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3 毫秒
1.
依规约治班的关键是"神,而不是"形","形"以"神"为基础和目的,是"神"的保障和外在表现.总之,以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的科学的"人本"规约,实施依法治班,能优化班级育人环境,实现班级管理"自动化".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人本"之现代"法治"精神,使其成为遵循和运用现代"法治"精神的"自由翱翔者".  相似文献   

2.
纵观中国传统法制文化的发展历程,留给我们的似乎只是专制、霸权笼罩下的阴霾,作为"个体"民众权益诉求的心声却难觅踪迹.但这是否就意味着中国传统法制文化一无是处呢?抑或是还有另外一番境况:不仅不应该放弃对自己传统法制文化的解释权,而且还应该以积极的姿态来挖掘、引导、弘扬其中的"合理内核"部分,进而构成不悖于现代化法治建设的思想渊源?对于这种现象的思考和探究,可以让我们在构建法治社会的实践当中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思考,并以此来提供更具操作功能的强大借鉴力量.  相似文献   

3.
动量词“把”由个体量词“把”进一步发展而来,它出现于宋朝,发展于元代,基本成熟于清代。文章从动量词“把”的来源、产生时间和过程,探讨了它发展的脉络、特点和动因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传统文化教学反例要立足品德学科的育人功能,因此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传统文化教学反例要把握"选择度""数量度""分析度",从"效度""信度""限度"三个方面展开策略探寻,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和传统文化的生长性.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规划的出台为我们未来五年绘制了美好的发展蓝图,同时也对社会各领域提出了切实要求.如何为社会发展构筑制度化空间则是法治的重要课题.其中频发的公共危机给我们带来哪些思考,我们应如何进一步总结成功的经验、汲取失败的教训,以弥补目前的不足,从容应对不测之危机,行政法治应当作出积极的回应.对此应当从行政法基础理论到具体制度构架予以全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6.
王延明 《文教资料》2020,(6):207-209
法治社会需要每个公民遵守法律、熟悉法律,坚决与各种违法行为作斗争.因此,应当高度重视对公民的法治教育,尤其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法治教育,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引导和帮助他们树立法治观念,增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互联网+"时代,为中小学生法治教育提供了良好机遇.基于此,本文从中小学生法治教育的必要性入手,在分析新时代法治教育要衔接"互联网+"的基础上,提出了几条"互联网+"环境中实施中小学生法治教育的有效路径,为促进我国中小学生法治教育水平提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包青天"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是人们心目中正义的象征,"包青天"具有超人的智慧和真实的知识,又具有杜绝偏私和拒绝腐蚀的品格,因而人们形成了这种观念让"包青天"拥有完全的绝对的权利是正义的.但从法治的观点出发便不难发现"包青天"情结对于现代法治并不是十分适用的.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法治德育是我国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澳门教育暨青年局共同编制了"品德与公民"课程教材,其中《法治生活》教学模块比重大,为澳门青少年法治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奠定了良好的教学基础.文章从编写理念、封面设计、编写设计、设计思路、内容结构等对《法治生活》教学模块进行系统分析,阐述澳门《法治生活》教材系统完整、案例丰富、生活性显著等特点,对我国内地政治教育教材修订的启示在于:在法治教育教材编写中要注重价值取向,努力实现认知与实践能力的统一;在法治教育内容上要注重结构完整,凸显时代性、发展性、创新性的需求,体现新时代对法治的新要求;在教材编排上要合理科学,形式丰富,扩展、延伸教材空间,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精选;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综合性强这一特色,注重学科知识内容与跨学科方法借鉴,补充完善法治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9.
大理寺作为宋朝中央最高审判机构,在宋代的司法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宋代大理寺除了最主要的审判职能外,还有诸多其他的法治职能,诸如立法职能、监督职能、考选法官职能、监狱管理职能以及大理寺官员奉命临时办理(差遣)事务,承担着与宋代法制建设相关的其他任务,为进一步完善宋朝法治环境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2月19日在中共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概括和强调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特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本文立足于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背景,着眼于"和谐社会"理念,从中西方思想史的出发,对古今中外的"和谐"思想、理念进行了初步而简要的梳理和诠释,特别是结合对中国先秦原儒孔子所倡导的"和为贵"命题与<礼记·礼运>中提出的"小康"社会模式的阐发、剖析,来阐明和论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基本特点、精神实质,从而试图解答和探讨什么是"和谐社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依据是什么、或者说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嘉祐"是宋仁宗朝最后一个年号,在这段时间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政治清明,被誉为"嘉祐之治".从官员、台省合作、君臣关系等方面论述了嘉祜朝良好的政局;从茶法、盐法等法规的变更考察了嘉祐朝稳健务实的改革;从而说明了"嘉祐之治"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思想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思想对宋代法制具有深刻影响,其主要表现为:(一)重视司法官员的选任和管理;(二)注意改革司法运作机制,便利民众诉讼;(三)因时变,法,满足民众要求,适应社会发展。以人为本思想是宋代法制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三舍人议案"和"乌台诗案",是宋代政治中的重大事件。"三舍人议案"中,苏颂与皇帝、宰相的争论涉及以法治国还是以情代法?用人是皇帝、宰相"已夺"还是付之"听取众议"?"乌台诗案"是以诗文断章取义,罗织罪名的大冤案,此案的罪魁是李定等制造者还是钦定、逮捕、审讯苏轼的宋神宗。分析两案是非曲直、经验教训,对选拔人才、以法治国等都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宋代金陵怀古诗词以自我命运和家国命途为关注点,与着重历史规律的前人诗作迥异,具体体现在主题的私人化、个体悲哀与家国忧思的交织、难以承受的恐惧和虚无等。这些因素使宋代金陵怀古诗词一再出现对金陵忧郁历史的回避,承载沉痛悲己意识和家国忧思的"金陵怀古"主题已趋向平淡。  相似文献   

15.
"清空"是宋代词学发展的一个趋向,表现为词在创作上由运用才学到化用才学为"清空";词在理论上由无意为词到建立法度,然后再超越这些浅易的法度而走向"清空"。宋代词学实际上存在两种"清空":一是苏轼突破法度行云流水式的"清空",二是姜夔的那种蕴含着一定法度的"清空"。江湖词派所尊崇的姜夔式的"清空",与吴文英的"质实"在词法上有疏密之分,但不存在整体风格上的矛盾;二者前后相继,取长补短,共同承载着骚雅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6.
实录本是一种史家编写史书的理论,但它自然地延伸到中国古代小说的前身杂史杂记类的志怪,它对唐人传奇、宋元说话的影响是要求叙述要有根据,并形成小说叙事的写实方法,揭示事件的客观发展规律、对生活细节进行客现描写、善恶兼具的人物塑造.  相似文献   

17.
“物极则反”是中国辩证思维的重要命题 ,战国时期的《易传》就阐发了这一思想。但它作为一个命题 ,是由汉代京房提出来的。至北宋欧阳修发展为“物极而必反”说 ,丰富了历史领域的辩证法思想。程颐继承此说 ,视其为事物变化的必然规律 ,所谓“极而必反 ,理之常也”。王夫之依据其神化学说 ,重新检讨这一命题 ,认为物极必反并非普遍规律 ,而只是事物变化的一种形式 ,不能将它公式化。这标志着人类对事物变易法则的认识更加深化了。  相似文献   

18.
儒家诗论强调诗是人情感的抒发,其反映并影响着社会。宋人在继承这一理论中,走出了一条直抒己见、对社会人生纵横议论、既继承唐人又不同于唐人的创作道路。在此理论下形成的宋诗,被明代复古诗论以“宋无诗”予以否定。然而宋诗及宋人的诗歌理论却一直影响着明人对诗歌的探索,对宋诗的接受主要表现在认清继承中的墨守与创新、法其法与法其所以为法、抒情与议论等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关于人体词的研究,已经成为语言学领域的热点,"脸"与"面"是人体词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高频词汇。按照"隋唐以前""、隋唐五代"和"宋元明清"三个时期进行梳理,发现"脸"与"面"这组人体词语的词义随着历史的演进发生了系列演变。找寻"脸"与"面"两者的替代规律以及发展脉络,探究两者的演变过程,将有助于汉语史人体词汇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斡腹”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3世纪蒙古铁骑的赫赫武功与蒙古汗国的辽阔版图,可以说与“斡腹”密切相关。“斡腹”本为蒙军作战中经常采取的一种战术,后演变为蒙古汗国前四汗时期征服西夏、金朝、南宋的总体战略。此战略有一个假道西夏灭金,假道西夏和南宋灭金、假道大理灭宋、假道大理和安南灭宋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