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大学生责任心问卷》对464名高职生的责任心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职生责任心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在城乡特征上,责任情感和自我责任心维度上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在任情感、责任行为及家庭责任心三个方面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责任认知、责任情感、家庭责任心、社会责任心及集体责任心五个维度在父母关系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家庭责任要求非常严格的高职生在责任情感、自我责任心、社会责任心及集体责任心四个维度上显著高于其他高职生。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学生责任心问卷》对464名高职生的责任心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职生责任心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在城乡特征上,责任情感和自我责任心维度上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在任情感、责任行为及家庭责任心三个方面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责任认知、责任情感、家庭责任心、社会责任心及集体责任心五个维度在父母关系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家庭责任要求非常严格的高职生在责任情感、自我责任心、社会责任心及集体责任心四个维度上显著高于其他高职生。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社会责任心的结构与发展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责任心是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对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自觉意识和积极履行的行为倾向.采用自编的<中学生社会责任心问卷>,对成都和重庆两地7所中学的823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社会责任心包括集体责任心、家庭责任心、同伴责任心、社会发展责任心、过失责任心和承诺责任心等6个维度;被试在问卷各维度上的平均分都较高,反映出中学生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心水平;中学生社会责任心在同伴和过失责任心两个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在集体、社会发展、过失责任心三个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4.
高校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应对方式的关系,应用就业应对方式问卷和心理资本问卷,对334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择业应对方式中,问题解决方式和应对方式总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专业上,消极情绪方式和应对方式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年级上不存在差异。(2)在心理资本变量上,自我效能和韧性两个纬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专业上差异不显著;在年级上,希望与心理资本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事后比较发现,在两个变量上大二〈大三〈大四。(3)心理资本各维度与择业应对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并且心理资本各维度与性别等人口学变量能有效预测择业应对。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现状。方法:本研究在西南地区7所二本院校随机抽取大学生作为研究被试,采用赵兴奎编制的《大学生社会责任心问卷》进行施测。结果:(1)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的总均分为3.49;(2)在社会责任心各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极其显著(p<0.001);(3)大学生社会责任心在性别、年级上的得分差异极其显著(p﹤0.001),在专业类别上的得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1)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总体上较好;(2)大学生社会责任心各维度差异显著,由强到弱依次是群体责任心、物质责任心、文化责任心;(3)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在性别、年级以及专业上都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采用黄希庭等(1988)修订的Rokeach价值调查表对350名贫困地区大学生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贫困地区大学生价值观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2)贫困地区大学生价值观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在个别项目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贫困地区大学生价值观的民族差异不显著,但在个别项目上存在显著的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7.
孔钧  徐学华 《文教资料》2014,(10):139-140
为了解大学生干部的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作者采用问卷法,对158名大学生干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干部的社会责任感总体状况良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家庭责任心最强;性别因素的影响不显著;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因素均对同伴责任心维度有显著影响,且存在交互效应,即城镇独生子女的得分最低;年级因素对社会发展责任心维度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西藏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及特点,采用Biggs((学习过程问卷》对413名藏汉族大学生进行学习动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西藏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得分平均为3.08,总体水平不高;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学习动机各维度及总体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专业大学生在总体及成就型动机维度上达到了显著水平。在表层型动机维度上达到非常显著水平,文科大学生在各个维度及总体上得分均高于理科大学生;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深层型动机、成就型动机两个维度及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表层型动机维度上差异不显著.西藏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类型依次为成就型动机、深层型动机和表层型动机,不具有性别差异,但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专业和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心发展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编大学生社会责任心问卷,调查1798名在校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状况。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心发展水平较高,但各维度、因子间发展不均衡;大学生社会责任心与学校性质、年级、是否独生、是否单亲等存在显著差异;普通大学高于重点大学,大一高于大三,非独生高于独生,非单亲高于单亲;大学生社会责任心与性别、家庭来源和父母职业等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社会认知调查问卷》,对117名中日大学生的社会认知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中日大学生在情绪认知、开放态度和人际交往3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2)中日大学生在归因方式和择偶心理2个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3)日本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一般"选项。  相似文献   

11.
采用2×2的两因素实验设计及双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以性别为调节变量,研究经济贫困与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关系,并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58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①经济贫困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整体水平无显著影响,且性别的调节效应也不显著;②经济贫困对大学生的客观支持水平有显著影响,且性别的调节效应显著,即男贫困大学生的客观支持水平显著高于男非贫困大学生、女贫困大学生;③经济贫困对大学生的主观支持无显著影响,且性别的调节效应也不显著;④经济贫困对大学生的支持利用度有显著影响,但性别的调节效应不显著,即女大学生的支持利用度显著高于男大学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父母依恋对大学生身心适应的影响机制。方法:应用自编大学生父母依恋问卷、自尊量表、信赖他人量表、青少年自主性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编身心适应量表对重庆、四川、浙江2471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父母依恋的年级差异不显著;(2)男、女生父母依恋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一年级的身心适应水平显著好于其他年级;(4)身心适应的性别差异不显著;(5)父母依恋对自尊、信任他人、自主性、社会支持感知、身心适应有积极影响;(6)父母依恋以自尊、信任他人、自主性、社会支持感知为中介对身心适应产生积极影响。结论:父母依恋首先以自尊、信任他人为中介,然后通过自主性、社会支持感知的中介作用对身心适应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高中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总体状况,以及专业决策自我效能与高中生自尊、社会支持状况之间的关系,研究者选取了山东省两城市的600名高中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高中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处于中等稍偏上的水平;(2)高中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在性别、城乡、年级以及是否为独生子方面存在差异;(3)相关分析表明,高中生自尊、社会支持和专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存在两两显著正相关;(4)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自尊在社会支持与高中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免费师范生职业倾向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师范大学1349名大一新生为被试,对免费师范生在社会型上的职业倾向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免费师范生、非免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职业倾向在社会型上不存在差异;属于社会型的免费师范生在性别和生源地方面无显著差异;不同专业免费师范生的职业倾向在社会型上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网络使用情况量表对2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结果:1、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在性别上存在差异(p=.002〈0.05);2、父母的受教育水平显著影响大学生社会支持度(p=0.029〈0.05);3、社会支持低的大学生更容易形成网络成瘾;二者呈负相关,并且社会支持对网络成瘾具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大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方式,对于指导学生有意识地纠正消极应对方式,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策略有实际指导意义。从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年级大学生面对应激事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的差异检验显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搞一刀切,应根据性别、民族和年龄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生命愿景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生命愿景量表对不同年级28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并用SPSS13.0软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生命愿景整体水平略低于男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消极生命意义的得分显著低于男生;男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差异;各个年级在焦虑、恐怖和偏执的因子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大学生生命愿景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但消极的生命意义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训练对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意志品质量表,对参加心理行为训练的38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干预组在前测、后测中,其果断性因子、自觉性因子、自制力因子和总均分都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坚韧性因子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对照组在前测、后测中,各项因子得分和总均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在及时后测中,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意志品质各因子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总均分差异极其显著(P0.01);④在长效后测中,干预组和对照组在自觉性因子和总均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理行为训练能有效提高大学生意志品质水平,可广泛应用于高校大学生意志品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跨文化效力量表和普遍我族中心主义量表,调查了大学生跨文化效力和我族中心主义的基本情况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中文版跨文化效力量袁和普遍我族中心主义量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2)大学生跨文化效力和我族中心主义均处于中等水平,在跨文化效力的6项因素中,大学生的尊重对方最强,随后依次是认同维护、互动管理、互动放松、行为弹性,而信息技巧最弱;(3)跨文化效力的6项因素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有效性;(4)跨文化效力和我族中心主义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5)跨文化效力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我族中心主义性别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广州10所普通高校800名大学生体育行为与传媒接触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传媒接触在性别、专业设置、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而且大学体育行为传媒接触主要集中在网络、电视、广播(校园广播)、报刊(杂志)四个方面。分析调查结果,并提出相关建议,为体育工作者及广大大学生体育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