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辨体”是清代词学的重要内容,刘体仁生当清初词学中兴之际,于“辨体”词论多有发明.他以诗、曲为参照,体察词体深微幽隐的审美内质和“陡然一惊”的审美效果,并使用“妙境”“神味”“神理”等新鲜用语加以涵盖,拓宽了“辨体”词论的思路,并引发了后世对词之境界、词味的开掘.他注重词之语言、结构与词体之正的关系,他批判以戏为词,追求词体之纯正.刘体仁“辨体”词论思想,既是宋代以来文坛对文体辨析问题的延续与深化,也是针对明末清初词曲化现象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熊伟 《科学文化评论》2011,8(1):123-126
庄子在《知北游》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不言”、“不议”、“不说”表达了一种崇尚沉默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一、天地有大美 《庄子》“知北游”(见《老子、庄子直解》),有文如下: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明法,指四季周而复始运行的明显规律)而不议(不议,不自我评议),万物有成理(成理,指生长、消亡的规律)而不说(不说,不自我论说)。圣人者,原(探究)天地之美而达(通晓)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不作,什么也不做),观于天地之谓也。 屈原在《楚辞》“天问”中也提出有关大自然的问题,例如: “天何所沓(通“踏”),十二(木星运行,约12年为一周天,后来变成黄道的等分)焉分(如何划  相似文献   

4.
第一台机器人是在捷克斯洛伐克诞生的。至于为什么称作“机器人”,只有布拉格作家卡雷尔·恰彼克自己知道。恰彼克在20世纪20年代的一本小说中创造了Robot一词,意为“做单调乏味工作的装置”。今天,许多人都有一个梦想,就是有朝一日摆脱日常生活中单调乏味的工作:跑腿、洗衣、付账和购物。拥有自己差遣的机器人帮手的日子可能就要到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苏轼词在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其艺术风格又历来倍受人们注目,对于他的词风人们一直争论不休,论豪放者有之,论清雄者有之,论韶秀者有之,论典雅者有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本文试图通过对苏词多样化的论述,探究隐藏在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月涌花戏楼     
记得中央电视台有一期正大综艺中,出了一道竞猜题,在雕梁画栋、游龙走凤彩绘图案的古戏台两侧有两个门,一曰“阳春”;一曰“白雪”,问作何用途,嘉宾猜测颇多,还是主持人一语点破,此乃演员上下场的通道。古时戏台演戏大概  相似文献   

7.
传世本《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有“赦过”一词,简本相当之处作“正徹”,该词不见于古籍之中,难以解释得清楚。后也有多位先生对其做出过考释,但始终存有异议。文章指出“徹”与“辙”乃是一组通假字,“辙”由道路,途径之意引申出错误,经验之意。“正徹”疑为“正辙”,在此处当纠正错误讲。  相似文献   

8.
命题中“面向”一词宜符合语法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汉语中,“面向”一词是动词,不是介词,它可以跟普通名词连用构成动宾词组,在句子或文题中充当动宾结构,复合结构和偏正结构;而“面向21世纪”中的21世纪是时间名词,在句子或文题中充当状语,状语之前加动词是不合语法的说法,是命题中的形式主义,应当避免。  相似文献   

9.
常秋玉 《科教文汇》2009,(17):222-222
时事信息题突出表现出“题在书外,理在书内”的特点,能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要想做好时事信息题,必须关注热点新闻,关注生活,熟悉情景,熟练掌握答题技巧,这也是直接影响得分高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知识窗》2011,(6):51-51
“打破沙锅问到底”语出宋代黄庭坚《拙轩颂》:“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何况头上安头,屋下安屋,毕竞巧者有余.拙者不足.”其原意本来是“打破沙锅璺(wen)到底”。璺就是沙锅上的裂纹.沙锅即泥烧制成的锅.多为人们用作熬制中药或冬季煲汤的器具.  相似文献   

11.
[问208]近视眼镜时戴时取下来,是否可影响近视程度加深?若根本不戴,是否也会使近视程度愈甚?配眼镜时,镜片中是否要加入某种药水后方能适合眼睛?配好眼镜后永久戴下去,近视程度是否还会增加?(黄西生)[答]近视眼唯一的矫正及保护方法是配准确眼镜,并应永久戴着,才能使近视程度不变厉害。配眼镜时不需加入药水。(裘法祖)[问209]背部时常麻痛,据中医师检验结果,认为系受伤所致。请问“受伤”一词在生理学上或医学上作何解释?该处常成麻痹状,是否为血液流通不畅或血液已经凝结之现象。此种现象何法可以诊断,何法可以治疗?又该处过去每逢天气阴湿尤感剧痛,近来更常感到,有如针  相似文献   

12.
钱定志  胡国玉 《科教文汇》2007,(11X):200-200
中国画发展至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是继续沿着传统的轨道发展下去,还是另辟蹊径,亦或如某些极端反传统者所主张的“末日论”、“死亡论”、“穷途末路论”,或干脆抛弃而以西方现代艺术取代中国画,本文简要分析中国画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就其发展取向叙述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购物五诀窍     
经商者大多都有自己的生意经,而消费者也应有自己的采购经,笔者根据多年采购经验,归纳出了“议、比、挑、等、拣”五字购买诀窍。议在集市上价格都是议价,议价就要“议”,买卖双方就要讨价还价。卖方总要在摊位上喊高价,买  相似文献   

14.
社科文摘     
“中华民族”称谓始于梁启超“中华民族”这一家喻户晓的称谓,细算起来也只有103年的历史,其创始人就是梁启超。在梁启超创立“中华民族”一词之前,中国人基本上没有现代的民族观念,甚至连“民族”一词也没有过,习惯上所说“华夏”、“汉人”、“唐人”、“炎黄子孙”,外国人称中国为“大秦”、“震旦”、“支那”等,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称谓。梁启超在1901年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在“中国民族”的基础上,1902年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大势》一文中,对“中华”一词的内涵做了说明。接着,梁…  相似文献   

15.
古典概率是概率论的基础,初学者普遍感到习题难做,方法难掌握,对结果正误难辩,对问题无法进行分析和思考。如何让学生尽快掌握解题的“钥匙”,经过多年教学的探索,初步得到如下一些做法。一、明确解题步骤,解决从何想起的问题。例:口袋模型:袋中有4个白球,6个黑球,从中无放回地依次任取3个球(无放回抽样)。求恰有2个白球的概率。解古典概率问题的分析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设欲求事件的概率为A。此题可设事件A表示“无放回地依次任取3个球中恰有2个白球”,或设A表示“恰有2个白球”。第二步:正确理解“一次试验”的含义。这里“从10个球中无放回把一个接一个地连取3个球”就是一个试验,只取出一个球时还没有实现事件A的有关条件,不是一次试验。第三步:判断试验是否属于古典概型 1、确定试验的基本事件是否为有限个,一般情况下,袋中的10个球除颜色不同外,还有  相似文献   

16.
"原罪"--中国民营企业家挥之不去的重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罪”(Originalsin)一词来自基督教的传说,它是指西方传说中人类祖先亚当犯下的罪行,以及由之而来的亚当的后裔——人类生而俱来的、洗脱不掉的“罪行”。当然,这是两方文化中的东西,东方人不一定好理解。不过,在中国现代,倒是有一个词与此近似,这就是——出身。 经历过“文革”的人都知道,“出身”对于一个人来说在当时有多么重要。如果你不幸出生于一个“地主”或“资本家”的家庭,在儿童时代,你就会有一种深深的“原罪感”——一种洗刷不掉的罪恶,那些你并未见过面的祖父、曾祖父,他们过去的“罪恶”通过遗传,在你体内留下了“罪恶”的基因。在当时的逻辑下,出身不好就是一种原罪。  相似文献   

17.
今年暑假,丹阳市组队参加了第十二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全国中小学生(江苏地区)“金钥匙”科技竞赛团体赛,我有幸成为初中组的一名参赛队员。谈到这次团体赛,有两道题目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一道是观察题中的最后一题,其大概意思是问:为什么肥皂泡总是呈球形的呢?对于这道题,我在分析时,首先想到的是表面张力作用,然后又想到了大气压强的作用。于是在答题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形而上学?只有先行拥有了超出形而上学我,才能进入此一发问。传统形而上学的根本特征就是受逻辑一理性原则所支配,总以“正确性”为原则,而遗忘了“存在的真理”。海德格尔《什么是形而上学?》的深刻意义,恰是通过让“无”进入发问而使形而上学在渊始处得到澄清。  相似文献   

19.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搞出了发明,而且成果累累,成了创造之人;有的人想搞发明,不知从何处入手,找不着发明的课题。笔者认为这里的关键在个 “问”字,即会发问。会问者有做不完的发明项目,不善问者,打着灯笼也找不着发明的题目。问,是发明的起点,也是发明过程中的伴侣。从某种意义上说,问,是衡量一个人能不能搞出发明的一项标准。 从 先 辈和 专家 们 的 教 诲看 , 问是 发明的 起 点。 我国著名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一首名为《每事问》的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在他的著作 《发挥创造力》一书中…  相似文献   

20.
弟弟的谜语     
“嗨.基思.”年幼的弟弟泰勒问我,“人们把慵懒的小袋鼠称作什么?”我盯着课本.尽量不理他。“嗨.基思.人们把慵懒的小袋鼠称作什么?”他又问了一遍。“不知道。”我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