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孩子磨蹭怎么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少孩子做事情总是磨磨蹭蹭,父母们只好在后面不断扯着嗓子喊“快点儿”、“快点儿”,可无论怎么喊,始终不见效果,孩子还是不急不火,弄得父母也常常没辙。如何纠正孩子这一不良习惯呢?笔者特别采访了一些家有“小磨蹭”的父母们,从他们那里总结出一些有效的高招儿,也许这些办法会对您的孩子有用,不妨试一试。帮助孩子认识时间,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案例:我儿子刚刚7岁,上学以后,我们发现他做什么事情都慢,让他刷牙,喊了五遍,回头一看,他还站在那里摆弄牙膏盖儿呐;洗脚也是,愣能洗半个小时;上厕所也能在里面玩一会儿;洗澡…  相似文献   

2.
黄岩读者方雪萍来信问:“女儿上幼儿园后,三天两头生病,感冒、咳嗽、发烧不断,最近还得了气管炎并转成肺炎。我发现幼儿园里,像我女儿这样常生病的孩子很多,是不是集体生活造成孩子相互传染?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恢复健康?”主持幼儿一岁后,三岁左右特别容易生病,使父母很担心。对此,我们特别请教了儿科医生,了解到幼儿此时正处于医学上称为“儿童卡他状态”或“卡他性儿童综合征”的年龄段,因为此时孩子体内来自母体的免疫性抗体基本消失,而自身免疫系统还不完善,所以得病几率较高。作为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安然度过这“多事之秋”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3.
小孩子也会有心理压力吗很多人以为,成年人才会有心理压力,孩子天生就是无忧无虑的,即使是受到外界的影响,这些影响也会很快消失。而事实上,孩子也会有心理压力,幼儿阶段的心理压力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壮壮四岁多了,最近,妈妈发现他特别爱着急。一次,壮壮玩积木,总是搭不好,他就大声地哭着喊:“妈妈,我搭不好!”妈妈过来了,只见壮壮一边拿着积木使劲敲地板,一边哭着说:“我搭不好,我搭不好!”妈妈劝壮壮再试试,可他就是哭,妈妈强忍着没发脾气。妈妈开始担心宝贝儿子,怕他以后心理不健康。她在咨询过心理专家后,才了解到小孩子也有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4.
别小看两三岁的幼儿,他们知道“哭一下”就等于“可以买东西”,而孩子从小观察父母的消费行为,便会知道父母爱不爱花钱、花钱有没有计划。家庭生活中,父母让孩子衣食无忧,却容易忽略教育他对钱的态度。那么,孩子怎知钱为何物?怎知钱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如果向已经做了父母的人问上一句:您爱自己的孩子吗?或许大家都认为这是多此一问。但是在笔者看来,“爱孩子”和“会爱孩子”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爱孩子”是一种连老母鸡都会的本能,而“会爱孩子”则是时代对现代父母提出的更高要求。特别是现在,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既要让他成人又得让他成才。所以,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不应该只是给予孩子爱,更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爱。一、爱孩子,要给他一个好的家庭环境。美国的教育家黛安·E·帕普利和萨利·W·奥尔兹有这样一段话:“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生活…  相似文献   

6.
“你长大了想千什么?”——她摸着一个孩子的头。他正用积木在搭一座漂亮的房子。那个孩子的回答使她惊异:“做生意!” (她满以为他会回答:“造房子!”) “为什么?”“因为我爸爸做生意呀。做生意可以赚好多好多的钱!”——她惋惜而痛苦。似乎,孩子的回答是她的过错。孩子,你满可以去当个第一流的建筑师。看你每天早上都在搭一个童话,搭一个梦想,搭一个神奇的世界——这是“金钱”能替代的吗?孩子!  相似文献   

7.
2006年7月31日,第四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活动揭晓, 41名中小学生获得这一“荣誉称号”。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已众人皆知,而“小院士”是一种什么称号?什么样的孩子能当“小院士”?  相似文献   

8.
真爱互动     
真诚的爱是双向互动,在体验中产生,在互动中发展。父母和孩子之间应加强情感交流。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也应教育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理解父母期望中的深情,激发孩子对父母的爱。有一个4岁的小男孩,他爸爸妈妈买了蛋糕、蜡烛给他过生日,这个小男孩很认真地问:“我怎么没见过爸爸妈妈过生日呀?”“爸爸妈妈的生日当然应该由儿子操办,你还小嘛!”爸爸回答说,“你爸的生日是下星期三……”到了爸爸生日那天,小男孩从幼儿园回到家,就不停地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还不断地跑到窗前,向楼下张望。原来,他把幼儿园发的两粒糖果…  相似文献   

9.
每到七八月份,都会有很多年轻父母前来咨询,因为马上就是宝宝要入托儿所(幼儿园)的九月份了。“我家宝宝胆子很小,去了托儿所会不会不适应?”“我家宝宝特别好动,而且很任性,我担心他进了托儿所,老师会不喜欢他!”“奶奶特别疼爱孙子,她说孩子在家里好好的,干吗非要入托儿所,等孩子3岁直接入幼儿园不就行了?可我想让宝宝到集体环境中去锻炼锻炼,千说万说,他奶奶总算同意了,可却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说什么孩子不适应,不好好吃饭,害怕生病等。真是头疼!”今天,我们针对那些即将开始集体生活的宝宝及其父母们,就宝宝入托儿所(幼儿园)的话题来聊聊。  相似文献   

10.
问:育儿书上说孩子要多抱才会有安全感、亲子关系才亲密,所以儿子虽已会走了,出门时我还时常抱着。可现在他3岁多了还经常吵着要抱,18公斤的重量实在令我吃不消,怎样做他才肯自己走路呢?答:小婴儿的确需要通过“抱”来获得安全、舒适与满足。但你忽略了不同年龄孩子对抱有不同的需求。1岁前“抱”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能帮助孩子移动身体、扩展生活的空间。父母抱着孩子到处走动,在点点滴滴的生活步调中,让孩子展开探索与学习。可一旦孩子身体发育到一定程度,能爬能走,对行动开始有主控权时,父母就不该忽略孩子的需要,如:为了怕孩子到处乱动…  相似文献   

11.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因为他的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小的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醒来后孩子就很沮丧,为什么自己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父母哪怕是一家医院的医生或是一所学校的老师也好啊,在这个社会,即使那么小的孩子,也懂得“势利”二字。于是孩子很努力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果然,孩子很有出息,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孩子的父母很高兴。他们家住的条件并不好,厨房是公用的。孩子早晨醒来,听见母亲和邻居拉家常,嗓门很高很大,充满着喜悦和激…  相似文献   

12.
在父母看来,自己的孩子就是未来的院士、红歌星或者奥运会冠军。很多家长都这么想:在家教中对孩子不吝夸奖,能让孩子有“小天才”般的自我感觉,这有什么不对呢?的确,自信心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然而“物极必反”的道理确也有必要拿出来强调,许多父母只顾盲目地称赞孩子,却没有根据孩子的实际表现来给予恰当地表扬。越来越多的研究调查表明,这种过度夸赞对孩子的发展百害而无一利。有些夸奖,适得其反父母常出于鼓励而夸奖孩子,其实有些夸奖根本起不到鼓励作用。一个幼儿园对在院儿童进行了测试,他们让孩子们做了一系列有难有易的题目。…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语     
经常听到父母说自己的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做题和考试的时候马虎”、“写字磨蹭”等等,父母在诉说这些问题的时候,常常会做出如下的总结:你说他怎么就不知道努力呢?他怎么就是不改呢?总之父母认为是孩子的学习态度有问题。我们不否认有些孩子的行为确实是由于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4.
编辑方竹玲孙智正我丈夫安德鲁37岁,我也已经35岁了,我们还没有生育孩子。安德鲁的哥哥有3个孩子,妹妹也一样生了3个孩子,因此,安德鲁的父母很为我们着急。每当安德鲁的父母从新泽西过来看我们时,他母亲总是拉着我旁敲侧击,她会忘记自己“坚决不问我”的决心,忍不住问我:“你们不想要小孩吗?你们的婚姻不会有问题吧?”安德鲁的父亲很少说话,但我知道他也很关心这件事,他妻子是代表他们俩来问的。生养孩子的压力,使我们20多岁时,甚至到了30岁后,还是很犹豫究竟要不要孩子。刚开始的时候,安德鲁的父母对此事的关心让我很烦躁。我觉得这是我们…  相似文献   

15.
孩子三四岁的时候,耍耍赖、闹闹小脾气、做点小坏事,大人一般也都不当回事,反正孩子还小。可是五六岁的孩子还是不守规矩、不懂礼貌、到处惹事,做父母的可就坐不住了。父母们不禁感叹:这孩子怎么这么“怪”呢?  相似文献   

16.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因为他的父母都是很普通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孩子总爱做梦,他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醒来后却很沮丧,为什么自己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父母哪怕是一家医院的医生或是一所学校的老师也好啊。在这个社会,即使这么小的孩子,也懂得“势利”二字。于是孩子很努力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果然,孩子很有出息,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孩子的父母很高兴。他们家住的条件并不好,厨房是公用的。孩子早晨醒来,听见母亲和邻居拉家常,嗓门很高很大,充满着喜悦和激动,说孩…  相似文献   

17.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如果父母是张弓,孩子就是搭在弓上的箭头。”想想看,孩子将来成为什么人,射向何方,不都与父母紧密相关?父母历磨砺经艰辛,孩子多能穿逆风过厄水;父母萎靡颓废,孩子往往无理想不进取;父母志廉洁,孩子不奢侈;父母难自律,孩子少规矩……正所谓“有其父母必有其子女”。 宋司马光的《训俭示康》教导儿子“众心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朴素为美”。其子司马康果然一生清廉守节,存青云之志,铸成一代名士。故而,好思好学的钟表匠伊萨克,能培养出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卢梭;自强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以“天真无邪”来形容儿童的幼小心灵纯洁无瑕。但是,许多做父母的却又发现,孩子到了三四岁的时候,常常“睁着眼睛说瞎话”,这使父母感到茫然不解。特别是孩子当着他们的面说谎话,更感到有一股发自心底的难以遏制的愤怒。有的父母用规劝、威吓或体罚的办法制止孩子“撒谎”,然而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9.
嘉兴读者小刘来信说:“今天我又发现家里多了一个变形金刚,我的脑子‘轰’地一响,儿子太不像话了,还不到6岁就学会偷拿别人的东西,他拿过幼儿园的DVD、拿过小店里的巧克力……我骂他、打他,为什么他就是不改呢?”主持父母都会对孩子的“偷窃”行为非常敏感和恼怒,往往轻则一顿臭骂,重则孩子还要受皮肉之苦。其实,每个父母都可以深思一下,当您发现孩子“偷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时,您会采取哪一种处理方式?杭州北山幼儿园家长朋友提出的,先了解孩子的“偷”,再决定怎样对待孩子这一行为,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早晨第一节课踏进教室,见黑板上早读课的内容仍”历历在目”,做为班主任,我是不允许这种事情存在的。我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小题大作”一下。我“严肃”着我的面部表情,劳卫干部见状乖乖地走上讲台想来”越俎代庖”,被我制止。我问:“该谁值日?”她说:“杨凡。”我说:“那好,让我们等待。”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杨凡“稳坐钓鱼台”,看着我唱这台独角戏。后来一个男同学上来,我仍想坚持,于是反问他:“今天是你值日吗?”他说:“本来是我值日,杨凡是罚擦的。“我这才明白今天我是怎么都不能等到杨凡的,杨凡的个性是不允许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