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谢碧筠 《高中生》2008,(8):37-37
一、审题本文以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一的第38题为例,对如何分四步解答历史材料题进行具体说明。审题就是审读设问,这是解答材料题的前提。历史材料题设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材料型,即  相似文献   

2.
王德明 《考试》2014,(4):22-23
<正>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审题,审题的关键在于设问。因此,在政治主观题审题过程中,我们阅读主观题的顺序是先看设问,后看材料,带着问题看材料,使对试题情境的思考有一个主题。因此,要把握情境的主题需要对设问进行科学有效地分析,明确解答政治主观性试题究竟需要从设问部分得到什么。通常政治主观性试题的设问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教材知识范围、情境材料范围以及设问模式,应该说这三个部分是解答政治主观性试题在设问部分的"三味真火"。  相似文献   

3.
要做好政治主观题,要有正确的审题思路。首先,审清、审准材料,因为材料是答题所需信息的载体;其次,审设问,要明白、了解命题者的考查意图;同时,要掌握科学的解题和组织答案的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4.
张琳 《考试周刊》2014,(61):1-2
要上好试卷讲评课,就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包括审题的方法和组织答案的方法。审题,既审材料又审设问。在审题过程中,要求学生读懂、读全、读透材料,学会总结题型,把握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答案组织过程中,要注意回归材料,寻找试题与教材的最佳结合点,将课本知识点与材料进行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5.
<正>政治高考主观题阅读量大,设问巧妙,答案组织思路灵活,难以套用教材语言。因此,如何在复习中引领学生理清思路、提升分析能力、提升答案的准确率,是主观题备考面临的重要问题。运用关键词解答政治主观题,可以实现有效解题、高效答题,从而做到举一纲而万目张。一、品味设问中的关键词——破解玄机、策无遗算解答主观题,审题至关重要。只有全面、准确地理解设问,解题才能有的放矢、策无遗算。全国卷主观题设问文字水平高,设问中可能暗藏玄机,解题思路要做到风雨不透,除了审主体、审角度、审落脚点、  相似文献   

6.
对于高考政治主观题,审题是关键,答题是重点。 (一)所谓审题就是通过阅读试题,理解题意,明确答题要求,确定答题方向范围,解决答什么的问题。 近几年高考题一个显著特点是阅读量增大。不论是简答题还是辨析评述题或论述题,一般都增设了材料。有的是数据图表、有的是背景材料、有的是引文等等,这就增加了审题的干扰性。这类题目一般可分作三个部分,即材料、要求、设问。因此审题时,一要审清材料内容。即对引文、图表或政治经济现象进行分析,既分清材料的层次又把握材料的主线,既注意现象又分析本质,既看到区别又看到联系,深刻理解材料内容。二要审清要求。主观题一般都给定了答题范围如“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回答问题等,也有一些题没有明确指出,要自己去  相似文献   

7.
<正>审题能力包括审读设问能力和提取材料信息能力,在《审设问能力培养探究》(见本刊2014年第7期)一文中,笔者就前一种能力的培养粗浅地谈了几点看法,现就后一种能力的培养介绍自己的实践和体会。一、提取信息要领1.明确设问要求:提取信息的前提设问要求决定审题和答题的方向、方法,其中包括在哪些材料中提取信息以及提取哪些信息。【例1】(2014·广东广州卷·23)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8.
解题是知识、能力、方法、技巧的综合运用,解题在学生的学习和考试中占据重要位置。解题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和任务。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解题能力和答题效率,规范解题步骤.实现高效学习与教学,在总结近几年来高考复习教学经验及学习有关理论的基础上,就高考文科综合政治学科试题的解题策略作一论述。解题实质是一个思维过程,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过程,也是一个信息提取、信息加工、信息输出的思维过程。从横向上看,解题过程一般要经过审题、解(析)题、答题三个环节。其中审题是前提,解题是关键,答题是保证。审题要全面仔细,包括审题型、审设问、审材料;解题要坚持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则;答题时做到语言规范,层次分明,逻辑严谨。在解题过程中,一般不要刻意把审题、解题、答题分开,因为在解题实际操作中这是一个三位一体的统一过程。但为了更好更准更快地答好题,必须从观念上将审题与解题及答题分开。从纵向上看,解题是透过对显性的背景材料及  相似文献   

9.
一、审好题意 每一个综合题都有命题者的命题思路和意图,只有审出这一点,才能明确答题的方向。因此,审题时,首先要审材料,确定信息的提取方向,就是要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一般来说,试题中所提供的信息不是可有可无的,往往都是解答问题的必要条件。认真审题,要不放过任何细节;确定有效信息与相关信息的联系方向;确定能力的考查方向,其次,解读地理图表,图表给出的信息可能没有文字给出的信息更加明确,但以图表给出的信息有一定的隐藏性。在对地理图表进行解读时,要将文字与图表文字、材料有机结合。第三,找出题干与设问问的连接点。阅读题干时,要时时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相互对照,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问题的信息,然后通过推测判断,得出答案。  相似文献   

10.
高考中的审题问题并非新话题,各校老师在考前都会强调这一点。但即便如此,考生因审题不清或解题不规范而导致丢分的现象仍屡见不鲜。就历史试卷而言,近年来高考历史卷已固化为三大题型,即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后两者属于主观题的范畴,应该说这三种题型都离不开审题这一环节。但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相对于选择题来说,审题更显重要,其道理不言而喻。显然这类题目因审题不准而导致的失分要多,风险也更大。那么在历史主观题的审题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本人以为应做到“七审”:  相似文献   

11.
一、仔细审题,获取和解读地理有效信息 (1)审材料。高考地理综合题中材料呈现最直接、最能体现地理学科特点的方式即图表,素有“无图不成题”之说。近几年高考综合题地理图象考题的设置和审图要求,一般分为以下几类(见表格)。  相似文献   

12.
<正>熟练掌握考点知识是答好中考试题的基础,而具有较强的审题能力则是关键。笔者根据多年教学观察和实践发现,初中生特别是成绩中等生问答题失分的主要因素是审题能力不强,从而造成审题不清,答案不完整、不准确或答非所问。审题能力包括审读试题设问能力和提取试题材料信息能力,下面我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审读试题设问的能力。一、把握设问蕴含的信息简答题、分析说明题(包括辨析题)、实践探究题等,一般会在材料后提出问题,即设问。审读设问时,应引  相似文献   

13.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一个大板块,也是整个高考的"得分大户"。作文的语言,是考生相对稳定的一种能力,是高考作文评分最重要的标准,同时也是区分考生作文能力的最重要的依据。什么是亮点呢?高考作文中的亮点是指富有创意的超凡脱俗之点,出彩、出新的激动人心之点。那么,如何让学生的作文具备个性亮点呢?一、审题要准确首先审清楚是材料作文、  相似文献   

14.
王凤超 《中学文科》2007,(10):120-120
问答题在历史高考试题结构中分值最高。考查的能力要求最全,因此难度也最大,这不仅决定着试卷的难度系数和区分度,也决定着考生能否取得理想的分数。每位考生都清楚解答问答题的关键是审题,但审题从哪里人手?审哪些方面才不至于有漏洞?这是考生们最迫切希望了解的。本文拟从审题的角度出发,阐明问答题的审题策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王树江 《现代语文》2014,(4):159-160
高考作文的考核重点是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发展水平,而议论文最能测验出这两项考试要点,因此议论文就成为高考考生最常写的也是最难写的一种文体。近年来高考的作文考试逐渐趋向于材料作文,因为它不仅要考写作能力,还考理解能力和对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经过实践调查笔者发现,高中生议论文材料作文的写作最大的一个难点是学生审题立意能力不强,常出现审偏题、审跑题的现象。尽管现在有很多资料都谈到了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如“由果溯因法”“由物及人法”等,但是学生用起来还是不够顺手。主要问题是这些方法不能解决学生对材料的思考和分析问题,因此我们就有必要探索一套实用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模式。经过研究,笔者认为学生要想快速审好题,立好意,遵循以下的途径,可以使审题立意准确。现在以一则材料为分析对象,具体谈谈如何快速审题立意。  相似文献   

16.
做历史题要有审题意识,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审什么,如何审.本文结合近年全国和部分省市高考历史选择题题例,提出了历史选择题要审"题眼"、审"时间和空间"限制、审"指向"、审"干扰项"等四个方面的审题方法,以期对于学生提高历史选择题审题的能力有指导作用,有利于减少学生因审题不当而造成的失误.  相似文献   

17.
高刚 《考试》2010,(Z1):63-65
近几年高考较为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注重考查考生依据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因此,材料型选择题日益成为历史选择题的新宠。做好材料型选择题的基本思路是仔细审题,明确题目要求,挂钩所学知识,辨别选项,确定正确答案。仔细审题,必须审清两个问  相似文献   

18.
每年高考均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因为审题不仔细而丢分,因此认真审题非常关键。审题时要明确试题的设问和题目提供的条件之间的关系,读题要仔细、慎重。  相似文献   

19.
解答历史学科的主观性试题,审题是第一步,这是有的放矢解答主观性试题的前提。任何试题的设计,总有某种意图是通过文字及图像或统计数据合乎逻辑地显现出来的。考生要透过题面,理解题意,了解题目问什么,要求回答什么。解题思路要能符合命题意图,攻克“制高点”就不难了。高考试题一题一貌,怎样才能审明题意,理解试题的内容要求?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分析试题设问的结构成分,明确题目的要求。一般来说,高考历史的问答题或材料题的设问,都有4项基本构题成分:限定项———规定了题目的时间、空间,或事件、观点等,限定解题的范围;求答项———…  相似文献   

20.
材料解析题是一种提供材料(史料),设计新情境、新问题,让考生进行分析、提炼、论证后得出结论,有效地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分析、综合、概括能力的题型。材料解析题具有材料来源广、信息容量大、设问角度多、能力层次高、考查功能强的特点。要解答好材料解析题,必须掌握适当的解题技术、技巧。解答材料解析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审题审题要处理好审材料、审材料与课本的关系和审题问三个方面的关系。1.审材料。考生解答材料解析题首先接触的是试题出示的材料,因此阅读、理解材料是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前提。审材料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粗读材料。粗读的目的是要迅速弄清材料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及其相关的时间、地点、历史人物等基本要素,了解材料的大意。第二步,精读材料。字斟句酌,通晓全文:首先关注材料的介绍、说明、按语和出典,期望从它们透露出的蛛丝马迹中有所收获;其次对材料提供的信息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