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元代众多的杂剧作家中,女真族作家石君宝在以《秋胡戏妻》为代表的三部婚恋杂剧中塑造了三个追求爱情幸福的女性形象,她们不但有元代婚恋杂剧中一般女性身上所具有的美丽善良的特征,更可贵的是,在她们身上表现出了强烈的斗争精神和民主自由意识。这是时代赋予她们的特征,同时也与作者的思想、民族出身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2.
元代"婚恋杂剧"着力表现了人性的张扬,特别对女性表现出的人格独立和自主意识进行了大胆褒扬。元代"婚恋杂剧"在中国戏剧史上第一次把女性的人格自主同封建礼教的冲突提升到了一个非常显要的位置,尤其体现出对女性正当欲求和主体价值的肯定。元代"婚恋杂剧"在着力颂扬女主人公坚韧斗志和必胜信念的同时,也重新阐释了传统礼教文化。  相似文献   

3.
关汉卿的杂剧代表着元杂剧辉煌的成就,他的剧本渗透着浓浓的女性关照,凸显着元代女性真实的生存状况:敢于冲破旧樊篱和改变自身命运。《救风尘》《望江亭》和《窦娥冤》三部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赵盼儿、谭记儿和窦娥就是他们中杰出的代表,她们被社会所逼,被政权、族权、父权、夫权所逼,敢于控诉封建社会妇女地位,敢于追求爱情,敢于维护自身的尊严,具有光辉夺目的魅力。本文主要对关汉卿杂剧《救风尘》《望江亭》和《窦娥冤》三部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赵盼儿、谭记儿、窦娥的身份意识的觉醒探析,进而深入剖析女性觉醒带来的社会意义,总结这种意识的进步和局限。  相似文献   

4.
关汉卿是我国戏曲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曲作家。他在杂剧中塑造了一大批形形色色、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其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更使他的剧作锦上添花。关汉卿的杂剧创作中,描写最多的是女性形象,其中有思妇、有弃妇、有大胆追求爱情的女子、天真烂漫的少女以及技艺高超而又生活痛苦的女艺人。他的杂剧极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和人生际遇,在理解、肯定、讴歌女性的同时,更具有强烈的民主精神和理性精神,极具时代特色。本文就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研究,对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元杂剧中文人与娼优的爱情杂剧入手,阐述了元代文人的社会地位与心态.文章试图从文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多舛与杂剧中理想境界里的顺遂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元代文人创作这一类士子与娼优爱情杂剧的社会根源与深层心理,从而把握元代的社会特征及其元代文人的心理和追求.  相似文献   

6.
元代婚恋剧中,女性形象大多性格鲜明,在爱情上积极主动,在婚姻上有自己的主见,敢于选择自己理想的配偶,而这一理想的配偶标准都无一例外地指向书生。书生成为女性择嫁的主要对象折射出女性择偶标准的一大变化,显示了当时女性较强的自主意识,也揭示了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元代文人希望通过得到女子青睐的情节来求得心理补偿的创作动因。  相似文献   

7.
五四女作家的婚恋小说,既表现了女性在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由上的敢于言说,也表现了这种言说的残缺,实际上仍是女性觉醒意识的残缺。“五四”女作家发现,女性仅仅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不可能得到真正的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她们在婚恋问题领域开始了更深广的探索,对理想的爱情、理想的家庭模式都作了形象的展示。特别是女性情欲和性爱的表现,摆脱了男性文学“荡妇”或“贞女”的二元选择,打破了女性性描写的禁区,开创了女性性描写的先河,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泣赋眼儿媚》是明代戏曲家孟称舜早年创作的爱情题材的杂剧。该剧取材于元代蒋子正《山房随笔》中所记载的陈诜与妓女江柳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理性而勇于追求爱情的妓女江柳的形象,语言本色而有诗意。该剧的缺憾是戏剧冲突不够激烈,情节稍显平实。  相似文献   

9.
与前代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元代婚恋杂剧中的女性自我意识普遍增强。剧作中的女性大都自尊自重,不卑不亢,向往人格自由,争取平等做人的权利,渴望具有情感内核的合理婚姻。蒸腾在她们身上的人格魅力,对封建社会后期文学的演进,乃至女性为争取人权独立的斗争,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昭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关汉卿杂剧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卿 《陕西教育》2009,(1):80-80,79
在关汉卿的杂剧创作中,描写最多的是女性形象,其中有思妇、有弃妇、有大胆追求爱情的女子、天真烂漫的少女以及技艺高超而又生活痛苦的女艺人.他的杂剧极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和人生际遇,在理解、肯定、讴歌女性的同时,更具有强烈的民主精神和理性精神,极具时代特色.从这个意义上说,关汉卿是上承<诗经>、下启<红楼梦>的一位突出的女性意识的觉醒者.  相似文献   

11.
元代三国杂剧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与《三国志通俗演义》有明显的差异。本文以貂蝉、甘夫人、孙夫人等形象分析说明。杂剧中的女性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小说的女性观则表现出浓厚的道学气。这种差异和两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有关,也和元末明初理学的盛行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元代无名氏杂剧《玉清庵错送鸳鸯被》的女主人公李玉英的复杂人物形象作了细致的分析,她是一位处在封建礼教之下追求自由爱情、幸福婚姻的大胆女性人物,同时她身上又带有贵族封建小姐矜持、柔弱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3.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所具有的女性意识是以前文学作品很少触及的,她们对自由爱情婚姻的追求和对命运的抗争具有鲜明的现代性.关汉卿所处的特殊的时代环境和文人边缘化的社会环境是促使他女性意识形成的原因,但由于他自身的男权意识等诸多因素导致了其女性意识仍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爱情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诗经》中的爱情诗表现了诗经时代爱情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对爱情理想的执着追求,对爱人品貌学识的质朴要求,女性对爱情的大胆主动,婚恋由开放转向保守,在诗经的爱情诗中得到了突出而形象的表现。这种最纯美、最本真的表现至今仍让我们心神激荡。  相似文献   

15.
在现存的150多种全本元杂剧中,反映婚恋题材的杂剧占了近1/3.这些婚恋剧有一个较为固定且与元代婚恋事实相悖的理想模式:富有才情的落魄书生都能婚姻美满,仕途顺畅.仕宦无望的元代文人意在借此模式来对失意的人生进行虚妄的设计,以弥补生活中的缺失.  相似文献   

16.
冯学玲 《考试周刊》2014,(91):20-21
夏洛蒂·勃朗特的《谢利》是一部代表女性意识觉醒的作品,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作品通过富有美丽的女领主谢利和贫穷秀丽的寄养女卡罗琳对生活、爱情、婚姻的思考和追求,表达她们在男权社会里追求独立自主,追求罗曼蒂克式爱情婚姻的呼声,展现她们女性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通过她们在爱情和婚姻现实中,对男权社会秩序规范下意识地融入或消极妥协,揭示她们保守的一面。夏洛蒂·勃朗特在《谢利》中的女性形象集激进与保守于一身,具有双重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三岛由纪夫的婚恋小说入手,试着从绚烂诡异的变态爱情、纯洁唯美的神圣爱情以及有缘无分的平凡爱情等三种婚恋类型来分析其笔下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8.
《诗经·国风》中有很多反映爱情婚恋的诗篇,其中待嫁女性形象的类型丰富,她们有对爱情的憧憬和向往,有对婚姻的希冀和期盼,也有失恋后的痛彻心扉。她们演绎着各自或精彩或悲情的爱情故事,经营着或幸福或悲凉的爱情生活。从中使我们了解到周代女性对爱情热烈奔放的追求和对爱情的忠贞,也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人性美。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剧作家白峰溪代表作品"女性三部曲"展示了当代女性在家庭婚恋、事业追求及自我实现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困境,表现了现代女性一步步走向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但是作品对女性问题的探讨还过多停留在"政治化"或者"社会化"的宏泛层面上,并把女性简单处理成男性化的形象,还存在人为弱化男性角色的倾向,导致在女性意识的呈现方面,多限于女权意识,并未深入到女性本体意识层面,从而使作品内核离真正的女性意识还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20.
"三言二拍"成书于商品经济繁荣和城市规模迅速发展的明代中后期,它着眼于普通的市民阶层生活现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上至上层阶级官宦人家的小姐,下至广大普通市民阶层女性、商人妇以及底层的妓女,另外还有许多女中豪杰的侠女形象。在这些形象中,蕴含着女性追求爱情自由、人格平等以及独特的自我意识,体现了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和张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