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贾宝玉的独特女性观,包括女儿灵秀论,妇清男浊论和女儿“三变”论,大观园的女儿们是情美和才美的人格化身,贾宝玉对她们的用情具有戽我奉献精神,他把对悲剧女性的悲剧命运的思考,引向对人的生命价值意义的哲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2.
贾宝玉与西门庆都与女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审美的角度看,西门庆与贾宝玉几乎完全对立,但两人确是在复杂矛盾下的极致相交。对待女性,贾宝玉很尊重,欣赏,极其依赖。西门庆作为王者,他对待女性充满了占有与征服。这种兽性与人性的交织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相似文献   

3.
曾朝阳 《培训与研究》2007,24(10):11-13
贾宝玉在大观园中与女性长期相处,女性的聪颖美丽深深地吸引着他、影响着他,在他的内心形成了女性情结,这种情结对他的言行举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不仅只是深深地依恋、欣赏、关心、爱慕身边一大群清纯如水的年轻女性,更重要的是目睹了她们不应有的被轻视,看到她们地位的屈辱,命运的悲惨,给予了她们最纯粹的人性尊严。贾宝玉的女性情结成为曹雪芹"知哀妇人而为之代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论贾宝玉的死亡言说及其死亡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贵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5):52-55,59
在《红楼梦》的文本世界中,贾宝玉既以一个忧郁的、神经脆弱的诗人的身份抒发着对死亡的悲悼,又以一个孤独的、痛苦的哲人的姿态言说着死亡本身对于生存的意义。在贾宝玉的死亡观中,“死亡”既不是一种属灵的非人形式的彼世生活,也绝不是生命的简单终结,它是人内在的规定性,它本身就是生命,就是今世生活。在文化史的层面上,可以说贾宝玉的死亡哲学在理论体系的建构和设计上,依然继承了中国传统“被弃”士人在精神上自我拯救的常规策略。  相似文献   

5.
我们评价任何作品,任何一个艺术典型,都必须忠实于原著,不能随心所欲地去挖掘作品的微言大义。我想,对贾宝玉这个艺术形象也应如此。在过去的许多评红文章中,把今人才想到的、做到的事情,堂而皇之地加在贾宝玉身上。这就脱离了当时的历史条件,无形中把贾宝玉拔高了。在对贾宝玉的妇女观问题上,李希凡同志就这样认为,贾宝玉的“抗议、控诉,探索和追求,主要是其通过对妇女的态度体现出来”;“贾宝玉在《红楼梦》一出现的开始,就持着与封建统治阶级对待妇女的传统观点相反的见解。”“在这样一个意义上,将她们的地位提高到超过了传统的男权的地位”,“突破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规范”,  相似文献   

6.
“女清男浊”的女儿观、与传统相悖的价值观和不容于时代的爱情观是读者探析《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的核心关注点。宝玉思想或情感中的某一特质将这三点融汇于人物身上,呈现出圆融完整的丰富性。这一特质就是“真”——忠实于内心真实的真性情。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的女性观与其人生体验,思想文化品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她的女性观就是拒绝简单的男性与女性,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拒绝对女性的神化和丑化,她以自己的作品,去掉了人生的浮华,在凡俗的生活中揭示出女性最基本的,最平实的生存本相,为我们重新思考女性的命运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梁辰鱼作品中所建构的女性世界丰富多彩,对女性或歌颂其功业或同情其遭遇或赞扬其才艺,表现出梁氏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对女性人生价值取向的认可.梁辰鱼女性观的成因有三:特定时代氛围,梁氏个人生命体验和独特个性的融注,道家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杨景贤的女性观念具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他继承了《西厢记》的反封建传统,对封建礼教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与其后的吴承恩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的女性观,在蒙古族思想史上,也堪称先驱。  相似文献   

10.
论卢梭的女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是世界上最早重视妇女地位和提倡开发女性智力的哲学家之一.他从自然哲学出发,提出了贤妻良母式的女性教育观,客体式的女性爱情观,依附式的女性家庭观等思想,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当代女性主义的研究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但是,卢梭的女性观是一种纯自然主义的女性观,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1.
林语堂对女性世界给予了特别的观照,他的女性观表现在从社会学意义上呼呈在社会生活中应给予女性与男性平等的位置和权力,从而使女性具有独立的人格;他对女性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反对女性的独身主义,认为女性的身心结构决定了女性应将爱情与婚姻作为情感的最终归宿和生活的牢靠依托。林语堂理想女性的品质包括拥有自然快乐的天性,超人的智慧与勇气,他所提出的是一种具有新理性精神及审美精神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一生始终关注着女性问题,对女性问题有过许多自觉的思考及探讨。他的女性观首先是一种道德观,表达了对旧道德秩序的强烈批判和对新道德观念的热切呼唤;其次是一种社会观,主张妇女解放与社会解放联系起来;再次还是一种思想观,从思想启蒙的角度思考妇女问题,揭示女性精神上的弱点和缺陷。这种独特的女性观是与五四时代精神及作家个人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3.
宋玉的有关女性描写反映了他具有理想色彩的女性观,这主要表现在内外皆美的巫山神女的描写中,而对于民间女性,他仍固守理想主义的判断标准,在体貌美丽的前提下,推崇守礼者,轻视轻薄者,厌恶放浪者。按照宋玉的女性观分析,宋玉不可能是人们所误解的好色之徒,我们应当为宋玉正名。  相似文献   

14.
“乾嘉三大家”之一的袁枚是清代影响巨大的诗人之一,其在诗坛的崇高地位被人们广为认可,然而他对待女性改嫁、守节、学诗等方面的观点却引起学术界的争论。尤其是他广收女弟子的创举,更是有褒有贬。本文意在通过民主的贞节观、自我矛盾的女色观、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辩驳三个方面来分析袁枚的女性观,表明他的女性观具有进步性的同时也不能彻底摆脱封建传统观念的束缚。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的《史记》中描写了很多个性鲜明、性格突出的女性人物,反映出了他对女性的自身价值、社会价值的关注。分别从义、识、情三个方面论述司马迁《史记》的女性观,藉以阐述其在书写妇女历史方面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这部人情小说的美学价值,不仅仅在于向人们展示了一曲哀婉曲折的人间悲剧,尤其是它在文学史册上第一次以高度的敏感,深刻的笔触,凸现了人性的觉醒,显示了人生的价值.倾注于人物形象之中的是不凡的“行止见识”,是独立的意志,独立的人格,它把古典悲剧的美学价值升华到一个崭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再论贾宝玉     
张维雅 《文教资料》2011,(22):14-15
贾宝玉可以说是小说《红楼梦》中备受关注和争议的一个人物,历来评论者都认为他是封建旧贵族的一个叛逆者,是一个"新人",是个性觉醒和要求个性解放的先觉者。本文在过去一些红学家的研究基础之上,以贾宝玉自身的软弱性本质为视角,通过对其一生中软弱性的表现,以及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分析,对贾宝玉这个人物的思想内涵及价值进行全新的解读,并以此为基础探索了曹雪芹塑造贾宝玉这一形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以宝、黛、钗三人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中心,折射出具有封建代表性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罪恶以及不可调和的内部矛盾,预示着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必然性。小说通过对封建贵族叛逆者贾宝玉、林黛玉的歌颂,表达了朦胧的民主意识,昭示着在夹缝中生长的民主思想已经萌芽,他们正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冲击着封建社会的秩序,使人看到了微茫的理想光辉,该文试以贾宝玉为代表,对叛逆者的性格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9.
林语堂在小说创作中表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他的小说把女性当作镜头的焦点,把传统文学中处于边缘地带的女性推到中心位置,并从各个角度加以审视、观照。但他又始终没有挣脱"男性本位意识"的局限。他的女性观既表现出尊重、崇拜女性的进步的一面,又表现出与男性本位意识藕断丝连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杨延芳 《成才之路》2009,(29):83-83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第一男主人公,他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希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的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小说充分描写造成他的性格的生活环境和他的具体境遇的各方面特点,深刻揭示了他性格成长的主客观原因。一方面,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那样虚伪、丑恶和腐朽无能,使他因自己生为男子而感到终身遗憾;另一方面,少女们的纯洁美好又使他觉得只有和她们在一起才称心惬意。他也曾被送到家塾去读四书、五经,但家塾的内容和风气是那样的腐朽败坏,那些循着这个教育路线培养的老爷少爷们是那样的庸陋可憎,他对于封建教育的一套,在感情上就格格不入。他很少接触做官的父亲,畏之如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