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教学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发数学问题,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教学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李秀会 《考试周刊》2013,(13):56-56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很紧密,数学生活化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连接,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当中,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如何让学生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公式同生动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一直都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教学应使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在教学"活"起来的同时,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为知识的建构者,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5.
活动背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最喜欢上的课,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解决生活或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能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描述、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进学生不断探求新知的欲望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为此,在学生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后,安排了这次综合与实践活动,希望在开放式的教学中,一方面能使学生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知识,使学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正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数学课堂应生活化和生活经验要课堂化,指出高中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有密切联系,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又可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因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及片面追求"考试高分数",教师通常很重视教学效率,注重灌输更多的知识点,并配合以大量的强化训练,相反很少注意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机械学习课本知识,却不能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书本上的数学"与"生活中的数学"脱节,学  相似文献   

7.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往往都能找到其原型.教师应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联系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与实际相联系,贴近生活,走进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到活生生的富有活力的数学.  相似文献   

8.
李旭 《中学生电脑》2013,(12):49-49
数学教学重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学以致用。因此。让学生通过对数学课程的学习,从实际生活中捕捉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发现数学知识其实就在生活中,就在身边。让数学教学融人小学生生活中,使他们能够正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重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学以致用。因此,让学生通过对数学课程的学习,从实际生活中捕捉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发现数学知识其实就在生活中,就在身边。让数学教学融入小学生生活中,使他们能够正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数学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进而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那我们应该如何使学生从生活中学好数学呢?一、培养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的数感  相似文献   

11.
陈述性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要通过看似无关的数学事物去寻找本质特征的一致性.影响陈述性数学知识学习的因素包括直观背景、感性具体与变式、正证与反例等.陈述性数学知识学习的关键在于让学习者建立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使之形成知识网络,并易于激活.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认知代表",注意知识组块与整体性,使学生形成通畅的数学知识网络,并善于引导学生更新认识观念,避免犯"合理性"错误.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教学新大纲指出,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已有知识,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即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关注这一点,可以强化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意识,深化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认识;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感情,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一定的创新意识.为此,在数学教学中,实现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与体会,谈谈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刘艳婷 《考试周刊》2013,(31):50-51
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很紧密,数学生活化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连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课中的运用谈谈认识。  相似文献   

14.
黄德玲 《学子》2013,(12):22
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数学问题,丰富的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中的体验。学习数学就必须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生活实例的规律中发现和总结数学知识,形成数学学习的源泉,反之掌握了数学学习的方法并学好数学知识,才能够利用它来解决生活实际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实现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此应该要有深刻的理解,遵循数学教学直观性、实践性原则,在生活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0,(43):123-124
《生物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它提出"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本文重点把初中生物学理论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重于启发引导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用生活实例解释生物学知识,让生物学知识指导生活,达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6.
陆彩霞 《考试周刊》2010,(40):106-107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往往都能找到其原型。教师应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联系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与实际相联系,贴近生活,走进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到活生生的富有活力的数学。  相似文献   

17.
1增强实验与实际生活生产的联系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增强化学实验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亲身体会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在实践中应用化学原理、知识,做到学以致用。一方面可加强原有实验与生活、生产的联系,另一方面可增强与实际生产、生活有联系的实验作为第二课堂学习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1增强实验与实际生活生产的联系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增强化学实验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亲身体会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在实践中应用化学原理、知识,做到学以致用。一方面可加强原有实验与生活、生产的联系,另一方面可增强与实际生产、生活有联系的实验作为第二课堂学习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就是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过程。正如陶行知所说:"知识来源于生活,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去学习和理解,掌握知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他们熟悉的生活实际阐述的科学知识,引导他们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是十分必要的。为了让数学更贴近生活,加深学生的理解,我在实际教学中积累了以下经验。一、努力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生活实际,提炼"数学知识",捕捉"生活现象",合理改组教材,体现教学内容的生活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