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万事万物来到世界上,都不是一个孤独的存在,我们总是会和这样那样的事物发生各种联系。有的联系让人开心,比如“妈妈和新衣服”;有的联系让人郁闷,比如“我和第二名”;有的联系让人憧憬,比如“太空和未来”;有的联系让人思索,比如“学习和娱乐”……  相似文献   

2.
我的牙床又痒痒了法法的世界我好像懂得了许多的事。虽然我还不会说话,但大人们对我说的话,我能听懂不少了。妈妈问我“鱼在哪里”时,我就会用目光去寻找鱼。当我用两眼紧盯着鱼缸里的鱼时,妈妈会竖起大拇指对我说“宝宝真棒”,有时还会亲一亲我的脸蛋。我很喜欢和大人们玩这种找东西的游戏。什么“灯在哪里”、“阿福在哪里”、“宝宝的脚丫子在哪里”……还有找人的游戏,比如“爷爷在哪里”、“奶奶在哪里”……我都能准确地找到。我喜欢玩报纸。妈妈经常会把我抱过去一起看报。我用手拍打报纸、去抓报纸,这时,被我弄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我爱妈妈     
我爱妈妈,是因为,当我想撒谎时,妈妈的目光像冷箭一样刺穿我的念头,好像在说:“不许撒谎!”我爱妈妈,是因为,当我考试考得不好时,妈妈会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好像在说:“下次努力啊!”我爱妈妈,是因为,当我考试取得好成绩时,妈妈的目光像温暖的手抚摸我的头,好像在说:“再接再厉  相似文献   

4.
我们生活在广告流行的时代,话从口中送出,一般都是广告词。比如刚吃完饭的爸爸这样对妈妈说:“黑白分明,表里出众,白加黑拿来!”而妈妈则会回答:“关键时刻,怎能感冒,海王银得菲。”这种情况,我是天天碰到。这天,我和爸爸妈妈出去散步,碰见了妈妈的同事妙阿姨,阿姨亲切地问我们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数理化》2009,(9):59-59
1.一次记忆的项目不要超过“七” 美国心理学家米勒教授经过多次试验,得出了一个有趣的结论:一般人一次记忆项目的最大数值是“七”,比如在学习外语时,无论是记单词还是记词组,只要数量不超过“七”,都很容易记忆,在记忆较多的事项时,可将它们按性质分成数目不超过七的小组,再加以记忆,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  相似文献   

6.
1,一次记忆的项目不要超过“七” 美国心理学家米勒教授经过多次试验,得出了一有趣的结论:一般人一次记忆项目的最大数值是“七”,比如在学习外语时,无论是记单词还是记词组,只要数量不超过“七”,都很容易记忆,所以,在记忆较多的事项时,可将它们按性质分成数目不超过七的小组,再加以记忆,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我和冈崎     
作文缘之于心,成之于手,当心有所感,将其形成一定样式的文字,便也是“作文”了。那文字创作的源泉呢?心灵触动的依据呢?便是外部的世界了。时代风云变幻,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变迁,必然导致不同时代的人的作文写作的断裂与守恒。当我们反观爸爸、妈妈时代的作文,和我们自己的作文相比,会读出哪些同与异呢?放飞你谨慎的思想,去大胆假设,收回你游移的目光,于文本细读中将会有所得。  相似文献   

8.
孩子幼小的时候对妈妈是极其依恋的。比如,哭闹中的婴儿,只要在妈妈的怀里,就能很快安静下来;而当母亲不在的时候,拿一件妈妈穿过的衣服包裹孩子,孩子也会平稳得多。这一切都是因为孩子闻到了"妈妈的味道"。可是,当孩子进入童年期,其至长大成人后,他们记忆中"妈妈的味道"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数理化》2009,(11):14-14
1.一次记忆的项目不要超过“七” 美国心理学家米勒教授经过多次试验,得出了一个有趣的结论:一般人一次记忆项目的最大数值是“七”.比如在学习外语时,无论是记单词还是记词组,只要数量不超过“七”,都很容易记忆.所以,在记忆较多的事项时,可将它们按性质分成数目不超过七的小组,再加以记忆,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沟通大堵车之一孩子的心声:妈妈总问一些无聊的问题,比如,你中午在学校吃的什么莱呀?王老师对你好不好呀?你有没有犯错误呀?今天的作业会做吗?老一套。我怎么回答?“会”;“没有”;“还好啦”;吃什么莱?“不记得了。”有时候在学校受了委屈,回来对妈妈说,妈妈就会马上立起眉毛对我说:“这点事就哭?你可是个男孩子呀!”堵车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从余华与鲁迅的年少记忆中,可窥视出两者对于身体暴力与精神暴力的关注,表现在他们的创作中,即出现“疯子”的暴力形象。但二者关注点却呈现出差异性:鲁迅将目光更多的投注到精神那里,呈现英雄化的倾向;而余华则将目光移向身体,余华笔下的“疯子”不再带有英雄色彩,而表现出反英雄化倾向,这也是时代使然。  相似文献   

12.
王芳 《家庭教育》2021,(3):24-26
自媒体时代,经常会有“熊孩子”引发热议。这些“熊孩子”的行为举止,--般与大多数人认可的行为相背离,比如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破坏物品等。很多人认为,每个“熊孩子”后面大多都有一个“熊家长”,孩子之所以会出现一些行为问题,是因为家长失职。  相似文献   

13.
笑靥千秋     
记忆中最温柔的笑容莫过于妈妈的嫣然一笑,这就是童年时代的最高奖赏。仿佛我在普通话比赛中的获奖,我在学校歌咏大会的领唱,每周成绩通知单上的“全优”,都是为了获得妈妈的展颜微笑。  相似文献   

14.
火星母记     
《小学生时空》2014,(1):F0002-F0002
剧情简介: 故事讲述的是小男孩麦洛对妈妈严历的教育方式耿耿于怀。突然柯一大,火星人把妈妈绑架了。妈妈要被剥离记忆。她的记忆会被移植给火星上的保姆机器人。麦洛踏上了救妈妈的旅程。  相似文献   

15.
亦心 《小学生作文》2020,(1):108-109
一、本期碰撞题目在这个“生活处处皆网络”的时代,谁家没有几个有“网瘾”的人呢?如果你的爸爸或妈妈就是那种痴迷上网的人,相信你家会有很多或有趣或心酸的故事。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习作把你的“网瘾”爸爸(妈妈)的故事记叙清楚,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吧。  相似文献   

16.
<正>一路前行,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宛若脚印,印在我记忆的沙滩上。而印痕最深的一对脚印,是学校新来的一位保安叔叔留下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的头一把火就烧在了我的身上。因妈妈要带我去办理港澳通行证,所以吃过午饭,我便背起书包,匆匆向门外跑去,准备和等我的妈妈会合。大门已经近在咫尺,  相似文献   

17.
乐乐是班里很有个性的小男生,他的举动常令人“生畏”,他的话语常令人“瞠目”。就拿他喜欢人的方式来说,他会冷不丁从哪个角落里猛扑过来,死拽着你的衣服,任你如何哄劝,如何“恫吓”都无济于事。直至你那浅淡色的衣服落满小黑手的印记,他才会累得气喘吁吁地松开小手。说真的,刚开始不知原由的时候,还以为孩子有点……所以每次课后,我总要用“犀利”的目光巡视我的四周,以确保不受“攻击”。后来,在与乐乐妈妈交流中得知,原来孩子表示喜欢的方式就是这样,听后我先是愕然,然后恍然。以后,我便用崭新的目光审视这个小男孩。  相似文献   

18.
我偷换了妈妈的年华,踩着她的脊梁慢慢长大,妈妈却说,我唤醒了她曾经美丽的五月天。——题记妈妈爱我,这是真的。可妈妈爱我的方式很特别——她喜欢默默地看着我,用你所能想像的那种只属于母亲的最温柔的目光。还记得小时候,曾经是多么陶醉于妈妈怜爱的目光,感觉我整个人都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和煦的春风里,心里满当当的是温暖和甜蜜,于是妈妈就一直看着我。可是后来我长大了,变得叛逆了,桀骜不驯了,我开始感到母亲的目光是一种束缚,一种羁绊,我开始不习惯。终于,在一次迎来妈妈的目光时,我提出了抗议。“妈,有事吗?”我明知故问。“没,没…  相似文献   

19.
张丽芝 《学前教育》2023,(24):14-15
<正>作为理工科妈妈,我认为培养孩子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十分有必要。孩子天生就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对生活中随处见到的现象都喜欢问个为什么。“妈妈,为什么蚯蚓会干死?”“妈妈,为什么秋天叶子有的变黄,有的变红?”“妈妈,为什么冬天玻璃上有雾气?”“妈妈,为什么鱼儿只能生活在水里?”“妈妈,电视里的人是怎么出现的?”……面对孩子的好奇心,如果我们只是应付地回一句“不知道”,那么孩子从大人的语气和表情中,就会感受到不理解和不支持,这会极大地打击孩子对于科学探索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老鼠变成猫     
吉菁 《小学生》2006,(5):22-24
胆小如鼠的朵朵中国有句成语叫“胆小如鼠”,用来形容一些人的胆子特别小。比如有的人晚上怕黑不敢出门;有的人上课不敢发言,如果让他到讲台上去演讲,那简直是要他的命;还有的人怕见陌生人,爸爸妈妈的朋友到家里作客,他会一溜烟儿跑回自己的房间,躲在里面大气也不敢出……朵朵就是这样一个“胆小如鼠”的女生。有一次,她和妈妈上街买菜,遇到妈妈的好朋友王阿姨。王阿姨一见面就热情地跟妈妈打招呼,顺便夸了夸朵朵:“朵朵都长这么高了,真是越来越漂亮了。”朵朵也想问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