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蔡骐  欧阳菁 《声屏世界》2007,(11):15-16
伴随各类电视选秀节目的轮番登场,“与偶像一起成长”的粉丝们也迅速崛起。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电视选秀节目造就了粉丝一族的集体登台。那么,电视传媒与粉丝文化的共生联盟还将带来什么?这一浪高过一浪的粉丝狂欢背后又隐匿了什么?在市场经济的语境下,我们该如何解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2.
有了新媒体搅和之后,世界杯又有什么不一样呢?其实,世界杯和新媒体接吻,这已经是第四次了。就好像跟同一个女孩接吻四次后,感觉也就没那么强烈了。要说起来,还是第一次的接吻最刺激、最难忘。  相似文献   

3.
偶像和粉丝是娱乐时代的产物,其中最让人关注的是粉丝文化影响下的偶像经济。泛娱乐时代,粉丝文化和偶像经济畸形化发展,粉丝群体缺乏理性、过度消费、盲目追星,商业资本通过偶像经济掏空粉丝钱包和榨取偶像剩余价值。实现粉丝文化和偶像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多方努力,共同构建和维护粉丝文化和偶像经济的良好生态。  相似文献   

4.
林泓 《新闻天地》2006,(7):19-19
2006年,最激动人心的全民娱乐是“超女”和“世界杯”。这边,球迷在享受足球;那边,粉丝们在用眼泪和矫情拉票。特别是跨年度的关键词“PK”,一直延续着其旺盛的生命力,在这两大狂欢中也有相似之处。不同之处是话语权,“世界杯”在老外手里,“超女”在国人手里;前者是男人的游戏,后者是女孩子们的追梦。追梦的唐笑:让人感受到音乐剧的魅力“今天在这里,我最想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我的继父张叔叔,13年来,我从  相似文献   

5.
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电视选秀节目造就了内地粉丝的集体登台。因为有比赛才可以有对决。这对决既存在于选手与选手之间,也存在于粉丝与粉丝之间。在资深一些的歌迷印象中,还留有上世纪80年代张国荣的歌迷团和谭咏麟的歌迷团大打出手的场面,那时候,人们还是以不可理解的眼光看待这些事情。歌迷们的普遍心理是,喜欢听一个人的歌买他的磁带就好了,为什么还要打架?  相似文献   

6.
“得粉丝者得天下”,粉丝文化影响下的动漫期刊,为提升营销竞争力,应在明晰动漫粉丝群体发展历程,把握粉丝群体心理特点,解读粉丝群体传播等因素的基础上,针对动漫期刊粉丝情感消费、理性上瘾、产消一体等消费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办刊观念,设立粉丝营销机构,开发衍生产品,转化文学产品,开展品牌形象授权,以应对粉丝经济时代的文化产品竞争.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闻周刊》2014,(23):96-96
世界杯除了看球还看啥?看美女呗!巴西电视台主播费尔南达·利马作为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和国际足联金球奖的主持人而大出风头。利马还曾经和罗纳尔多有过缘分,2003年,当时的罗纳尔多刚刚和前女友米兰达分手,  相似文献   

8.
黄鑫 《东南传播》2018,(5):70-72
互联网时代充斥着权力符号与商业逻辑话语的语境下,网络粉丝社群日益表现出商业化与产业化的趋势."粉丝经济"这一视域有助于对2017年B站"萌战"活动所引发的系列事件进行分析,并探讨数字媒体产业中网络企业如何将用户转化为粉丝群体,创造出虚假的"荣誉感"以鼓励用户的参与和活跃,使用户成为生产数字内容的劳工.本文将分析商业意识形态是怎样通过建构"粉丝经济"以进一步把握互联网粉丝社群的生成和演化的机制,渗透互联网领域,对用户的意识形态加以操控.  相似文献   

9.
粉丝经济是架构在粉丝与明星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近两年,电影中的粉丝经济现象屡见不鲜,一些自身拥有庞大粉丝群的跨界导演初次尝试便获得巨大成就。这种依靠粉丝力量成功的电影被称作"粉丝电影"。而"粉丝电影"的成功离不开有力的微博营销,本文将以韩寒电影《后会无期》为例进行内容分析,探讨粉丝电影微博营销的特点及方式。  相似文献   

10.
如果你有10个粉丝,你就是一本内刊;如果你有10万粉丝,你就是一份都市报;如果你的粉丝有一个亿,那你就是CCTV。这句网络流行语,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微博巨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娱乐行业的蓬勃发展及其与新媒体的高度融合,粉丝文化逐渐渗透到多个领域,引发各界关注。尽管粉丝文化精华与糟粕共存,粉丝群体观念和行为好坏不一,公众对粉丝文化的认知和评价也毁誉参半,但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并逐渐成熟的大众文化现象,粉丝文化自成系统,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有其独特的生存价值。本文主要探究粉丝群体的表现特征,进而探究粉丝文化的生存价值以及正确引导这种文化现象的有效途径,以期促进粉丝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旷健 《新闻窗》2008,(3):120-121
可以说,在现当今,很少有人会不知道足球世界杯比赛,每一届赛事举办时,有的人会亲自到比赛现场观看,有的人则会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上网等渠道耳闻目睹,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知道世界杯赛事的种种事件。然而,足球比赛当真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吗?或者说,它对大众的知情权和话语权有这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调查     
发展足彩能抑制赌球吗? 世界杯期间,几乎各大网站、各类手机客户端和各种社交平台,都提供足球彩票投注服务,同样红火的还有非法赌球。10日,北京市公安局证实,警方打击世界杯期间网络赌球,有“中国炫富女”之前,的郭美美应声落网。  相似文献   

14.
信海光 《视听界》2011,(3):10-11
你在玩微博,还是微博在玩你?那些上百万粉丝的草根微博背后是谁?谁在瓜分那些著名的微博账号?  相似文献   

15.
央视著名解说员黄健翔在本届世界杯上意大利队与澳大利亚队1/8决赛时的“激情解说”,引起轩然大波。这也促使我们思考,体育解说员的社会角色到底是什么?又该遵守什么样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6.
粉丝文化经济的威力在娱乐产业和文旅产业中得到彰显,粉丝力量需要重新加以审视。在以偶像为中心的文化经济模式下,粉丝位于产业链的末端,被视作被动的消费者,他们作为生产主体性的位置遭到忽略。“粉链经济”以粉丝为中心重新考察“偶像-粉丝”的关系结构,发现粉丝不仅有着极强的文化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而且具备养成偶像、制约资本和平台、影响地方发展的能量。由粉丝立场来考察,“粉链经济”是将粉丝视为独立的、不依赖于明星、以满足自身需求为前提,并在与产业链上其他经济主体相抗衡、相博弈、相妥协中发展起来的新文化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7.
现如今,粉丝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并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产生影响。一个成熟的粉丝社群呈现出等级森严的"多层金字塔"式结构,而成年女性粉丝则掌握着整个体系的核心话语权。在这一体系内,粉丝的身份认同是一个涉及偶像认同、自我认同、群体认同的多维度交织的复杂过程。粉丝塑造着其所在的群体,同时也在群体中培育着新的自我。粉丝文化是消费主义和泛娱乐化浪潮共同作用下的特殊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8.
刘玉娇 《视听》2022,(3):144-146
社交媒体时代,粉丝群体的消费行为呈现出情感消费、从众消费和狂热消费的特征,消费动机包括无条件支持、参与式造星、使用与满足的情感因素.但粉丝群体盲目、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对青少年消费观的形成和粉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规范粉丝群体的消费行为、引导粉丝经济正向发展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平台、偶像、粉丝多管...  相似文献   

19.
梁亮 《声屏世界》2017,(9):64-66
费斯克的粉丝文化理论中将粉丝的生产力分为符号生产力、声明生产力和文本生产力.在新媒体环境下,粉丝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粉丝们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将自己创造的符号意义融入社会,另一方面又在这个虚拟空间中,通过声明行为来进行身份划界.粉丝的文本生产力虽然借助新媒体平台有更大的可能转化为经济资本,但是随之而来的愈加分明的身份划界阻碍了具有依附性的粉丝文本的传播.所以,新媒体环境下的粉丝们还是只能通过消费来进行生产.本文将从费斯克对粉丝生产力的定义出发,来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的粉丝生产力的强化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20.
人是理性的动物,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而心理学家对此早有质疑,他们发现即使在最简单的购买行为中,人们也常常做出非理性的决策。在粉丝经济里,这种例子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