩尔·弗兰德斯》,可以清晰地看出小说中女主人公求生存意愿这一伦理线及其在五次婚姻中的伦理结。  相似文献   

3.
摩尔·弗兰德斯是笛福在小说《摩尔·弗兰德斯》中塑造的一个生动的女性形象。本文根据文本分析的方法,根据叙事学的理论,从叙事转化和叙事冲突两个维度,对摩尔的内心世界进行解构,深入发掘摩尔的金钱观,并对其金钱至上的价值观进行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4.
在宗教思想上笛福受洛克等哲学家的影响 ,反对专制 ,主张信仰自由 ,笛福的这种宗教观集中地从其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鲁滨逊这个人物形象身上充分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的丹尼尔·笛福,在成功的塑造了具有冒险精神的鲁滨逊之后,又以细腻的笔触深刻的刻画了女版的"鲁滨逊"-摩尔·弗兰德斯。这是一个在父权制社会下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6.
王淦生 《作文》2023,(3):55-58
<正>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作者介绍丹尼尔·笛福,英国作家。一生创作颇丰,论著有《冥想》《计划论》《对付新教徒最直截了当的办法》等,诗歌有《地道的英国人》《立枷颂》,还有历史著作《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史》。创作最多的是小说,有《团结》《鲁滨逊漂流记》《骑士回忆录》《辛格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大疫年日记》《罗克萨娜》《英国商人手册》等,主办过杂志《评论》。  相似文献   

7.
简·奥斯汀的作品向来被认为是阐述婚姻家庭观和道德伦理观的典范,国内鲜有文学评论家从宗教角度对其加以研究,这里主要从宗教与文学的关系、简·奥斯汀生活背景与宗教的关系入手,阐述宗教对其作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一、小说人物塑造受宗教影响;二、小说采用的叙事手法受宗教影响;三、小说情节安排受到宗教影响;四、小说场景安排受宗教影响。  相似文献   

8.
作为英国小说传统的源头,笛福的小说创作自然早已受到学术界的认真对待,研究成果也已汗牛充栋。然而,笛福生活在英国商业社会及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时期,其作品中有大量关于城市"新兴阶层"及其城市生活的描写。这一点似乎没有引起学界重视。本文试图借用城市理论及批判理论的相关资源,从另一个角度,即文学与城市的关系来考察笛福小说创作的历史价值,辨析笛福对新兴城市生活的复杂态度,阐发笛福城市小说中人物的多重含义。  相似文献   

9.
<鲁滨逊漂流记>是笛福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因此也奠定了他作为英国小说之父的地位.笛福采用了流行于16,17世纪流浪汉传奇的体裁,第一次把流浪汉传奇带入了现代小说的轨道,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流浪汉传奇是由中世纪骑士文学发展而来的,该文从文学传统的继承和相互影响出发,阐述了中世纪骑士文学在叙事结构,主题,和人物性格塑造三个方面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作者简介] 笛福(1660-1731),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小说家。出生于商人家庭。早年以写政论和讽刺诗著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晚年开始发表冒险小说、流浪小说和历史小说。《鲁滨逊飘流记》是他的代表作,主要作品还有《辛格顿船长》、《杰克上校》、《摩尔·弗兰德斯》等。  相似文献   

11.
《摩尔·弗兰德斯》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笛福的代表作,经过批评家的阐释之后,与《鲁滨孙漂流记》一起成为世界文学经典。本文以主人公摩尔在从监狱孤女成长到都市贵妇过程中关键节点的选择为切入点,深入剖析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初见端倪的功利主义思想在小说人物和主题思想上的体现。以摩尔为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在趋利与向善、理性与感性的矛盾冲突中痛苦地选择前者,却使自己遭受死亡的威胁。这让摩尔重新反思人生,认识到边沁式功利计算的局限性,转而追求穆勒提倡的善和幸福,最终实现物质与情感的双重富足。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约1660~1731)占据着特殊而又极其重要的位置,他被称为“现代小说之父”,这也是他在小说发展历史上重要性的一个佐证。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古已有之,但18世纪以前的整个西方文学可以说是诗的文学。18世纪,长篇小说兴起,从而取代史诗成为西方文学的主流样式。在这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嬗变过程中,笛福的创作开辟了以写实为风格,追求逼真效果的现代长篇小说发展的道路。作为西方资产阶级的代言人,笛福的小说表达了要求个性解放、发挥个人才智、勇于冒险、追求财富的进取精神。自14世纪到15世纪新航路…  相似文献   

13.
《摩尔·弗兰德斯》是笛福第一次把低层女性搬到主人公地位的文学作品。摩尔成为笛福笔下广为人知的女性形象,也成为那些道德批评家们关注的重点。由于摩尔多次的婚姻和不幸的生活经历,历来被许多批评家冠之以“荡妇”的形象。笔者想通过女性主义视角来阐述在父权制思想的影响下,摩尔是一个具有鲜明反抗意识,敢于追求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4.
佚名 《初中生必读》2013,(Z1):85-86
笛福是英国18世纪启蒙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  相似文献   

15.
笛福是较早被译介到中国的英国作家之一,我国对其作品的翻译研究历程形成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主要是对《鲁滨逊飘流记》的翻译研究,对笛福的认识比较守旧肤浅;1949年至1989年间,笛福的小说代表作都有了中译本。这一时期,阶级分析方法占据主导地位,笛福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代言人”。90年代以后,我国形成了对笛福小说复译的热潮,各种版本层出不穷。同时,评论界也对笛福作品开始了后现代话语下的解读,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批评颠覆了传统的观点,使人耳目一新,而艺术层面的分析使经典作品散发出更持久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丹尼尔·笛福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自19世纪末被初次译介之后就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鲁滨孙漂流记》在中国的短暂辉煌主要受译入语社会的宗教、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笛福是较早被译介到中国的英国作家之一,我国对其作品的翻译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主要是对《鲁滨逊飘流记》的翻译研究,对笛福的认识比较守旧肤浅;1949年至1989年间,笛福的小说代表作都有了中译本。这一时期,阶级分析方法占据主导地位,笛福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代言人"。90年代以后,我国形成了对笛福小说复译的热潮,各种版本层出不穷。同时,评论界也对笛福作品开始了后现代话语下的解读,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批评颠覆了传统的观点,使人耳目一新,而艺术层面的分析使经典作品散发出更持久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以简·奥斯丁的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为研究对象,运用文学与宗教的跨学科知识解读该部作品的宗教痕迹。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一、小说塑造了几个性格迥异的牧师形象;二、小说人物道德对比体现出的宗教影响;三、小说女主人公身上散发的宗教气息;四、字里行间频繁出现的宗教词汇。研究发现《曼斯菲尔德庄园》受到宗教的影响,再次证明文学与宗教学共存共生。  相似文献   

19.
在英国文学的发展中,丹尼尔·笛福于一七一九年发表的《鲁滨孙漂流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因为它真实地描绘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开张骏发的英雄气概和务实进取的行动作风,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成长和发展开辟了道路。笛福本人由此成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享有“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美名。  相似文献   

20.
试通过深入剖析《摩尔·弗兰德斯》中摩尔对丈夫、情人和孩子的感情与她对金钱的渴求之间让人难以琢磨的模糊关系,证明通过摩尔这一形象,笛福向读者揭露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丑恶,批判不顾道德廉耻、盲目追求金钱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