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办报的人如果每天把报纸编印发行出去后,一点回声都没有,“平静无事”,好或坏都没有人讲,是最省心不过了。但那样办报有啥意思呢?如果只愿听到称赞(这里也要分析,有些称赞是报道本身做到了,有些称赞是属于鼓励性质,有些称赞是属于应酬性质),而不愿意听批评,不愿听不同意见,不喜欢别人挑错,那编辑部能算有什么出息呢?办报要改变过去那种静如死水的局面,要有波澜。每天报纸印出以后,要欢迎听各种声音。不担心有不同意见,就担心害怕不同意见,担心不善于利用不同意见。每天听到不同声音,应该高兴,不应捂之盖之。要想办法把这种对报道的不同意见充分利用起来,使报纸浪涛迭起,清风常吹,这样对整个社会的  相似文献   

2.
近来在不同场合都听到有人议论说经济台节目水份太多。有的说:“只要一打开收音机,不是点歌就是猜谜,简直没有什么可听的。”有的说:“经济台的节目应该是雅俗共赏,可现在成了俗文化,只适合初中生。”还有的说:“这样下去经济台节目快没人听了”,等等。这是些情绪化的语言,可能不够准确,但反映出的问题我们却不可忽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意见多来自圈内人,他们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们通过访问和参加一个新闻单位的报道工作会议,听到不少关于当前新闻工作的一些问题的意见和议论,感到很有启发。这些问题,都还在继续探讨中。现在我们把一些意见和议论,简要报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许永 《新闻爱好者》2008,(10):12-13
生活中有时会有这样一种现象:因为一个有争议的议题的出现,人们就会对此众说纷纭,在这些不同的意见中,可能就有一种占据上风的观点,经过几次公开表达后,其他的声音在逐渐弱化,最终就可能只听到一种意见。  相似文献   

5.
李强 《视听界》2014,(2):127-127
早年做DJ时,手边总放着便签本,回听自己节目时,听到任何不当用词,立即记下来,检讨自己的词不达意,提醒自己下次做节目时一定不能重蹈覆辙。这些年,听同行做节目时,听到任何精彩的用词或不妥的表述,也会立即在手机的记事本里记下,及时与主持人沟通、交流。最近,回看手机里的记事本,发现记下了很多理应NG的片段。  相似文献   

6.
都好几年了,经常听到工人朋友愤愤不平的抱怨:就我们能下岗,那些成天出进歌厅酒家的头头脑脑们,把企业搞得一塌糊涂,反倒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还能飘洋过海,这号“败家子”领导,是不是该下岗?初听到这些话时,我实在不敢相信,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岂能出这些咄咄怪事?难道他们这样胡作非为就没有人管?而且他们也是人,竟然能这样毫无心肝——眼睁睁地看着工人们难以温饱,自己却穷奢极欲花天酒地?后来这些话听多了,也就逐渐开始相信了。这些话来自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渠道,而  相似文献   

7.
舆论的构成要素不仅包括舆论主体、客体、意见本身,还包括舆论的数量、强烈程度,舆论的韧性、舆论的功能表现以及舆论的质量等等,只有具备这些要素,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意见才能成为舆论。韧性是舆论的一大特征,基于此,通过解读和分析网络舆论的韧性,以期更准确地分析把握舆情,找准社会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8.
阎安 《中国广播》2012,(11):33-36
听评工作是广播电台受众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新的媒介环境中,广播受众呈现出分众化、主体化、社群化的态势,传统的听评工作面临调整,亟待创新。要建立科学的听评体系,把听评意见和收听率反馈数据结合起来,把专家意见和群众意见结合起来,把策划听评活动和开展常态听评结合起来,防范可能出现的误区。  相似文献   

9.
陈瑜  陈奇 《兰台世界》2014,(3):21-22
西汉王朝开发夜郎的过程中,司马相如大力阐述统一夜郎、整顿人伦、施行仁义礼智教化对于推动夜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排除了朝野的质疑、反对意见,坚定了朝廷开发夜郎的决心。  相似文献   

10.
说长论短     
把新闻写得短些,再短些,好象还没有听到有什么不同意见,成效也较明显。翻阅各地报纸,大块大块的新闻少见了,五百字左右的新闻,甚至两三百字的新闻增多了,很多报纸还有一两句话的新闻。这些,都是读者交口称赞的。  相似文献   

11.
因为参加另一个会,来晚了。听到很多好意见,可惜前面许多同志的发言没有听到。主要是同大家见见面,很难讲出什么有价值的意见。很多同志都说出版事业有困难。但是从前途来看,还是光明的。理由很简单,经济发展了,文化应该而且一定会上去。尽管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类型的新闻节目中,我们既可以听到播,如以央视《新闻联播》为代表的“联播”类节目;也可以听到说,如新闻杂志类节目;还可以在同一个节目中听到说、念、播,如江苏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南京十八频道的《听我韶韶》。  相似文献   

13.
西汉王朝开发夜郎的过程中,司马相如大力阐述统一夜郎、整顿人伦、施行仁义礼智教化对于推动夜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排除了朝野的质疑、反对意见,坚定了朝廷开发夜郎的决心。  相似文献   

14.
《信息系统工程》2005,(5):16-17
经常听一些孩子家长说:"这孩子天生就笨!"这样的话,我们偶尔也可以从老师的嘴里听到类似的评价,可是<改变你的商业头脑>的作者唐娜莉·马库斯和琳得赛·培治·马库斯就是要改变这些人的看法,并告诉读者们:智力并非天生.  相似文献   

15.
听傅老师讲话,就会觉得相见恨晚。这才是记者!这才叫记者!我那20年记者,好像是白当了。为什么我没有早一些听到呢?要是早一些听到,我的职业生涯,会不会有所不同呢?  相似文献   

16.
有如亲临其境的广播当我们坐在收音机旁边收听球赛或长江大桥落成典礼的消息的时候,如果有人问:你是喜欢听文字通讯,还是喜欢听广播记者在现场直接向你介绍的口头报道呢?不用说,你一定是喜欢后一种的。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当你在听球赛广播的时候,那十分急促、紧张的声音,紧紧地抓住了你;听到惊险地方,会叫你透不过气来;听到胜利的时候,你又会跟  相似文献   

17.
《声屏世界》2008,(9):21-21
中国有句俗话叫“眼见为实”,但对于新闻记者来说,“眼见”未必为“实”。我们经常很自信,因为我们从不怀疑自己的眼睛;我们经常很决断,因为我们从不怀疑自己的直觉。可我们有时过于依赖自己的眼睛,而很少用耳朵去听,用大脑去辨别,用心灵去探索。常常听到一些记者无辜地辩白:“人家就是这样告诉我的”,“我看到那个地方就是那样”……每次听到这些,我不由得从心底里泛起一阵寒意,因为他们忘却了记者的根本——质疑。  相似文献   

18.
有了钱之后     
看客 《青年记者》2004,(10):56-56
经常听到不少传媒人和准传媒人信誓旦旦地说,给我多少多少万,我能办一份如何如何好的报纸这类豪言壮语,我们实在是发了不少,也听了不少,但假如有一天,你真的有了这些钱,你真能把一份报纸办好吗?恐怕未必。  相似文献   

19.
从1951到1964的十几年间,胡乔木对《人民日报》和新华通讯社的新闻文稿中的遣词用字和标点符号,提出过大量的批评性意见,其中有的话相当尖锐,有的话非常幽默,曾在新闻界传为趣谈。这些批评性意见,有的是他在评读报纸的时候说的,有的是他同个别人谈话的时候说的;有我当面听到的,也有别人记录传抄的。现在汇集起来看,因为都是随  相似文献   

20.
收听新闻广播时,经常可以听到“这个厂……”、“这个队……”、“这个县……”、“这个……”的说法,使人有时听起来不大明白。从开头听这则新闻的人,知道这是说什么地方、哪个单位的事,但也不见得一遍就听得很清楚、就记住;没听到新闻开头的人,就无法知道这是在讲什么地方哪个单位的事。很多人往往是一边手里干活,一边听广播,只在新闻的开头交代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