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王蒙的散文与小说一样蕴含着浓重的政治情结,表现出对政治的极大关注。王蒙的散文并不评判重大的政治事件,追踪政治风云,而是着力于对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政治意识、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观照和审视,因而反左成为其散文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王蒙在对政治的关注中表现出建设精神、科学精神和宽容精神等当代意识,因而他的散文具有很高的品位。  相似文献   

2.
论王蒙创作的精神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蒙的创作与其精神资源有密切关系。精神资源之一是由庄子、李商隐、曹雪芹等作家创作所构成的传统唯美文化精神;之二是50年代文化和苏俄文化。它们造就了王蒙对艺术美的执著追求及主要艺术特点,也使“政治意识”和理想主义成为王蒙创作的主体内容。两种文化在王蒙创作中总体来说有较和谐的融合,但文化差异也间或投射在其精神和创作上,对其创作成就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王蒙的政事小说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5 0年代到 80年代 ,王蒙的政事小说发生了从题材、视角、风格等方面魔术师般的变化 ,这种变化体现了作家对时代政治生活观察与思考角度的不断调整 ,由政治关怀转向文化批判 ,由国事转为家事 ,由社会意识转向个体无意义 ,这种题材、视角的横断面上的收缩 ,则真实地体现了王蒙思想纵深的拓展 ,表现出作家从历史的、文化的、精神的深层结构、原型和发生学意义上探求当代中国政治沉疴起因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4.
中篇小说《杂色》因其独特的叙述模式和深刻的哲学思想在王蒙的小说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试从小说中透露出的相对主义哲学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精神自由对不自由的社会现实的审美超越层面,探讨庄子的哲学和美学思想对于王蒙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相宽 《文教资料》2010,(34):12-13
体制内的身份和高度的责任感,使王蒙的创作与主流意识形态息息相关;敏感的艺术直觉和积极的探索精神,使王蒙的创作具有鲜明的先锋性。直面政治身份和文学身份的微妙关系,是王蒙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这也使他走上了孤独而执著的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6.
王蒙在 2 0世纪 80年代初针对人们远离政治 ,淡化政治的倾向 ,提出文学是特定的政治历史条件的产物 ;认为艺术常常为政治所用 ,艺术家有他特定的政治身份 ;艺术样式的不同 ,决定它与政治的关系不同 ,当然 ,这些都离不开生活这个最根本的基础。王蒙在强调文学的政治功能时 ,并没有否认文学的其他功能 ,认为文学还有游戏、娱乐等功能 ,这些观念上的变化 ,真实地反映了王蒙思想历程的变迁  相似文献   

7.
伊犁这方水土和文化滋养了王蒙,充实了王蒙,也塑造了王蒙,给了他全新的人生经验,也使他的创作获得了一种新的境界和特别诱人的奇瑰光彩;反过来,王蒙又用他的创作表现了伊犁文化的无穷魅力和诸多特征,即用最鲜活、真切的形象表现了伊犁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用审美的方式抒写伊犁文化的持久魅力和流动不居,王蒙小说已成为一个时代伊犁文化全方位的写真,从而丰富、提升了伊犁文化,使人们以至世界更向往伊犁、了解伊犁、热爱伊犁。  相似文献   

8.
王蒙在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人们远离政治,淡化政治的倾向,提出文学是特定的政治历史条件的产物;认为艺术常常为政治所用,艺术家有他特定的政治身份;艺术样式的不同,决定它与政治的关系不同,当然,这些都离不开生活这个最根本的基础。王蒙在强调文学的政治功能时,并没有否认文学的其他功能,认为文学还有游戏、娱乐等功能,这些观念上的变化,真实地反映了王蒙思想历程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中的本质真实论乃是在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政治和文学结盟的必然产物。尽管在各个历史时段有所变化,但其表现社会政治历史本质的核心内质从未遭到动摇。就文学本性和其表现能力来看,文学无力自足承担反映社会政治历史本质的重任,本质真实论不能成立。文学是以艺术(审美)形式、形象表现、精神情感三元质相结合来把握世界的一种独特的精神方式。  相似文献   

10.
王蒙将笔触探入现实生活各种不正常的现象中,探究曾经历过历史劫难的个人进入另一个历史阶段所可能发生的变化,质询人性的善恶,揭示了狭隘的政治文化心态和生活习惯的弊端,体现了王蒙思想深处的忧患意识和现实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文学前27年(前17年加新时期前10年)的发展历程中,王蒙经历了一个由否定自我(“非我”)到重建自我(“还我”)再到反现自我(“省我”)的痛苦过程。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王蒙无限度地夸大信仰,从而丧失了自己的审美个性;新时期伊始,王蒙呼唤人性回归。要求确立作家在作品中的自我人格形象;之后,新时期文学步入反思时代,王蒙大胆地对自我进行反观和审视,从而实现了作家人格形象的自我超越。同时,本文又试图从王蒙个人的“非我”——“还我”——“省我”发展历程中追寻中国当代文学所走过的艰难的生命足迹。  相似文献   

12.
张安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33(11):110-112
当前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带来的问题,限制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的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政治导向、精神激励、道德张扬等积极效果的呈现,有必要借鉴审美教育的相关原理去克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借鉴美育原理的具体路径包括:努力展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形象美;重视教学对象即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审美诉求;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艺术美;营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审美氛围。  相似文献   

13.
汪洋恣肆、奔放不羁是王蒙小说所呈现出的鲜明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主要得力于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王蒙作品中的排比修辞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具有与众不同之处,体现出创造性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词组独句结构虽然简单,但内容含量很大。它是为了适应意识流小说的快节奏而出现的一种新的修辞方式,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是王蒙意识流小说在语言上的创新,有其自身的结构特点和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宏富著述、独到见解、新文化运动以来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中西诗性智慧为王蒙诗学出场提供了逻辑前提、理论基石和诗学理据,最终使王蒙诗学得以可能,深入阐释王蒙诗学内生机制与民族文化精神资源的互动关系和深层动因等,是王蒙诗学的当然路径,必将推动后形而上学语境中中国当代诗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音乐贯穿在王蒙的整个创作过程中,是其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王蒙小说的音乐性体现在语言的音乐美,结构的音乐性思维,中心意象的音乐注释等方面,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7.
粉碎“四人帮”后,小说创作出现了反思文学,本文概括了从政治反思到自我反思的深刻变化的特点和状况。文章不仅作全面的叙述,还重点地介绍了王蒙在这方面的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18.
唐代文人的怀洛诗兼有政治、精神、情感等回归洛阳的多重创作主旨.流放文人多思君恋阙,显示出-种政治理性,情感凄怨;外任文人多倦于官场,怀居忆旧,期望回归精神的家园,情思恬淡;流寓文人多思家怀亲,情深意淳.其情思也随时序变化、空间流转、迎来送往等自然萌生;其传情方式,或通过水陆空,或借助于梦境;其表达题式多样,技法错综.怀洛诗反映了唐代政局的动荡和文人的心路历程,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价值和丰富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9.
王蒙的小说率先走出了新时期文学所面临的严格的理性程式和描绘规律的语言困境,使小说的语言追求吻合着具体历史阶段中人们的情绪波动和思想变化。王蒙对新时期小说的语言革命首先体现为一种文本语言的体验性密集,一种集约式叙述,构筑语境。另外,在具体的语境条件下,他还使用语言的对位与错位、语境的酿造和情态形成等手法,从而超越原语言系统的语言义,达到了一种超语言的审美表达目的  相似文献   

20.
当下中国的审美教育,已经不再是学者们书斋里的品文,而是和社会进步、政治变革中全体中国人的情感紧密相联的精神产物。通过社会美好事物的展示,为人们的审美想象创造一个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在愉悦的气氛中提升精神境界。通过艺术鉴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在强化主体对社会美好事物认知的基础上,发展欣赏美、感知关、创造美的能力,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要通过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这个重要的中间环节,实现宏观审美理想的阐释与微观审美教育的互动。当下中国的审美教育要善于透过人们微观文化生活方式的新变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新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