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晨荷小学原来隶属军工企业,名为中南无线电厂子弟学校。自1999年起,学校面临着“无工资、无经费、无设施”的“三无”困境以及被拆并的命运。2004年,学校被移交区教育局。移交以后,我发现我们与兄弟学校相差得太远。直觉告诉我,要尽快缩短差距。我开始从学校条件寻找突破。学校的学生80%以上是外来人员子女。  相似文献   

2.
<正> 我是人人惧怕的“非典”病毒。因为我,人类的生活秩序全被打乱了,还有不少人被我害死了。哈哈,捉弄人类,是我最大的快乐! 今天天气不错,一大早,我就飘浮在空气中,准务寻找“猎物”。正游荡着,我忽然看见一所学校。哈,学校里的“小猎物”最好,免疫力差,又不讲卫生!我赶紧向学校飘去。  相似文献   

3.
王洪伟 《江苏教育》2007,(17):55-55
从国家对校长的管理制度改革来看,中国的中小学校长角色定位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校长是在目前校长选拔、任用、评价制度下被“相中”而配置在某所学校的管理者。其主要心态是组织上“要我干”。一个“薄弱学校”或者“一般学校”的校长,其成长为“好校长”的路径是经上级“配置”到“重点学校”去,而重点学校的“好校长”“配置”到“薄弱学校”或“一般学校”有时会引起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4.
江苏在职的各大市小语教研员中,盐城的陈小平是我结识时间最长的一位。上世纪80年代末,我时任校长的学校与小平所在的学校结为“友好学校”。那时,我便知道了这位从小怀着“教师梦”、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小学任教的新秀老师。  相似文献   

5.
最近,学校正忙着基建。一天下课后,我从工地边经过。突然有个人在工地上叫我:“陈老师,你调到这个学校来啦?”“你是……”“我是王刚,你的第一届毕业生,你不记得了?”王刚?难道就是当年那个“衙内”?看着眼前这个似曾相识的年轻人,我的心猛地一揪,那最不堪回首的记忆之门一下被打开了。  相似文献   

6.
暗香     
踢球,上网,上课睡觉是刚上高一的我的全部生活。我认为我是一个太向往自由,不喜欢被丝毫束缚的人,所以我不喜欢学校,不喜欢老师,痛恨在老师面前一套,在“群众”阶级又一套的所谓的班长。所以我自甘堕落。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一年,如此的日子也使我感到无聊。在距高考还有720多天的日子里,我有幸没被学校扫地出门而“幸运”地将这种生活带到高二,而惟一不同的是老师给我安排一个新同桌,在我的印象里关于她我只记得在校“百花杯”球赛上她被我用足球砸到了而我只说了一句“对不起”,此外,一片空白。“又是政治课!”我耷拉着脑袋坐到座位上,翻开新…  相似文献   

7.
选择信任     
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所学校大厅的门被踢破了。这扇可怜的门,自打安上那天起,几乎就没有一天不被淘气的学生踢几脚。学校领导和老师为此伤透了脑筋,曾在门上张贴过五花八门的警示语,先是严厉的:“不许踢门,”“爱护大门,人人有责。”后是温馨的“足下留情”、“我是门,我也  相似文献   

8.
一个因偷窃行为受到学校“记过”处分、险些“打起背包”回家的学生,经过短短一年的努力,成了班里的“状元”,并且连续三次被评为学校的“三好学生”。这是发生在我班的真实故事,也是我这个班主任和班干部——“小主人”共同努力产生的“结合效应”。 我在近几年的班级工作中,有意识地发挥班主任和“小主人”的“结合效应”。1991年,我接手乡镇企业班。由于“升学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左建学 《班主任》2007,(3):43-44
我是个班主任,并且做过多年的班主任。以前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不错的班主任,学校领导、老师们也这么认为。我多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县德育先进个人”。但现在我开始怀疑这一点了。最近  相似文献   

10.
凳子     
今天是我出生的日子,我穿着一身亮丽的黄油漆外套,直立着四条修长的腿,美美地在院子里晒着太阳,与我的好朋友——“桌子大哥”闲聊着。“喂,桌子大哥,咱们很快就该运到学校去了吧?”“大概吧,但愿咱俩能被分到一块。”“不知道谁是咱们的第一位主人。”“希望是个和善的人。”很快,我和桌子大歌身上的“衣服”都干了,工人们便把我和桌子大哥和许多同胞一块都搬上了一辆大卡车。汽车在颠簸中把我们带到了一所学校。我问:“桌子大哥,这是什么学校?”“好像是个中学。”桌子大哥说。  相似文献   

11.
“同学,你们学校有安排实验课吗?”教育局的老师如此问我. 当年只有十岁的我扭头看着窗外,天空显得分外阴郁,我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等下被提问的时候,你们就这样回答.”在接受教育局的老师的问询之前,学校的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纸,上面是可能被问到的问题与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把这些答案背下来,等会儿不允许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相似文献   

12.
我先后做过两届班主任,我带的两个班都曾被评为学校的“先进班集体”,并被九江团地委分别命名为“新长征突击队”和  相似文献   

13.
我从小便是个小书迷。写下开头第一句时,我又感到不符合事实,因为当我6岁刚上小学时,进的是一所教会学校。从小被关在家里、足不出户的我,被送进学校大门便被那所学校里的“洋鬼子”吓坏了,第二天便再也不肯上学了,气得我父亲将我的书包扔上了屋顶。  相似文献   

14.
根据考试成绩来排名次 ,已经不是新闻了 ;但根据名次来安排学生座次 ,倒是一件“新鲜事”———至少我是最近才听说的。而且 ,更令我吃惊的是 ,该做法是被当作“素质教育”的一项“改革举措”推出的 ,理由是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并完善教育竞争机制” !我不知道现在学生的“竞争意识”是否真的很淡漠 ,我只知道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患有“分数恐惧症”、“名次恐惧症” ,我担心他们现在还将患上“座次恐惧症” ;我不知道现在学校的某些“教育竞争机制”是否真的有必要完善 ,我只知道目前不少学校的所谓“教育竞争”不过是“分数竞…  相似文献   

15.
不知不觉间,我已经连续当了八年的班主任。八年来,我先后承担了四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这四个班级都被学校评为“先进班级”,其中林学0302班在今年“五一”前夕还被学校推荐为”自治区级(省级)先进班级”。反思这八年的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开好班会课是管理好班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曾经,我是一个劣迹斑斑的坏学生,除了学习,我什么都干,是老师和同学眼中无可救药的“顽固分子”。高二那年,我曾先后上过四所学校,学校里面,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讨厌我、看不起我,同学们也大都躲着我,我却一点也不以为意,依然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上过的四所学校中,在前三所都是因为打架或给女生写纸条而被开除,到了第四所学校,我依旧吊儿郎当,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有一次,班主任竟骂我是“野孩子”,一向痛恨被别人这样骂的我被激怒了,血直往上涌,我掂起板凳近乎疯狂般地朝班主任头上、身上砸去,看着他头上脸上流出的血,我无声地冷笑着。在同学…  相似文献   

17.
1990年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所带的班级,连续七学期被学校评为“优秀班级”,1993年10月被评为“全国先进班集体”,受到国家教委和团中央表彰。1994年9月,我被评为郑州铁路局“优秀班主任”。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我有以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我的心里话     
我也曾是孩子,有过美好的童年。我更是“幸运儿”,别人当“知青”,我却穿上了“二尺半”。正是由于曾是“军人”的缘故,我被“选送”到学校,干上了体育,一晃就是20年。起初,在训练学生这群“兵”时,标准的军礼,有力的步伐,着实受到了学生们的青睐。听到孩子们响亮的口号声,看到他们整齐的行列,心中每每翻起阵阵喜悦之情。我自小酷爱运动,学校平坦宽敞的  相似文献   

19.
到基层调研,常常有教师拿着教案追问,“我写的教案被学校认定为不合规范,但我下功夫很多,你给看看,是不是好教案?”“难道只有长篇累牍的教案才是好教案?”“我的教案设计都被学术刊物发表了,学校却认为不合格,你给评评理。”“教无定法,教案为何要整齐划一?”好教案到底有没莘稀示准?标准是什么?弄清好教案的标准,才有利于解决教案写作与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六辆卡车做校舍,万里征途是课堂,专择‘差生’录取,敢于对学生体罚”,这就是被称为“中国第一所行走学校”——淮安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行走学校的特色。这所特殊的学校没有教室,没有课桌,没有宿舍,学生不分年级,老师被称为“管带”,吃住都在车上。正是由于它的“另类”,才引起了人们的颇多争议。而在我眼中,“行走学校”有着其他学校所没有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