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正> 在当前进行的学校体育改革中,为了满足学校体育为竞技运动培养后备人才与作贡献的要求,出现了试办高水平运动队,试图建立学校体育运动训练的一条龙体制,把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作为国家竞技运动训练的重要形式之一。同时将业余训练作为学校体育内容,将体校训练与学校培养结合起来,并要求学校运动队队员能够承担参加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对从小培养,打好基础的中小学和业余体校排球队的训练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学和业余体校是培养优秀运动员后备力量的地方,未来世界冠军的苗子就在当今中小学和业余体校的排球队里。中小学和业余体校的训练要为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后备力量,从小就要打好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基本技术的基础,在身体素质:力量速度、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等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提高专项素质:手指手腕和弹跳力,反应、移动、起动、手臂和起跳速度、技术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关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体育战线出现了可喜的局面,捷报频传,我省的体育形势也同样喜人,特别是第五届全运会以来,人民对我们取得的成绩是满意的。但我感到我们所取得的这些成绩与党和人民对我们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安于现状,停滞不前都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立足改革,勇于创新,进一步开创我省体育工作的新局面。在此,笔者仅就训练体制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训练体制是促进运动技术提高的重要保证,合理的训练体制应当是,尖子尖,中间中,基础大的梯形体制。从我省的实际情况出发,我认为:业余训练网点、体育运动学校(以下简称体校)、优秀运动员集训队(以下简称集训队)三者应是统一的整体,形成阶梯。然而现有的训练体制中弊病很多。集中表现在:集训队同业余训练的衔接问题上,而起中间过渡作用的体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全省优秀运动员集训队近千人;业余训练点中也只有一千余人;体校三百人左右。显然,这  相似文献   

4.
徐建华 《游泳》2007,(6):47-49
我国目前的运动员培养机制是从50年代形成的"举国体制"。在"举国体制"下我国游泳训练的主要形式主要包括专业训练体系和业余训练体系。专业训练体系包括国家集训队、省级(解放军、各行业)优秀运动队两个方面。业余训练体系包括我国三级训练网中的中级和初级两种训练形式。中级训练形式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运动学校、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和各类青少年业余体校等,他们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二线队伍,主要任务是培养和输送优秀运动员后备力量同  相似文献   

5.
县级业余体校办学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黄叶斌县(市)级业余体校是培养、选拔和输送优秀体育苗子的基层单位,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介乎体育与教育两个方面的独特产物,本身就具有与其它学校不同的办学体制、训练机制和选材方式。一、训练体制的历...  相似文献   

6.
业余体校训练与专业训练具有承上启下,共存共荣的密切联系。本文通过对业余体校和专业运动员当前的志向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对困扰运动训练的一些问题如专业运动队后备力量匮乏、专业运动训练体制的改革走向以及对退役队员的合理处置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业余体校,只是世界上少数国家具有的一种训练体制。我国业余体校的性质既是优秀运动队预备役人才的摇篮,又是完成各类比赛任务现役运动员的营垒,肩负双担。其性质和任务决定其训练必须有利于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以及其他非业余竞技体育的训练。业余体校的训练,有它独具的特点和规律,这是任何其他特点和规  相似文献   

8.
业余体校纳入教育系统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是巩固和发展我国竞技体育的基础和关键。作为“三级训练体制”的基础──业余体校,曾为我国优秀运动队输送了大量后备人才,为提高我国体育运动水平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业余体校的发展步履艰难。从组织理论出发,对业余体校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组织与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业余体校进行改革的初步看法,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写在前面选拔优秀运动人才是各级训练部门的一个重要任务之一,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优秀运动人才更需要各级训练部门的不懈努力。解放后,我国的体育运动之所以能蓬勃发展,在各种世界级大赛中取得一个个优异成绩,都与各级训练部门的共同努力分不开,我们安徽也不例外。目前,我国的训练体制大致有这样几种形式:业余体校、重点体校、传统项目学校、普通学校、省(市)体校、省优秀运动队、国家(集训)队(见图一)。为了掌握各种不同训练体制输送和培养优秀运动人才的情况,我们试对安徽省优秀运动员集训队1984——1989年723名运动员输送和成才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从而对各种不同训练体制提出一些看法,供改进和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我们沈阳市区级体校曾为市、省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运动员。但是由于形势发展迅速,现行的区级业余体校的体制存在弊端,限制了事业的发展。要改变局面就要从体制上进行改革,要想广泛挖掘和培养体育人才。为就业创造有利条件,就应试办职业体育学校。  相似文献   

11.
1 研究目的县市业余训练是我国体育运动三级训练体制的基础,多年来,为奥运战略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和为全民健身战略培养体育骨干做出了较大贡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县市业余训练受诸多矛盾困忧,发展艰难,致使训练组织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严重影响了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本文在对湖南省县级业余体校、部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普通中小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探求发展对策,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许冬明  王天聪  叶明  杨继星 《精武》2012,(31):73-73,75
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培养依靠业余体校——地方队——国家队的三级训练网模式进行,其中业余体育训练作为竞技体育培养体系的基础环节,在当今这种三级训练网培养模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安徽省业余体校的发展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以安徽省市级业余体校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面谈访问等研究方法和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旨在为促进安徽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是巩固和发展我国竞技体育的基础和关键。作为“三级训练体制”的基础——业余体校,为我国优秀运动队输送了大量后备人才,为提高我国体育运动水平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业余体校的发展步履日艰难。本文意从组织理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随着整个教育与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我国中小学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与业余体校已经成为我国学生课余运动训练的基本组织形式。培养我国竞技后备人才的支柱和摇篮。 毋庸讳言,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与业余体校在训练指导思想、组织  相似文献   

15.
跳远是我国普遍开展的田径运动项目之一,在大、中、小学和业余体校有成百上千的学生从事这项运动。那么,如何才能尽快提高学校课余训练运动员的跳远成绩,培养出更多更好有才华的后备力量,是广大体育教师、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非常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儿童业余运动训练是整个业余运动训练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是早期发现和培养优秀运动员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对儿童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儿童业余运动训练,不仅能活跃儿童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儿童的体育素质.为上一级学校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人才,而且还能为中小学培养体育骨干,推动学校体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建立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以下简称学校训练点),是多渠道培养乒乓球优秀人材的一个有力措施。当前,我区多数乒乓球项目的学校训练点在各地教育部门及体委的支持关怀下,工作已走上正轨。为了更多更快地培养后备力量,所以进一步提高训练质量就成为大家的共同心愿。我们今年再次对全区学校训练点及业余体校的乒乓球训练作了较全面的实际调查,  相似文献   

18.
少体校的困境和出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少体校的发展历程少体校的前身是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1999年2月4日国家体育局、国家教育部颁布实施了《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取代了1979年原国家体委、教育部发布的《少年儿童业余学校章程》,“少体校”的称呼也随之取代了“业余体校”。我国的青少年业余体校是在1955年学习原苏联的办校经验,以学校为基地,以业余训练为主要形式建立起来的,是我国三级训练体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时,国家、学校重视,家长支持,学生参加训练积极性高,业余体校在中国遍地开花。从我国的竞技体育实践过程来看,青少年业余体校…  相似文献   

19.
前言传统项目学校业余训练体制是我国现行得到肯定的业余训练体制,自确立以来为我国各级优秀运动队和体育学院系输送了大批的后备人才,对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普及,学生体质的增强和提高我国学校体育的业余训练水平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任何体制的建立都有它有利的一面,也有其不足之处;为能使该体制更加完善,适应“学校具有培养体育人才任务和加强学校业余训练工作”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开封市部分传统项目学校的调查,分析目前传统项目学校业余训练体制的现状,提出我们的对策和建议,以便使该体制更完善,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做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我市体育后备力量差?为什么业余体校招生难?有人归咎于社会就业面扩大了;独生子女增多了;学校抓智育、社会重学历等缘由而致体校学生来源锐减。那么反过来社会不重学历,学校不重智育,不搞计划生育,缩少就业面岂不是反而会促进体育的发展?否!社会变革乃历史的必然。七十年代业余体校人头汹涌是我们社会的一种病态,才引致今天的恶果。家长不愿给他们的孩子进体校开绿灯是对的。因为我们没有把各级业余体校办好。没有把业余体校办成有吸引力的学校,自然谁也不敢问津。目前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