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从祖国语文的特点和高中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还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首要的学习任务群要求在课堂上落实阅读整本书,并始终贯穿于必修、选修Ⅰ和选修Ⅱ三类课程,可见,整本书阅读作为课程成为语文教学新的要求,它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它作为课程的意义是重大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出版,语文核心素养的理念已清晰明确,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终究是隐性的,如何让隐性的素养显性化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所言:"以往的教学多在知识技能与教材上呈现,现在主要考虑基于教材的情境建构,以及如何在分析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技能。"  相似文献   

3.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于课程结构,有如下规定:"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设计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课程。"对于选修课程,又有如下要求:"引导教师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有选择地、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与提升能适应社会进步新形势的需要"。笔者所在的青岛实验高级中学语文教研组,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积极开发、实施选择性的校本课程,构建起包括"陶冶型"和  相似文献   

4.
<正>丁帆、杨九俊主编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是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配套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由江苏教育出版社于2005年和2006年分两批出版。该教科书自出版以来,已有许多课程教材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5.
<正>"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一词引起高中语文教师的注意是因为它第一次出现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结构的设计上首次提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在25个学习任务群中,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与选修课程,分别都出现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学习任务群。由此,"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应运而生,出现在广大师生面前,标志着跨媒介学习时代的降临。  相似文献   

6.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正式颁布,围绕语文核心素养,新课标更新了学习内容,设计了语文学习任务群,优化了普通高中语文学科的课程结构。新课标将整本书阅读作为第一个学习任务群放在课程内容中。教育部委托温儒敏团队,依照新课标编辑适应新时代需要的语文教材(俗称部编本)。  相似文献   

7.
<正>民俗文化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语文教材中的选文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民俗文化知识,民俗是一种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文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的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资源"。  相似文献   

8.
《河南教育》2021,(1):17-18
主持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要把"注重时代性,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作为基本理念之一.那么,在新课标中时代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梦琦(河南大学卓越教师班):本着为当代教学实践、教材编写服务的原则,语文新课标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实施建议等方面都体现了鲜...  相似文献   

9.
<正>温儒敏先生说"语文高考加大阅读量,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新颁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推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个任务群就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并且贯串必修、选择性修、选修三类课程中。这毫无疑问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广  相似文献   

10.
语文出版社的《〈论语〉选读》(2007年第2版),从2006年11月起,作为限定选修教材全面进入了浙江省高中语文课堂,安排在高二年段学习。2018年1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简称"新课标")[1]颁布施行,新课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语文版《〈论语〉选读》的教学,如何找到恰当位置,精准对接,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1.
<正>一、新的课标、教材,要有真的"新"东西、新的"真"东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中较为亮眼的是"语文学习任务群"。此版内容是由教育部组织专家编制而成。研读新课程标准,笔者认为,其思想的顶层设计是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了教材编写建议。随后,又根据教育部2018年颁布的《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国六省市于2019年秋已率先使用统编版新教材(高中必修上、下册),预计2022年前其他省市将全部使用新教材。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与传记"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选修课程里的五个系列之一,据此编写的"传记"部分的教材虽版本不同但均以古今中外的经典传记作品构成。其中鲁人版、苏教版等版本都编写了《〈史记〉选读》模块,且所选文本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迈进新的历史阶段。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颁布,包括语文学科在内的三科教材结束了延续30多年的"一纲多本",实行国家统编,这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已经跨进新时代。语文教师肩负着迎接语文教育新时代的新使命。改进语文教学方法,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拓展语文  相似文献   

15.
杨宏 《林区教学》2023,(3):104-107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得到了强化,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可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郭沫若戏剧作品作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开设并融注批判性思维能力训练,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拓展思维训练的空间、培养学生质疑探究能力。基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郭沫若戏剧作品专题研讨的教学策略,可以使作为选修课程的郭沫若戏剧作品教学达到更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学习任务群"重构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旨在引领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本文将2003年版课程标准与2017年版课程标准进行对比,探讨"学习任务群"带来的高中语文教学变革。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颁布,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在全国使用,标志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语文学科的全面落实。作为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准确把握语文核心素养的深刻内涵与目标指向,充分发挥教材的教学价值与育人功能,让学生充分经历真实的语文学习过程,实现从"教语文"到"用语文教儿童"的实践转型,避免"穿新鞋走老路"。  相似文献   

18.
<正>教育部颁布的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2017年版课标》),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纳入重要的教学内容,从课程理念的界定,到学习任务群的设置,乃至教材篇目的推荐,都体现了以中华优秀文化为根底的要旨。中华文化经典走进教材以后,应该怎样施教?语文课程怎样才能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素养"一词是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2003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共有的一个核心概念,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要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共计17处提到"素养"一词,其中"语文素养"共14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中共计15处提到"素养",其中"语文素养"共13处。在上述两个课标中,  相似文献   

20.
整本书阅读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的课程内容之一,是新课标18个学习任务群中的第一个任务群,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课程三个阶段,并且在必修课程中占1学分、18课时,由此可见新课标编写组专家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