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客家民系是比较保守的民系,虽然客家人迁徙到各地,却仍然传承着源自于传统之儒家礼俗。然而,礼俗会因为社会变迁、族群融合而有所变化,婚姻礼俗亦然。客家人的婚姻礼俗常因时、因地、因人而有所不同,使得客家婚姻礼俗随时代而有所变迁。台湾的客家婚俗,也随着时代与地域之不同而有所差别,至今仍可看出源自于原乡古代的礼俗。客家人的婚姻观念是以“广传家族、繁衍子孙”为主要目的;传统客家婚姻礼俗极为讲究,每一项婚姻礼俗都代表客家人的文化精神与理念。探讨台湾客家婚姻礼俗之变迁,可说明台湾客家婚姻礼俗,乃源自于大陆原乡,论其渊源皆以《礼记·昏义》:之“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礼为依归,但在台湾又有所转化,演化成在地化之客家婚礼习俗。现代台湾客家婚礼,都已经过简化,古老完整之婚姻礼俗,已不多见,客家年轻一代,更不复知晓客家婚姻礼俗之文化意涵。本文探讨台湾客家传统婚姻礼俗内容,彰显客家文化中的婚姻民俗与精神信仰,有助于认识台湾客家婚姻礼俗丰富之内涵。  相似文献   

2.
毕节地区布依族有着共同的婚姻礼俗范式,在其婚姻礼俗中积淀着浓厚而丰富的布依族思想、文化内涵,昭显着布依族的民族精魂;同时其婚姻礼俗又支持、坚守、作用于布依族的民族精魂,因而共同的婚姻礼俗范式体现出毕节地区布依族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从而保障了在现代社会交融中,毕节地区布依族对自己民族的认同,由此体现出毕节地区的布依族仍是一个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近二十年的先秦婚姻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婚姻史研究作为整个中国古代婚姻史研究的基础一直很受学术界重视,近二十年有关先秦婚姻史研究的论文、论著已有一百余篇(部),研究内容涉先秦婚姻形态、婚姻礼俗、婚姻家庭关系等诸多方面。对近二十年的先秦婚姻史研究略作小结,总结成就,指出不足,冀对进一步研究有益。  相似文献   

4.
婚姻是人类生活中最动人的故事之一,生存环境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势必造成婚姻礼俗的千差万别。透视吕家河民歌中所涉猎的纷繁绚丽的婚姻文化及相关礼俗,可以让我们对古代武当山地区民众的精神风貌和生活图景有一个大致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我国素称“礼仪之邦”,而婚姻在全部礼仪中,占据重要地位,正所谓“婚礼者,礼之本也”。敦煌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民族杂居的社会环境,使妇女的婚姻生活与中原地区相比显现出某些独特之处。本文主要通过敦煌地区出现的“男到女家成婚”、“夫从妻居”和“少女选夫”的特殊婚姻礼俗来探究婚姻生活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婚姻是构筑家庭的基本形式,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因此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关注人们的婚姻动因和质量评价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Olson婚姻质量问卷和婚姻动因问卷,对某省三座城市的188名生于60、70和80年代的已婚者进行调查,旨在研究代际间婚姻动因和婚姻质量的特点与关系。研究发现:(1)代际、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影响婚姻动因,代际和受教育程度分别影响婚姻动因中自身方面和物质经济因素,性别和代际交互影响婚姻动因中的家庭社会因素;(2)婚姻动因、代际和受教育程度影响婚姻质量,自身方面婚姻动因和受教育程度分别影响婚姻质量总分及夫妻交流等因素,婚姻满意度等婚姻质量因子得分存在代际间差异。  相似文献   

7.
王富超 《成都师专学报》2011,(6):102-104,116
网络婚姻是以网络为媒介构成的一种婚姻关系。文章认为,网络婚姻具有虚拟性、非伦理性和非道德性、非对称性和便利性等特点,网络婚姻与传统婚姻在构成要件、存在方式、程序、本质等几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网络婚姻无论对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有相当大的危害。因此,在网络婚姻的法律规制及管理方面,要完善现行《婚姻法》的相关规定,要完善相关离婚案件及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制,要强化对网络婚姻的社会管理和约束。  相似文献   

8.
以660名在读研究生为被试,采用婚姻态度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考察了研究生婚姻态度现状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发现:①当前研究生婚姻态度表现积极主动,婚恋压力普遍存在;②研究生的一般婚姻观念在性别、家庭关系和学科专业表现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生的自我婚姻评价或期望在家庭关系和自身婚恋状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家庭关系是影响研究生婚姻态度的重要因素;③婚姻态度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研究生的一般婚姻观念和自我婚姻评价或期望均可以预测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9.
民歌与人民的生活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而礼俗文化也贯穿人生的各个阶段,这两方面都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河曲素有"民歌海洋"之称,有许多学者对当地的民歌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整理工作,本文将从婚姻、丧葬、祭祀及寿诞四个角度来挖掘河曲传统民歌中蕴含的文化礼俗,为河曲民歌打开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婚姻问题,是广大妇女的切身问题。在封建社会妇女当作商品买卖,尤其像山西这样交通落后,文化闭塞地区,旧的婚姻制度更是具有不可动摇的垄断性优势,很少受到新的婚姻观念的影响,生活在农村的广大青年男女,俨然承袭了传统的礼俗和规范,婚姻不得自主,一切由父母包办。在抗日战争时期,这种落后的、不合理的状况,开始起了一些细小的变化。但婚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的解决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可以帮助读者对抗日战争时期山西妇女的婚姻状态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李雯 《现代语文》2007,(2):125-126
《诗经》所反映的西周春秋时期,正值新旧交替之际,婚姻形态以及相关的一些习俗、观念与后世既有传承关系又相差甚远。那么究竟周人流行的是怎样的婚姻制度,又有怎样的婚姻习俗呢?德国著名民俗学家拉法格指出:“通过民歌,我们可以重新发现史传上很少提到的无名群众的风俗、思想和感情。”(《关于婚姻的民间歌谣和礼俗》)《诗经》尤其是其中的“十五国风”作为西周春秋时期的“民俗歌谣之诗”,便是“史传上很少提到的无名群众”之诗。通览《国风》,其中近三分之二的诗歌反映或涉及了民间男女的婚恋题材,展现了西周春秋时代民间颇具特色的婚姻形态及婚俗风情。  相似文献   

12.
违法婚姻是当前我国婚姻家庭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的违法婚姻现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无效婚姻进行必要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掌握和实施新婚姻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俄罗斯联邦的婚姻缔结制度是各自特殊国情、风俗习惯和民风背景下的产物,因此,在法定的结婚年龄、婚姻缔结的程序、婚前医学检查、生育制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虽各不相同,但各具优势。了解和分析两国婚姻缔结制度的区别,借鉴俄罗斯联邦婚姻缔结制度中的优点,对于完善我国婚姻缔结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婚姻法》增加了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制度,填补了我国婚姻立法的空白。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既有共性又有区别;两的法律后果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传统社会中不会产生恐婚族,因为传统的“家本位”文化使个人的婚姻选择必须服从于家庭利益;传统婚姻受到各种亲缘与地缘关系的监督与限制;个人在婚姻面前没有选择压力。婚姻自主意识处于蒙昧状态。婚姻风险意识不强,个人将婚姻选择及其结果的好坏全部归结于命运和天意。内容丰富的传统型婚姻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空壳化”,其“家本位”特点和各种血缘地缘限制随之减弱或者消失,个体的婚姻自主意识张扬,婚姻风险意识增强。城市化的推进和流动性的增强。以及随之发生的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极大地增加了婚姻风险,婚姻自由的获得要以失去某些婚姻方面的保障为代价,个人现在必须单独承担越来越大的婚姻风险.这是恐婚现象产生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传统礼俗文化视野中,晚清士人婚姻中的妻和妾是不同的.妻从“礼”,即以“六礼”程序迎娶进门,并在实际生活中恪守礼的规范;妾从俗,迎娶不尊“六礼”,地位低下,在婚姻生活中不完全遵守礼的规范.  相似文献   

17.
无效婚姻制度是我国修订后的《婚姻法》新增设的一项制度,它填补了我国婚姻立法的一个空白,是对我国婚姻立法的重大发展,也是我国婚姻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它不仅完善了我国婚姻法理论,有利于婚姻法向民法典的回归,而且为人民法院审理违法婚姻案件提供了审判依据。但是,新婚姻法对于无效婚姻制度立法方面的设计还存在一些缺陷,所以对无效婚姻制度的内容、无效婚姻的确认、无效婚姻的法律后果进行深入的剖析,对于当前的司法实践及其婚姻立法相关内容的完善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记载了大量的婚恋现象和婚姻礼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婚礼文化和制度.<诗经>形成的时代是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这一"礼"笼罩的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无不与礼相关.文章以<诗经>为例,重点论述先秦时期婚礼进行之中所表现出来的"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安徽省出生性别比状况的描述,从婚姻家庭和城乡二元差异角度对出生性别比偏高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个人、家庭及社会三个方面对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将会产生的婚姻挤压、异质性婚姻增加等现象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婚姻是人们群居的基本社会关系,联系着千家万户,是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婚姻问题的研究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其中的婚姻观念问题是众多婚姻问题中的一个。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法收集资料。通过对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调查对象本身的基本组成情况,并分析了年龄差异和"婚前同居"观念的不同、文化差异与"女人再能干不如嫁个好男人"的选择差异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关联以及年龄与对待"婚外恋"问题差异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