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地方画报的产生时间,大致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经过约100年的发展,地方画报由起初重点反映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艺术的综合陛、新闻性刊物逐渐走向分化。本文分析地方画报分化和转型的背景和方向,探讨地方画报在分化与转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画报的定位、营销策略的转型和编辑风格的转变等三个方面对改版后的《城市画报》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城市画报》转型过程的创新之举。指出《城市画报》的转型为地方画报改革提供了成功的范例,画报的分化不能实现真正的转型,资源的整合才是画报新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曾颖 《传媒》2016,(7):37-38
2016年,《山东画报》正式创刊73周年,这不仅是一次重要的历史回望,也是新时代的全新出发.《山东画报》与其他省级画报存在许多共同点,在转型与创新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作为党办报刊的元老级画报,对其影响力提升策略的研究,无疑具有较强代表性.  相似文献   

4.
1930年,《时事画报月刊》在美国芝加哥创刊,这是一份海外华侨华人创办的画报.画报刊载的内容,构建了一幅“家”之地方图像、国之民族国家图像以及向外张望的世界图像.“家”“国”图景的呈现体现了海外华侨族群的血缘地缘的自我身份认同以及民族国家归属感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有综合类画报数十种,除了《人民画报》、《民族画报》、《解放军画报》等中央国家机关主管主办的几种之外,其余就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办的每省一种的综合性画报。进入新的世纪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的综合性画报都出现了市场萎缩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今年,<人民画报>迎来了"毛泽东同志题写刊名60周年暨<人民画报>创刊60周年"纪念.<人民画报>是新中国出版的第一本面向世界的综合性摄影画报.作为"中国国家画报",60年来,<人民画报>与新中国一路同行,肩负起报道中国与国际传播的使命,持续不断地用真实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的发展和变化,成为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诸方面的生动见证.  相似文献   

7.
王兴昀 《青年记者》2016,(10):103-104
《北洋画报》于1926年7月7日在天津创刊,1937年7月29日终刊,出版时间长达11年之久,号称华北画报巨擘.《北洋画报》虽立足于天津,但报道视野并未局限于天津一地,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编辑者的社会身份、文化心理和知识结构影响着画报的办报宗旨与特色,最直接影响《北洋画报》精神命脉的是其创办人冯武越.  相似文献   

8.
周煜 《传媒》2015,(12):51-52
《体育画报》是在美国时代出版集团、财讯传媒集团与中国体育报业总社三方合作的基础上诞生的,创刊于2006年,是我国流行的体育画刊.《体育画报》自创刊以来与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体育画刊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美国版《体育画报》为中文版《体育画报》提供了大量经验.其办刊宗旨是从体育视角洞察人们的内心活动,获得人生启迪和生活感悟,了解外部世界和历史文化,通过体育挖掘时代信息和潮流.内容涉及面广,有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世界杯等国内外重要的国际赛况报道,以及体坛人物专访等,值得一提的是其新闻报道图片多被海内外报刊采用.《体育画报》秉持着自己的办刊理念和风格,吸引了几十万受众,成为国内具有权威性的体育类画报之一.  相似文献   

9.
徐沛 《国际新闻界》2013,(3):124-134
当前人文研究中出现的文化转向起源于对文本的重新认识。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近代画报出现并风行于清末民初社会转型中的中国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图像不仅是一个时代的记录,也是某种观看方式的载体。近代画报图像所承载的新的观看方式意味着新的看与被看的关系。这种新关系对于理解中国的现代转型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是现代性在大众传媒中的表征。本文认为,从视觉文化角度关照近代画报,探索图像表征现代性的诸多可能,研究画报对普通读者所具有的教化功能,将有助于新闻传播学界在人文学科文化转向的背景下,重新审视近代画报图像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对理解当前各种层出不穷的视觉文化现象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夏进 《传媒》2023,(S1):90-93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读图时代”,以刊载精美图片为特色的传统画报类期刊与其他期刊的“界限”已变得越发模糊。随着新闻出版方式和影像传播形态的改变,画报类期刊正由传统以纸质为主的出版发行方式,向内容数字化生产、跨介质出版传播的现代融合出版经营模式转型。为把珍贵的影像资料转变成具有版权保护的数字资产,切实发挥其史料文献价值和品牌传播价值,《贵州画报》以推进“贵图云”影像资源管理与传播服务平台建设为路径,奋力走出一条期刊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的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一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一座充满诱惑、充满活力的城市,是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也是当时远东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在这个标志着中国时尚生活诞生的大都市,被誉为"中国第一本彩色大型画报"的<良友>画报应运而生,并以其高品位的内涵、图文并茂的形式,在民国时期承担起了向中国普通民众传播时尚文化信息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陆欣 《中国出版》2022,(21):67-71
通过对清末画报的发行渠道、编辑策略、人员构成和信息来源等的梳理,探讨社会公益如何作为近代图像出版的基础与动力。在分析地方公益活动对于图画报刊发展的关键作用和延续性影响基础上,以《时事画报》为例具体说明以公益为中心所形成的美术同业联盟与图像出版样态。文章认为,社会公益不仅拓展了图像的流通渠道与内容机制,也串联起画报在视觉技术层面的图式嬗变轨迹。以公益为价值旨归的岭南画家办报活动,展示了近代报人群体生成的别样路径。  相似文献   

13.
李瑜 《今传媒》2017,25(11)
《山东画报》创刊于1943年,荣获过首届国家期刊奖,蝉联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获新中国六十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以及2015中国百强报刊.同属画报行业,且《陕西画报》与《山东画报》的办刊定位均属省级时政类新闻综合期刊,稿件范畴皆以本省省情为主,反映本省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内容.因此,对《山东画报》的编辑思想进行梳理亦是对《陕西画报》的反观,同时,帮助我们择其优,避其劣,对如何办好《陕西画报》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4.
王晏殊 《编辑之友》2017,(12):98-102
文章通过对民国时期先后涌现出的全国性、地区性的画报进行梳理和分析,试图以民国画报编辑群体的组织形成与流变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以画报主创为核心的人际网络的形成及其特征,并进一步探究这一人际网络是如何在画报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结成、运作并产生影响的,为民国乃至现代传媒团体形成与发展的研究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画报在我国最早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从1877年到1949年间,我国出版画报约八百种①.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报发展历经几个阶段,达到了很高的发展水平,如《点石斋画报》、《良友》画报等,对当时社会产生很大影响,也给当代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因此,有必要对那一时期画报的发展做一梳理. 画报发展的分期 对于近现代中国画报的发展脉络,新闻学家萨空了和文史学家阿英都曾有所论述.萨空了(1907~1988)在《五十年来中国画报之三个时期》②中,从1884年《点石斋画报》创刊起到20世纪30年代,把中国画报的五十年历史(1881~1931)按印刷技术的变革分成了三个阶段:"石印时代"、"铜锌版时代"、"影写凹版时代",整理列表如表一所示.  相似文献   

16.
李丹超 《新闻世界》2013,(4):208-210
画报在新闻事业发展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在我国,从1884年5月创刊的《点石斋画报》开始,画报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改革发展。本文在收集了大量近现代画报研究资料的前提下,通过对(《点石斋画报》、《良友画报》、《人民画报》和当代图片杂志与网络画报的分析,从不同时期画报所体现出的特性和历史背景,以画报传递信息对视觉感官的刺激论述读图时代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7.
骆静雨 《青年记者》2017,(30):102-103
从中国近代第一份画报《小孩月报》(1875年)开始,到今天中国画报已经走过了142个春秋.其中1920-1939年,是中国画报蓬勃发展的一个时期.《大众》画报以其精彩的内容和别出心裁的创意在那个时代显得特立独行.而主编梁得所的编辑思想在当时是十分超前的,他把《大众》画报当作自己理想的践行地.  相似文献   

18.
崔颖 《出版广角》2021,(12):76-78
目前,我国媒体融合进入深度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文章结合案例探讨地方纸媒的转型发展的良好态势与不足,从内容和运营两个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新时代地方纸媒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思路,以期为地方纸媒的深度融合与长效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一 <晋察冀画报>是晋察冀根据地第一个以刊载新闻照片为主的大型摄影画报,在抗日宣传和群众动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沿用哈罗德·D·拉斯韦尔的研究立场,采取价值中立的态度,挖掘一手史料,分析二手史料,从经验事实出发来实证考察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画报>的传播渠道与策略.  相似文献   

20.
近代绅士阶层是一支流动性很强并分化迅速的社会力量,它的流动性和分化是近代社会结构转型的主要内容.近代绅士阶层的流动和分化,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