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瑞有  廖静  韩光明 《内江科技》2011,32(12):113-113,63
层序地层学和地震储层预测技术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研究的两项核心技术,本文针对地震属性及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崖城23-1异常体储层评价中的应用展开说明岩性油气藏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首先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异常体的空间展布和分布格局,再用地震属性技术和地震相分析技术对异常体横向预测和烃类检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三维可视化技术不断应用到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领域,透明可视化技术这一形象直观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越来越显示出优越性。这一技术很大地提高了地震解释的效率和准确性。本文从简单的可视化基础知识入手,介绍了地震数据在计算机中的显示方式,体绘制和面绘制成像的算法,以及三维立体视图中透明可视化的实现方法。研究了运用三维地震数据透明可视化模型分析其包含的地质资料信息的方式方法。以及通过设置不同的颜色值和光线旋转、缩放使不同数据体在三维空间的显示及叠和,从空间整合多种数据进行多角度多属性分析判断,更形象更直观地进行数据解释,从而提高数据解释质量,缩短解释时间。  相似文献   

3.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油气田开发阶段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海量数据的运算和应用成为了可能,三维可视化技术应运而生.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三维地震解释的流程和思路,为海上油气田快速、高效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新的应用平台.三维可视化技术在PH油气田开发阶段的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point近几年随着高精度(高分辨)地震采集技术、相干数据体解释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和谱分解技术等属性解释技术相继出现、广泛应用和不断提高,使得地震资料解释的识别能力和解释精度得到了很大提高。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对煤层沉积情况的识别和解释技术主要有:方差体技术、透明工具、相干解释技术等。通过对地震资料的地震属性优化提取处理,可明显提高煤层沉  相似文献   

5.
冯瑞 《今日科苑》2007,(8):86-86
本文介绍了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方法,在解释地震剖面时,要以盆地构造样式和盆地的充填模式为指导,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平衡剖面技术,以人机联作解释系统为手段,综合利用钻井、野外地质资料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地质解释.本文着重从地震的相干体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地震属性分析及储层预测技术、变速成图技术、测井处理和解释技术、多井约束反演技术和汕藏地质建模等技术的应用,来阐述这些技术所能解决的汕田实际地质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满足储层建模系统三维可视化改进的需求,在研究软件三维显示功能的基础上,针对原有软件的特点,提出一种将原先只使用OpenGL库进行三维显示的系统改造成利用Open Inventor库与OpenGL库共同实现三维绘制功能的软件思路和实现方法。分析和总结了使用Open Inventor调用OpenGL常见的几种技术。结合储层建模的一般原理,将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资料的计算和储层模型的可视化功能进行了分离。  相似文献   

7.
地质钻孔资料是记录地质结构原始信息的载体,其三维可视化是精细化地质研究的基本表现形式和重要技术手段。在分析、对比国内外钻孔三维可视化不同方法的基础上,采用Multipatch模型进行钻孔的三维建模与表达。探讨了钻孔三维可视化的技术流程,三维钻孔表达的几何构建、纹理渲染与自动匹配等关键技术。最后基于Arc GIS Engine开发了测试系统,并与当前常用的地质钻孔软件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能够对煤矿采区的地震勘探进行更深一步的断层解释,结合当地的地震地质资料以及地质构造,将时间剖面与平面相结合,通过相应的方法对所勘探区的断层进行三维可视化解释。本文拟对断层的解释及其方法原理进行阐述,为进一步研究地震勘探断层解释技术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探讨了三维可视化的关键技术,接着研究了三维可视化中的交互技术,然后介绍了OpenGL和其它实现三维可视化的工具,最后分析了三维空间中数据插值的三种方法,为三维可视化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三维地震勘探是在地表采用网格面接收,反映地下三维介质的情况,要求资料的处理解释完全从三维出发,能够精确的勘探地下构造和资源情况。把GIS引进三维勘探,更为直接、方便、可视化的显示地质情况,为三维地震勘探数据提供方便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三维地质可视化的主要构模方法及其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实际需求和现有的条件,在把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概化的基础上,采用GMS软件对深圳市宝安区的含水层系统进行了三维可视化,使得对水文地质模型的观察更加直接和方便。建立的三维模型可以自由旋转、任意切割剖面、属性查询。  相似文献   

12.
三维地形可视化技术一直是地理信息系统、数字摄影测量、虚拟现实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介绍了X3D的相关知识,利用Java平台和X3D技术实现三维地形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13.
覃海川 《大众科技》2013,(6):337-338
三维可视化数字技术以其强大的现代传媒特性拓展了人们想象和生存的空间,必将成为对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重要传播形式。文章分析了三维可视化数字技术的意义与现状、三维可视化数字技术作为一种传播形式的特点以及三维可视化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三维技术的发展对模型可视化技术产生了迫切的需求。针对目前传统可视化系统庞大,灵活性较小,不易于运用等缺点,本文基于Opencascade和Qt,利用C++作为编程语言,开发了一个轻量级的三维可视化平台。该平台既能根据需要构建三维模型,又能用于三维模型的展示及交互操作。这对于三维仿真、虚拟现实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虚拟现实的仿真技术日益成为国内外计算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同时,校园交互式漫游系统设计也成为高校可视化研究一个新的方向。在研究校园场景真实感表现与实时交互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实现的校园虚拟交互漫游系统的设计方法,即利用三维建模软件3dsmax来进行三维实景模拟,采用虚拟交互平台软件Virtools进行场景驱动的设计方法。最后为浏览者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多感知的和有沉浸感的信息平台,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计算机可视化图形技术,在实现井眼轨迹三维可视化的基础上,结合图形学原理和Java3D技术对井眼轨迹拾取点的坐标进行三维几何变换的研究与实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东营东部叠前时间偏移三维地震资料,以钻井、测井等资料为基础,充分运用人机联作解释系统一体化数据管理的优势,精细解释了王家岗-八面河地区沙四段纯上底构造,并利用三维可视化、时间切片等技术与地震剖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断裂系统的解释,使断层组合更为合理,从而提高层位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飞雁滩油田主要含油层系为馆陶组河流相砂岩地层,运用以地震信息为主的相分析、地震属性参数分析、测井约束反演、三维可视化、聚类分析等新技术开展勘探和滚动勘探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实验和应用表明,地震属性参数提取和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在该类砂体的描述中最为成熟,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逐步普及及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海量、多源、多维、异构、动态复杂空间数据的可视化与分析问题日益突显。现有的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在基本的二维、三维可视化方面具备一定的功能,但面对大规模复杂空间数据时,其空间可视化展示与分析能力还有诸多不足。在现有空间数据三维可视化技术及三维可视化与分析软件的基础上,探索研究了大规模复杂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数据建模、演化模拟分析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杨洋 《科技风》2014,(21):1+3
数字测量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逆向工程在数字化图像识别、计算机图像处理、三维特征建模与造型设计等应用领域的飞速发展。本文主要对面向逆向工程的图像提取方法进行研究综述,介绍了基于点、线、面特征的传统提取方法和图像边缘测算及其衍生方法,追踪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动态和科研成果,并指出图像特征提取方法研究和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