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反思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亦是高中数学学习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高中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而高效的反思,进而提升学生能力的发展.本文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对知识形成的反思过程中认识问题的本质;在对知识内在关联的反思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内化;在对问题解决的反思过程中提升思维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由此可见,数学教学要全面落实新课改的指示精神,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进行自主学习,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促进、组织作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组织、帮助,而不是强行牵着学生鼻子走;要赞美、支持、鼓励学生;要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而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思考过程,更是对自己的思维活动和经验的反思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由自发的状态上升为自觉的状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反思的意识,以切实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一、对比反思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是在不断地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在解决问题中常发生知识的负迁移,因此,出现混淆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徐宝风 《陕西教育》2011,(10):24-24
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益.而且小学生的思辨能力正在逐步形成,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学会反思,养成反思的习惯,进而提升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效的数学课堂离不开数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经历和体验,初步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观察,深化概念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展数学运用能力。从而让学生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思维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和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探究性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被应用于学科教学中。教师教学中要基于学生学情,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带领学生亲历完整的实践活动,以此点亮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一、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与应用过程初中数学的内容采用"情景创设——得出结论——应用  相似文献   

8.
"数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活动经历和思维材料,是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数学活动"教学要引导学生数学地活动,重视学生提出问题和经历问题解决过程,提倡深度学习、积极反思。  相似文献   

9.
李艳梅 《考试周刊》2012,(31):64-65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实践活动情境,设计开放性的实践问题,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地获取数学知识和研究数学的方法,学会用数学思想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数学学习中,反思不是对数学学习活动的一般性回顾,而是指向数学思维活动,通过概括、控制思维操作,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自身的元认知水平,从而促进数学观点的形成和发展,真正洞悉数学的本质。怎样才能合理驾驭课堂反思,使其更好地为探寻知识的本源、理解数学的本质而服务呢?以下几个教学实例也许会对教师有一定启发。一、在概念同化时反思,理解知识内涵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形成"无限长"的空  相似文献   

11.
正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水平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反思性学习,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乐于反思,敢于反思,善于反思,帮助学生形成反思意识,逐步培养数学反思的习惯。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反思反思,是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再回顾,再思考,同样离不开特定的情境驱动。教师要基于学生  相似文献   

12.
顾永宏 《家教世界》2012,(24):122-123
义务教育7至9年级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的教学,好的数学课堂应在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充满数学思维.因此,教师要重视问题的创设,引导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以此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在问题的探究中得以发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14.
王军 《考试周刊》2013,(63):86-87
数学学习是一个思考过程,更是对自己的思维活动和经验的反思过程,反思性学习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营造氛围,激发反思意识;留有余地,给足反思空间;创设活动,激发反思思维;教给方法,提高反思能力,最终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应强调学生学会进行课后反思和解题之后的反思,课后反思有利于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对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一、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确立主体地位 儿童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小学生具有好奇、好问、好学、好动的特点.小学生学习数学要经历一定的学习过程,才能在头脑中形成数学的知识和认知结构.因此,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在获取结论的同时,了解结论的由来,这样既学到数学知识又学会思维方法;既提高学习的能力又磨练学习的意志.我们要竭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学会思考,学会发现,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架桥铺路,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抽象性作为数学学科的重要特点,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数学确实是一门难学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在引导学生形成抽象思维之前,重视直观教学,以活动内容,通过学生实际观察与动手操作获取知识。这样,使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并且在观察与操作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让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活动中进行学习,体验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学生会产生重要影响.它能帮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事物,发现数学问题,以数学的方式处理问题,形成数学思维方式.这是对学生数学素质培养、提高的过程.教师对此要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渗透与引导.本文笔者结合工作中遇到的两个实际课例谈一下体会.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那么如何在新课程下,使数学教学更好的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引导学生从"让学"走向"会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终极追求。为了将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觉悟、聪慧,教师可通过课堂目标让学生明晰、活动过程让学生参与、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错误原因让学生反思、知识体系让学生建构、情感价值让学生体验等途径,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会自主学习,形成自学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