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9,(82):47-48
"留守儿童"教育,是农村教育中延续至今的一个重要问题,留守儿童也是父母手中的掌上明珠,但由于他们的父母外出赚钱养家,这些孩子得不到父母的陪伴和教育,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近年来,留守儿童出现了新的形态,有些留守儿童问题更为隐蔽,需要在留守儿童教育中格外关注,我学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还非常突出,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仔细研究并做出切实改进。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0,(47):13-14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我国的特殊群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由于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具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不仅不利于农村留守儿童发展,而且也会对教育造成一定的影响,因而需要在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方面狠下功夫。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简要分析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作为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衍生品",在长期远离父母的生活与学习情况下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是因为农村经济与生活条件等因素所导致不能与父母一起在城市生活和学习,由于缺少父母亲情呵护与教育监管,留守儿童过早地承受生活的压力,不仅对其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也会影响其自身的思想行为准则出现偏差。如何避免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中要重视的部分,本文对此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杨洪中 《考试周刊》2014,(53):172-172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因此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尤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更突出,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本文提出应从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矫正他们因成长缺陷而扭曲的心理;积极开展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活动,让他们健康成长;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常态化,有效预防三个方面进行教育实践,让留守儿童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近些年来因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因外出打工,无法履行父母教育监护权而出现的社会现象。本文分析了当前"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对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做了积极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熊磊  石庆新 《教育探索》2008,(6):132-133
当前留守儿童已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不可忽视的群体,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很多留守儿童出现了自卑心理、逆反心理、人际交往障碍、性格与行为偏差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父母教育缺位、监护人教育不当、学校教育不足、社会教育不良等。应采取完善家庭教育、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整合社会力量构建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教育留守儿童加强自身心理素质培养等措施,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麻建林 《学周刊C版》2020,(16):191-192
当下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在近些年社会转型变化的过程中,也遗留了不少社会问题,如在农村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儿童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群体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地区家中经济困难,父母只得外出打工,留孩子和老人在农村生活。由于此类群体儿童长时间和父母分离,心智会存在不健全,且在农村地区教育水平跟不上,因此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与调查,对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父母教育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了一素列成长问题。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应促进留守儿童的父母重视亲子教育,营造家庭教育环境,明确家长在子女教育中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留守儿童因为缺失父母的陪伴,在发展中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儿童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基于现实的考虑,教师应该承担起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力量。教师要帮助留守儿童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识;帮助留守儿童处理好自身情绪问题;帮助留守儿童尝试理解父母;要对留守儿童父母进行必要指导。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批的向城市涌进,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并与日俱增.留守儿童因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管教,表现出许多不良的行为,那么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并成为教育界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部分家长务工,造成学校教育难。学校可通过健全"留守儿童之家",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突出"感悟反思"教育,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凸显"自我管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融入社会实践教育,培养当家作主精神等方式,提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多,因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呵护,使得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情感归属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必须引起留守儿童父母、学校、社会的高度关注。在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基础上,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式进行了探讨,期望对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留守儿童的出现和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因儿童成长过程中父母角色缺失、儿童缺少关爱。作为留守儿童,在学校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和"心灵导师",关心型教师将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关心者。通过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建立关心型师生关系,在实践关心中培养留守儿童需要的关心型教师。  相似文献   

14.
<正>留守儿童分为双方留守和单方留守,双方留守是指父母双方流动到其他地区打工或者干其他活,孩子留在家里,而单方留守是指父母其中一方长期外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通过调查,我发现我们班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占班上学生总数的30%。通过与他们交谈和对他们的观察,我发现了留守儿童存在以下一些现象:一、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一)父母长期在外导致亲子分离这些学生之所以成为"留守儿童",就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双方  相似文献   

15.
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使孩子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队伍。由于父母的外出,留守儿童从小就缺少来自于父母的家庭教育,原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这三方平衡教育关系已经无法平衡,因此,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来说更显重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重中之重。教师要有高度的爱心,爱心和责任心是对留守儿童管理的关键。科学管理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儿童跟随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生活,长期不在父母身边,教育上就出现了某些空白,特别是语言和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日渐凸显。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和良好行为习惯呢?  相似文献   

17.
<正>农村留守儿童,是时代的产物,也给教育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众多的学者、专家也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提出了宏观的、微观的对策。基本观点有两个,有的学者认为留守儿童的问题出现主要是亲情的缺失,隔代教育的弊端,开出的药方是让父母回到孩子身边,或孩子跟着父母走,这样就可以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就贵州省而言,学校的留守儿童占到全校学生的近三分之一,高的学校达  相似文献   

18.
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这些孩子的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留守儿童出现教育严重缺失的现象,这样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学习等方面的发展。留守儿童是社会组成的一部分,关系到社会各界的和谐。社会各界要加强协作,多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才能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教育,对儿童成长产生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缺位导致家庭教育功能弱化,从而出现亲子关系疏远、安全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补位功能,让儿童不再"留守",才能有效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凸显,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所谓留守儿童通常指那些生活在农村,因父母外出务工而与祖辈或其他代养人生活在一起的儿童.[1]在人们的关注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心理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在此背景下,有人提出了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策略--"标签化"留守儿童,即划分出留守儿童群体,来标识留守儿童,甚至把留守儿童"标签化"为"问题儿童"来"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