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的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集中代表了中国在新世纪所确定的人才观、自然观、社会观和科学观。“科学发展观”虽然是于2003年才提出的发展观,但它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中国古代儒家的“大学之道”的人才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古代原型;中国古代道家的“道法自然”的自然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古代表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小康大同”的社会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古代源流;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的科学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古代渊源。  相似文献   

2.
“和”─中华民族的内在凝聚力杨小川中华民族奇迹般的把不同地域、语言、信仰、刁俗的民族凝聚在一起,究竟是什么原因?答案很多。如果我们从“和”文化系统去审察,则会有一种新的感受。“和”文化户生于中国古代的宗法文化。中国古代宗法文化步向“和”文化的客现团式...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来看,“尊祖返经”、“汲古返经”并不是哪一个朝代的特定产物,各个朝代都有所体现,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原典情结”使然。而“原典情结”植根于“祖先崇拜”的文化意识并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古代文论和我国治学之术。  相似文献   

4.
西安古城坐落在关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岭,北临淮水,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在一千余年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西安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远近闻名的国际性大都市。因此,西安古城在中国古代都城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至今仍然受到世人的关注。据史书记载,中国古代统一王朝、割据政权和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共建立过217处都城。其中西安、安阳、洛阳、开封、杭州浦京、北京影响最大,被称为“七大古都”。在“七大古都”中,西安是规模最大的古都。西安的范围包括周镐京、秦咸阳和汉唐长安城。周镐京、秦咸阳的面积因受到洋河、渭河…  相似文献   

5.
中国封闭型的传统文化 1、中国古代城墙的历史:城墙,又名“城郭”或“罗城”,是中国古代于宫城外围加筑的墙。《孟子·公孙丑下》即有“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记载。据相关文献和考古发现,城墙在中国源于原始社会中后期,是古代城市的基本形态,从城墙的兴起到消亡,历朝历代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修建的城墙,  相似文献   

6.
论“三从四德”的伦理学内涵及其历史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社会调节夫妻关系的伦理规范。由于古代中国是高度男权制的社会,所以,“三从四德”只是对于女性的单方面要求。“三从”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这一伦理规范,几千年来,一方面约束着中国女性的生活道路,使其遭受到比男性更多、更过分的精神束缚。另一方面,也是古代社会维持家族一体制以及家庭稳定的工具之一。后一方面的功能则构成了对“孝道”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曾说过:“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从而一方面它消灭宗教本身,另一方面从它的积极内容说来,它自己还只在这个理想化的,化为思想的宗教领域内活动。”①依据这一经典理论去思考,我们认为,中国哲学也是通过对古代宗教的“扬弃”而产生的。关于“弃”这一面,哲学界历来论述繁多,对“扬”这一面却少有觉察,甚至根本否认。结果得出的结论大多是,中国哲学是作为古代宗教的对立面而出现的,这显然不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就以先秦时代的两位哲学家孔子和老子来说,哲学界多认为孔子的道德主义和老子的自然主义是对古代宗教…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妇女没有与男子同等的教育权利,但这不是说古代忽视女子教育,恰恰相反,中国自古便极为重视教育妇女,只是目的不在于让她们学习知识,开发智力,而是要让她们知晓礼法、妇道,成为最符合男权社会要求的淑女贞妇。由于这种观念,中国古代形成了一套发达的“女教”“女学”。  相似文献   

9.
水排     
著名学者英国李约瑟博士所撰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总论”,曾以英文字母为标号,列举了中国古代的26种杰出发明,其第三项即为“水排”。我们根据历史资料,对之做了复原。下面结合相关文献及复原体会,就其源流、结构及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一、水排的源流“水...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船”通美洲□嵇立群中国与美洲的联系,在古代,有殷人东渡的传说,有慧深和尚到过“扶桑”的记述,等等。但是,闪烁其辞的记载、星星点点现象并不能确切地证实中国人到过美洲。并且,如果我们的祖先真的在很早的时候到过美洲的话,那也是偶然的飘航和幸运登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石经及其文献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纸张发明以前,中国古代记载文献的材料是甲骨、金石、简牍、缣帛等。其中“金石”的“金”是指商代至秦汉的青铜器,“石”则包含的范围较广,因为各种各样的石头都可以用来刻写文字以记录文献。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石刻文献是石经,即刻在石版上的整部儒家经典。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薄葬思想的流变胡双井从文献记载来看,中国古代很早就已出现了薄葬。传说黄帝葬桥山、尧葬济阴,“丘垅皆小,葬具甚微”,其后的文、武、周公之葬,也都俭朴,“皆无丘陇之处”。后世贤达薄葬的更多,“昔孔子大圣,母墓毁而不修。梁鸿至贤,父亡席卷而葬”(唐...  相似文献   

13.
食艺调谐与政通人和──中国饮食文化政治与审美功能透析佟辉一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孟轲曾经说过:“食色,性也。”(《孟子·告子》)又《礼记》的《礼运》篇亦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由此可知,中国古代的先贤们,早就把饮食看作人类的重...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化持中贵和、以和为美的思想,一直左右着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理想。古代戏曲导演艺术严格遵循“中和”的审美法则,以“中和之美”所界定的和谐统一原则,来揭示艺术形象整体美的内涵,实现演剧与观剧的完美融合。古代戏曲导演理论锲而不舍地追寻着“中和之美”的艺术境界,致力寻求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回味无穷的神韵意味。而情感与理性完美统一的具象要求,则是对“以和为美”思想的准确阐释和生动演绎。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美术创作的永恒命题,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理论”,在创作观念上深深地暗合和影响着中国画坛,本就古代中国美术及新中国美术陌生化实践的回顾和分析,提出中国传统美术对“陌生化理论”既从形式上顺应又从化根基中拒斥,而新暑期中国美术对“陌生化理论”的实践,则是在世界现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所谓“肉袒谢”,就是裸露上身请罪之意。中国古代的请罪方式并不局限于这一种,但“肉袒谢”无疑是统治阶级各层男士间最隆重的请罪方式。本文拟对西汉及其以前的“肉袒谢”情况作一阐述,以求教于方家。“礼”在中国古代统治者的心目中是非常重要的,而包裹住躯体的衣服...  相似文献   

17.
宋蕾 《华夏文化》2008,(1):50-51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养蚕、缫丝、织绸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史记》中有“嫘祖始蚕”一句,据说黄帝娶嫘祖为妻,是她发明了养蚕。其实,同世界上其他许多伟大的发明一样,丝绸的发明不可能是一人所为,而是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史记》所说的“嫘祖养蚕取丝”是把嫘祖当成古代劳动妇女的化身。“嫘”这个汉字从丝,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古代思想伦理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思想伦理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以对人性的探讨为支点构建道德教育理念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大都注重从人性出发来论述道德,进而探究道德教育的理论根据。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尸体保护探秘刘曙光尸体如何保护?在古代埃及,人们是用防腐的香料殓藏尸体,年久干瘪,形成干尸,即是通常所说的“木乃伊”。而在古代中国,情况却有很大的不同。近年来考古发掘已经出土了几十具古代的尸体。年代最早的,是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女尸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法律起源可上溯到400O年前的夏朝。夏王朝把原始传统习俗中有利于巩固自己统治的那分,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宣布为全社会的行为规范,并用国家强制力来保证执行,从而成为中国古代法律的肇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古代立法以其独有的风格和体系,到清代前期已经形成了雄踞东方的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中国古代的司法监督伴随着法的建立和发展也就出现了,作为国家司法监督机关的是御史台。“御史”之名,最早出现于殷商时期。甲骨卜辞中有“御史卫”的说法。但直到西周时,对御史的职掌虽有明确记载,只是尚无后世监察之责,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