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宝宝的肚脐十分娇嫩,如果不注意清洁或处理不当,很容易发生多种疾病,危害宝宝的健康,应引起妈妈的高度重视。脐炎:多因产妇产程延长、产道感染及新生儿断脐后脐带被污染所致。患儿脐部有少量黏液及脓性分泌物,周围皮肤红肿疼痛,甚至糜烂。当炎症向腹壁皮下组织扩散,会形成腹壁蜂窝炎。若持久不愈,肉芽组织增生,可形成脐部肉芽肿。急性脐炎应服用抗生素,局部进行清洁消毒,如用呋喃西林纱布湿敷,对脐部肉芽肿可涂10%硝酸银烧灼,较大肉芽可手术切除。脐瘘:即脐部与小肠之间有相通的管道,又称脐肠瘘。患儿的脐带脱落后,脐孔…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脐部感染—脐炎,是一种新生儿常见疾病,进一步发展可致腹壁蜂窝组织炎、脓肿,感染严重者,细菌经脐部侵入血循环可并发腹膜炎或败血症,甚至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做好新生几脐部护理对预防和治疗新生儿脐炎至关重要。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很多,如接产时处理脐带断端消毒灭菌不严密;产后护理不当,洗澡时被脏水污染,或被尿、粪便污染等都能造成新生儿脐部感染。  相似文献   

3.
健康     
《母婴世界》2013,(5):70-71
脐部问题 Q宝宝13个多月,有时候发现肚脐里面红红的,而且闻起来臭臭的,是不是洗澡进水了啊?需不需要去医院看看呢? A可用安多福等消毒剂擦拭、清洁脐部,保持脐部干燥、清洁。若脐部自身有分泌物或脐周红肿,需注意脐部炎症,建议到医院就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减少新生儿脐炎、脐出血的发生 ,促进脐带干燥和脱落。方法 :新生儿沐浴后将脐粉撒布在脐部。结果 :观察 10 89例新生儿 ,住院期间未发现脐炎。结论 :说明脐粉在脐部护理应用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爱心门诊     
孩子患脐茸如何处理quanwshiy@sina.com问:我的孩子1个半月大,患了脐茸,有米粒大小,有的医生建议使用10%硝酸银治疗,也有的医生建议手术治疗。请问,如何治疗效果最好?杨明洁大夫答:脐部常见的红色小肿物有两种:脐肉芽肿和脐茸。  相似文献   

6.
0.5%碘伏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0.5%碘伏液与75%酒精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产科2003年5月至2005年5月进行脐部护理的新生儿192例,随机分成两组比较护理效果.观察组96例,对照组96例.结果:观察组96例,有效率92.7%,轻度感染5例,占5.2%,中度感染2例,占2%,重度感染为零;对照组96例,有效率81.3%,轻度感染11例,占11.5%,中度感染5例,占5.2%,重度感染2例,占2%.结论: 0.5%碘伏液可作为新生儿脐部护理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去除脐部肿胀、潮湿、少量分泌物炎症吸收方面优于75%酒精,可减少脐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专家频道     
疾病Q我的儿子20天大了,自从脐带脱了之后肚脐总有些炎症,看过医生,开了碘酒和红药水,可是用了几天了,还是不好,这两天更是红肿起来,而且老是湿湿的,怎么办呀? A是脐炎。建议您去医院,以除外败血症。如果单纯是脐炎还可以用百多邦软膏涂脐部,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8.
从中医角度讲,脐部疾患是指小儿出生后断脐结扎护理不当,或先天性异常而导致的脐部问题,其中脐部湿润不干者称为脐湿;脐部红肿热痛且流出脓水者称为脐疮;血从脐中溢出者称为脐血;脐部凸起者称为脐突。脐部疾患大多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肚脐发炎极为常见,有的家长认为这是小毛病,根本用不着看医生。殊不知,新生儿脐炎若不尽快治疗,可导致意想不到的问题而危及健康和生命。肚脐为何会发炎正常情况下,宝宝的脐带残端在出生3~7天后逐渐干燥、变黑而脱落。如果宝宝在出生后断脐时消毒不严或断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13岁,因间歇性右下腹痛近10年,复发3天入院,腹痛无转移,不伴呕吐,查体:脐下偏右侧微隆起,压痛,反跳痛(+).首次用3.5MHZ探头检查,超声显示脐下偏右腹膜下见一大小约4.4cm×1.6cm椭圆形无回声结构,液区内见漂浮光点,且周边壁较厚,回声较强,似与周边粘连,当时考虑:异位前位阑尾炎,抗炎治疗数天后复查,改用12MHZ高频探头检查,超声显示上述囊性包块较前缩小,大小约3.0cm×0.8cm,上下两端分别接于一索状管道上,上端可追查到脐部后闭锁,下端管道逐渐往右下腹下行,至回盲部时显示不清,索状管道壁毛糙,增厚,有水肿,囊性包块随腹壁一起同向运动,与肠管运动方向相反,超声诊断为:卵黄管残留畸形--脐肠管囊肿并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在腹腔镜手术前诊断腹腔粘连,及防止trocar腹壁戳创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6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自身手术前后对照方法,术前应用超声对脐孔、剑突下、右下腹三处最常用腹壁戳创部位,局部腹壁下粘连进行诊断,并与术中腹腔镜下所见实际结果相对照.结果:比较56例二次腹部手术患者,腹腔镜手术前后超声诊断结果.脐孔、剑突下、右下腹粘连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5%;98%;91%.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前超声诊断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结论:术前超声对腹壁下有无粘连判断准确,对腹腔镜手术选取第一穿刺点,防止trocar戳创损伤腹内脏器及意外出血具有帮助作用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婴儿出生时,助产士会剪断脐带,从此,一 个新生命彻底脱离了母体,也形成了初来人世第一个创伤。断端的创面一般在出生后5天~7天内渐渐萎缩、结痂、愈合,形成了肚脐,永远地留下了胎儿时期母子相连的印记。脐带是新生儿感染的好发部位,如果护理不周就会引发疾病,如新生儿脐炎、新生儿败血症、破伤风,甚至引起化脓性脑膜炎。因此新生儿的脐部护理十分重要;不可掉以轻心。 为什么长脐带 胎儿生活在充满羊水的全封闭的子宫腔内,胎盘是提供养料的仓库,脐带则是向胎儿输送氧气和首养物质的“供给线”,这条传送带一端连着胎盘,另一…  相似文献   

13.
敷脐疗法,就是把用来治疗疾病的药物贴敷于脐部,通过脐部的吸收,使药物有效成份直接进入血液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通常采用的针灸,穴位注射,由于局部疼痛,患儿往往不予配合。中药苦涩,西药副作用大,而且疗效均不理想。近年来。我们采用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敷脐疗遗尿,效果较佳。祖国医学认为遗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躯干短,而裤子多较长,因此裤腰总是系在平乳头的胸部,不象成人的裤子系在平脐部。构成婴幼儿胸廓的肋骨和胸骨还没有骨化,也就是说还不够硬,尤其是胸廓前半部带有弹性的肋软骨,甚为娇弱,不能承受急绷绷的宽紧带的压力,久而久之,相应部位的胸廓会凹陷变形。如果这个婴幼儿本来就缺乏维生素D和  相似文献   

15.
成长Q&A     
Q 我的宝宝出生20天了,我每次都很注意他肚脐的清洁,但是隔两三天就发现他的肚脐出现血痂。除了有血痂以外没有发现红肿现象,这是为什么?需要去医院看看吗?A 有血痂说明脐部还有分泌物。局部处理可以先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清洗,然后涂上聚维酮碘,保持干燥就可以了。当然,如果家长自己无法完成脐部护理工作或孩子出现少哭、少动、少吃或体重不增等情况则还是应该去医院检查。  相似文献   

16.
疾病 Q 我家宝宝是男孩,两个多月了, 用力苦恼的时候肚脐有核桃那么大,一按还有声音。请问这个现象正常吗?是什么原因啊?该怎么处理呢? A 根据您的描述,您的宝宝存在着“脐疝”。您可能听说过“小肠气”,脐疝形成的原因与“小肠气”相仿。母体内胎儿靠脐带与胎盘相连,脐带中的脐血管是胎儿从母体获取营养物质的纽带。出生断脐之后,脐部残端会因为缺血而坏死脱落,形成了脐部的瘢痕,它相对于腹部的其他部位来说是一个薄弱处;另外,婴儿期腹肌的发育尚未成熟,两侧的腹直肌未能相互合拢,当腹部压力增高时,例如咳嗽、哭闹、排便等等,就会发现有不同大小的小肿块鼓出,用手轻按可以回去,如果仔细摸还可以摸到圆形的脐环。您一按有声音是因为脐疝的内容物是腹腔内  相似文献   

17.
幼儿不慎患了水痘,应加强护理,以利康复。发热期间应给予充分的水分和易消化的饮食。患儿的衣服被褥要清洁。衣服宜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垫褥要保持平整。保持患儿手、皮肤及口腔的清洁,修剪指甲,必要时包裹双手,防止抓破皮疹。需随时清理大、小便,保持患儿臀部清洁干燥。患儿皮肤搔痒,可涂抹炉甘石洗剂或百分之五碳酸  相似文献   

18.
正一、切勿涂抹,字迹清晰卷面就像一个人的脸一样,如果卷面上出现涂抹勾画的痕迹,无疑就像脸上有了疤痕或长了黑痣一样。这样有涂抹痕迹的卷面是很难甚至是不可能给阅卷老师留下好印象的。因此,类似这样的文章往往会因卷面糟糕而得分不高,更有甚者还可能失分严重。如果某个考生的卷面出现多处涂抹、涂改或勾画现象,那么阅卷老师对这篇文章的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68岁,以腹痛呕吐停止排便排气两天入院。既往从25岁起第一次患腹痛,行腹部针灸治疗缓解;以后腹痛43年腹部针灸43年,且腹痛逐年频繁;查体:T38℃,腹胀可见肠型,剑突下至脐下及脐两侧腹壁,均可见新旧针灸痕;全腹压痛,轻反跳痛,肌紧张不著;可闻高调肠呜及气过水声;  相似文献   

20.
EB病毒是人类疱疹病毒4型(EBV),其感染可导致不常见的并发症。本文报道的患者气道中出现了与EBV感染相关的炎症性肉芽肿,入院后紧急接受了气管内肿物切除术。他的气道组织经宏基因组下一代测序(mNGS)测试后,被确认为EB病毒感染。在术后第30天,患者接受支气管镜复查时发现声门下方气管壁上出现多个结节性粘膜隆起,且其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炎性肉芽组织。因此,推测患者气道内出现的肉芽肿组织可能是由于EB病毒慢性感染导致的。虽然类似的肉芽肿在其他组织中的产生已有报道,但在气道内却是第一次。EB病毒最常通过呼吸道传播,从而入侵上呼吸道的网状内皮细胞,这可能是产生炎性肉芽肿的原因。此外,EB病毒感染后的炎性肉芽肿易复发,需要对患者进行进一步严格的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