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威廉姆.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公认的南方最伟大的小说家。他的作品生动地再现了美国南方贵族的没落与衰败。《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就是这样一部短篇小说,它记述了南方贵族格尔生家族中最后一个成员艾米丽小姐一生孤僻的生活。在这部短篇里,福克纳运用了不同的叙事技巧,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艾米丽小姐一生悲惨的命运,揭露其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是美国南部文学代表作家威廉·福克纳最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之一,通过刻画主人公艾米丽这位昔日"南方淑女"的人生悲剧,见证了南方贵族制度的衰亡,社会习俗的变迁,新旧文化的碰撞,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浓厚的物哀情怀.本文将带领读者去品味这种物哀,感悟福克纳那种喜与泪、爱与恨、悲与美交织的复杂情感.  相似文献   

3.
从身体叙述的角度解读威廉·福克纳著名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可以揭示出美国南方文明的没落、女性主义的复苏及异化、父权主义的专横与冷酷等丰富的文本内涵.  相似文献   

4.
田纳西.威廉斯的戏剧作品突出了美国三十年代新旧文明的交替。有些人卡在这个时代的夹缝中,执着的固守着南方旧文明下的价值观念,痛苦地挣扎着,与时代的变化抗争着,而他们的结局注定是失败的。在《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成长于美国没落的南方文化下,当面对社会变革时,成了新旧文明冲击下的牺牲品。家庭伦理道德的沦丧,梦想与现实的冲撞,自恋与欲望的驱使成为将她推向悲惨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小说《国王的人马》被公认为罗伯特·佩恩·华伦的代表作,也是最能反映华伦作为一位美国南方作家重要思想的作品之一。本论文分析了小说中几位女性人物形象,从而探析了女性对男权社会的反叛和回归。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动摇和冲击着原有的南方传统和价值观,女人的思想行为方式的变化也是社会变化的结果。同时也反映了随着南方经济的解体,南方价值观念及道德体系的沦丧。  相似文献   

6.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是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的经典之作,本文从小说的格调和主题两个方面对黑奴托比的角色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7.
福克纳的辉煌才能在当代美国小说家中是无与伦比的.在他的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及其它小说里,福克纳以他对南方特有的情结,充满激情地向世人展现了充斥着失败感、罪愆感、挫折感的美国南方.福克纳的南方情结基于他对南方的了解、同情以及深深的眷恋.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运用福柯的监狱理论对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进行解读,探讨小说中美国现代社会监狱式的权力运行机制。小说中父权机制下的美国南方是一个监狱式的社会(carceral society),它主要通过"规训权力"(disciplinary power)的行使来维持。规训权力主要是通过周密的监视系统来保证实施的,这种监视机制正是规训权力网络系统的核心机制。小说中无所不在的父权主义监视目光时时盯着社会各个阶层,告诫白人贵族不要忘记自己的贵族身份,不要僭越父权礼教,也提醒普通民众不要忘记自己身份的卑微,不要挑战权威。从小说中还能看到,这种威严的监视机制具有隐蔽性,它不是通过直接鞭笞人的肉体,而是通过教育、宗教和各种媒体生产着"真理",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使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父权机制的观念。但是规训权力并非无所不能的,监狱式社会本身不可能消除一切的反抗,主人公艾米丽就在监视功能失效的情况下,采用了个人的暴力行为来反抗父权社会。  相似文献   

9.
卡森·麦卡勒斯是二十世纪美国南方文学重要的女性作家,其作品表现出她对美国南方社会巨大变革与人类心灵困境的重新审视。在她的作品中,不仅渗透着美国南方文化传统,同时又含有对这些传统的颠覆。麦卡勒斯对现代南方女性的命运表现出强烈的关注,具体反映在文学创作上,便体现为对传统南方秩序的挑战。本文从对父权意识形态的质疑、对母亲形象的弱化、对跨越性别界限的尝试三方面出发,浅析麦卡勒斯对传统南方家庭模式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爱情和家庭价值是福克纳高度重视和反复赞扬的南方传统价值观念之一.在<去吧,摩西>中.作者以其独特的手法把麦卡斯林家族一百多年的历史融入其中,通过对这个家族的白人和黑人两个支系的成员和发展进行了比较,指出南方社会毁灭的原因在于南方白人丧失了爱的能力,南方社会的重生则寄希望于拥有爱的能力的南方黑人.  相似文献   

11.
"兼爱"思想是墨家思想的精髓,至今仍然放射出璀璨的光芒。"兼爱"的伦理涵义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层次:感情层次和利益层次。感情层次就是要求人们相互地、平等地、普遍地爱;利益层次就是爱时必须给对方以利益,使对方在爱中得到利益。"博爱"是基督教教义中的重要思想,它要求人们彼此相爱,爱一切人。"兼爱"与"博爱"有两点是相通的:一是认为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大家应该彼此相爱:二是认为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知恩图报是人的一种本性,你爱别人,别人就会加倍地爱你。墨家的"兼爱"思想的人性基础与基督教是相同的,因此把它作为构建现代社会普遍伦理的文化资源,容易被西方社会所接受。  相似文献   

12.
魏晋与晚明是两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孤傲嵇康与狂痴李贽最有代表性。他们有共同的士人心态:才高气豪、狂放不羁、厌弃仕宦、离经叛道、置纲常礼法于不顾,分别以"师心谴论"与"别出手眼"的方式放胆为文,以特立独行的人格激烈反抗与批判虚伪的"礼法"社会。为统治者所不容,为世俗小人所不忍;从而因名祸起,因文字而致罪。他们的死,既是个人的悲剧,又是时代的悲剧,值得去反思。  相似文献   

13.
试论太极拳运动的精、气、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极拳作为内家拳种,注重在演练中精、气、神与动作协调一致。从理解内涵、把握特点、形神兼备的角度对太极拳精、气、神的外现与修炼进行阐释,并分别就太极拳对精、气、神的内炼功效进行研究,最后指出太极拳运动精、气、神的内炼与外现是矛盾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莎菲》不能用简单的“道德主题”或“女权主义”概括,在爱情故事的背后,是乱世中先觉者以“边缘意识”自守,在庸俗与空虚的双重诱惑中拒绝沉沦、抵死挣扎的心灵历程.这一“深层结构”才是这篇小说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夸蛾氏"--"蚂蚁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教材选录的《愚公移山》中的“夸蛾氏”都作“夸娥氏” ,属于无本改字。《愚公移山》的故事原出《列子·汤问》 ,其原文是“夸蛾氏”。在该文中 ,“蛾”与“娥”音义俱不相通。“夸蛾”即大蚂蚁。蚂蚁搬山 ,完全符合《愚公移山》的寓意。根据民俗学的研究 ,万物皆有神灵 ,“蚂蚁神”作为大力神的代表确实恰如其分。《愚公移山》神话故事中的“夸蛾氏”就是“蚂蚁神”  相似文献   

16.
新的教育观念是培养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工具。培养活生生的人的方法有激活人的生命力、活跃课堂气氛、解放学生思想、活学活用、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等。  相似文献   

17.
当刘翔以12s91的最快速度取了2004年稚典奥运会的110m栏金牌后,“刘翔现象”就在神州大地轰然兴起。当刘翔及其教练“被迫”打算出国训练时,人们才开始意识到这种中国式的“后奥运虚耗”已经对金牌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这种“后奥运虚耗”现象已到了需要有关方面加以规范、引导的地步。期望能为减轻中国“后奥运虚耗”的不良影响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材城市化倾向"已经从一个边界明晰的事实概念扩大为一个多方参与的舆论"事件"。其间不仅包含着人们对教育公平理想的追寻、对城市文明"先进性"隐喻的曲折表达,更隐藏着人们对乡村文明日渐远去的缅怀、对农村教育日益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忧患。  相似文献   

19.
“体育大国”“体育强国”与“体育中国”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中国"理念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认为,在我国确立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战略以后,我国体育形象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建设具有独特中国特征和要素的"体育中国"。"体育中国"以民族性为典型特征,以属地精神和乡土气息为依托,以举国体制为体制保障,以中华体育精神为动力;是对我国独具特色的体育事业和发展模式的综合印象和描述,具有独特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20.
"新国学"与"新文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文学评论》编辑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编辑部及我校文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4月9—12日在我校举行。来自全国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出版单位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围绕本学科发展中“学术前沿的前瞻性意义与当下中国文化语境”、“学术前沿及其问题的梳理与原创性研究”、“现当代文学史料与学科建设”等话题,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探讨与交流。王富仁、范伯群、张中良、白烨、刘勇、王保生、陈子善、吴定宇、陈国恩、陈美兰、殷国明、李怡、王泽龙、陈方竞、周晓明、李继凯、闫庆生、张积玉、李震、史志谨、周燕芬、唐晴川等在大会发言,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思考和独到见解,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本刊本期特选择其中6篇各有特色的发言作为笔谈发表,以期引起同行关注与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