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家庭对高等教育投资与毕业生就业市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家庭在追求高等教育投资回报的同时必须面对教育投资的风险。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风险是高等教育投资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择业是在就业风险下的理性选择。为减小大学生就业风险,国家要加强对家庭高等教育投资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对策的深层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和毕业生人数的持续扩张带来的就业压力也是持续增加的。就业难既造成人才的浪费,也影响校园和谐稳定;将会导致部分大学生仇视政府和社会,影响社会和谐;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引发新"读书无用论",影响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破解大学生就业难,就要确立就业优先的发展思路;建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法律法规;政府要增加公共教育经费投入,减少家庭高等教育的成本,降低大学生择业期望值;要科学制定引导大学生到特定地区和单位就业的政策;高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从而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3.
赖友新 《家教世界》2013,(8):236-237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高等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从就业市场规范性、学生就业难与难就业及其择业观念落后等三方面分析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现状,对就相关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动员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参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规模扩大,大学毕业生日益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学生对就业准备不足,导致在就业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它给社会、高校、家庭及大学生都带来了很大的损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特殊群体,是少数民族中的优秀分子,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比例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表现出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焦虑凸显和依赖心理明显等就业心理问题。为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困扰,本文从政府、高校、家庭、学生四个层面对调整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心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望为高校及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马众 《考试周刊》2014,(74):9-9
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准确和客观的评价,不断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就业领域一项突出而紧迫的任务。通过查找大学生的就业数据,发现当前大学生出现了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分析大学生就业情况,本文认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只有在高校层面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才能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7.
高校社会实践体系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社会实践活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基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构成要素,试从三个层面有针对性地分析社会实践在就业竞争力中的核心作用,然后对高校社会实践体系结构及其缺陷进行了实证探究,并从四个角度提出了高校社会实践体系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背景下,本研究探讨风险容忍和家庭就业期望对大学生初次就业满意度的影响路径。基于SEM模型,通过对632名大学毕业生开展实证研究发现:大学生风险容忍是由风险控制能力、风险态度倾向、风险承担能力和风险预见能力构成的4因子模型;风险容忍正向影响初次就业满意度;家庭就业期望对风险容忍有正向的预测作用;风险容忍在家庭就业期望与初次就业满意度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根据调查结论,从提高大学生风险容忍和家庭就业期望调整两方面给出提升大学生初次就业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肖宜宁 《文教资料》2009,(27):162-164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上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家庭高等教育投资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和大众化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大学生的就业越来越困难,家庭和个人高等教育投资风险也越来越大。劳动力市场上大学生的供过于求、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家庭在获取信息上的不对称性以及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都给家庭高等教育投资不同程度地带来风险。规避风险必须从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教育投资方式、国家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大学生人力资本质量、树立自主创业意识、合理选择劳动力市场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就业,即获得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实现就业,保障生活,创造财富,实现自身价值,成就社会地位,是人所共有的需求,更是正在和已经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的强烈的心理愿望和迫切需求。大学生就业,事关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家庭的欢乐、个人的成长。近年来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似乎是一个重大而复杂的现实问题,已经就业而自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各高校都面临着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毕业生自身价值的实现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而且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等,所以妥善解决好这个问题意义深远.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解读大学生"就业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受到社会的关注,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本文从政策、社会、学校、个人、家庭等方面分析制约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提出现阶段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措施进一步扩大规范就业买方市场,改善大学生就业卖方市场.  相似文献   

14.
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是在市场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就业市场中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现行就业政策与传统就业制度不协调、高等教育体制与市场经济需求不适应、大学生自身素质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随着西藏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他们的就业问题也逐渐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本文选取了西藏医学类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早期对职业一系列属性的倾向性选择及其形成的家庭文化因素的分析来剖析西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样本中大学生就业认知与就业期望之间矛盾突出,大多学生家庭所拥有的文化资本较为贫乏,且大学生对职业属性的倾向性选择与其家庭文化资本的丰厚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英国大学生就业工作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志坚 《江苏高教》2006,(4):111-113
大学生就业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共同话题,由于各国高等教育体制和社会就业环境不同,各国的大学生就业各具特色。为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英国极为关注对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投入。英国的大学生就业工作,为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及其指导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显,理论上主要是由于高等教育产品即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的供求失衡,而导致这种失衡的现实原因主要包括个人高等教育需求膨胀对于高等教育供给规模的刺激、扩招政策的影响、社会需求的增长滞后以及众多现实制约因素。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需要适当控制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速度、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消除大学生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渠道与失业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8.
试论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指导与帮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晴  徐铮 《考试周刊》2011,(32):192-19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从精英型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矛盾日益突出,在高校中出现了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就业环境及自身素质等原因而造成的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主要类型、特征和形成原因,提出了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开展预防性的职业指导、实施系统和持久的个性化支持、重视职业测评和就业心理咨询、辅导工作,以及努力开拓就业市场、广开就业渠道等方式来促进他们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结构与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的矛盾,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导致人才供求的矛盾,大学生职业选择与社会需求的矛盾等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其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原因也多种多样。为使在任一形式下失业的大学生最大限度地就业,高等教育必须深化改革,因为它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高等教育必须积极顺应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适时调整专业和学科结构,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待就业问题由多种因素造成。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造成大学生就业总量上的待业,经济增长提供适合大学生就业岗位不足和高校人才培养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造成的结构性待业,劳动力市场供需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磨擦性待业,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劳动力市场分割以及大学生就业期望不合理造成的自愿性待业。促进待业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和毕业生自身四方的协同,但政府和高校应有更多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