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张静 《黑河教育》2013,(8):35-35
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增知启智,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作为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明白读书是快乐的,让他们愉悦地去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一、师生同读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要有自然本色的师生同读。阅读,让学生跳出题海,走进书海,解决学生阅读量不足、不读原著、读书兴趣不高、语感培养不够、教师指导不得法、课内外脱节等问题,使学生在书海中亲近语文,习得语文。  相似文献   

3.
阅读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至关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教师要以身作则,师生同读,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结合相关课文,扩展知识面,点燃学生心灵上的求知火炬。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搭建展示平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一个读书人,本身就是一个幸福的人。一个不读书的学生,将难以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作为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从阅读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小学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阅读优秀书籍,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作文素材,从而促进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师生共读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一种重要的方法,选择师生共读的书籍内容十分重要,教师要认真筛选师生共读书籍。在课堂上开展师生共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阅读中来,收获读书的快乐,发挥师生共读的价值与意义,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通过推荐阅读书目、师生共读、阅读鉴赏课和提供展示平台等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课外阅读,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和大人一起读”是统编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栏目,是学生从依赖性阅读向自主性阅读过渡的桥梁。“和大人一起读”可以是师生合作阅读,也可以是亲子合作阅读。教学这一栏目时,教师要考虑第一学段学生的学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突出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和大人共读的过程中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师生共读,即由教师领读、全班学生参与,共选同一本书,在同一时间段阅读相同的内容,并以朗诵、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形式展示或表演,分享交流阅读的感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提高阅读质量,培养阅读兴趣。近年来,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思想的指引下,师生共读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它不仅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以充分的引导,还能有效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提升教师的阅读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谢琳 《文教资料》2012,(13):59-60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阅读兴趣、选择阅读内容、教授阅读方法、开展阅读评价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在"读"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在"读"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阅读可以增加见识,净化心灵,读经典更能让人们受益终身。让高中生爱上阅读经典可以先从激发其阅读兴趣入手,然后用学生喜欢的阅读方法进一步引导。从读书的意义与价值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引导,不必功利心太强,也不必去改变学生的价值观,我们只需让他们爱上经典阅读,在师生共读中静待花开。  相似文献   

10.
所谓自主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堂内外以独立的形式进行阅读活动。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核心是学生,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所以,首先教师要以身示范,与生同读,采用多种多样的阅读形式,让学生切实感受其中的乐趣。其次,既要注重阅读,又要培养兴趣,而且还要传授科学的学习技能;最后,营造探究氛围,体会阅读的快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阅读经典,传承文化,积淀民族文化基因,弘扬独具特色的民族精神,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的课堂重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多角度链接相关阅读素材,实现师生、生生、文本间的多维互动,并努力将经典读厚,引领学生从经典阅读中传承文化尊重之风尚,从文学意象的感悟中积淀中华文化基因,习得扣住关键词句读懂、读透经典的方法,并在拓展延伸中使学生生发出长期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刘虹 《学周刊C版》2020,(1):121-121
所谓自主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堂内外以独立的形式进行阅读活动.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核心是学生,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所以,首先教师要以身示范,与生同读,采用多种多样的阅读形式,让学生切实感受其中的乐趣.其次,既要注重阅读,又要培养兴趣,而且还要传授科学的学习技能;最后,营造探究氛围,体会阅读的快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整本书阅读教学是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运用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围绕整部经典作品展开的,与作者、文本、教师、同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养成阅读习惯、获得阅读方法、建构阅读经验、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分析阅读需求精选书籍、调查学情制定阅读目标、拓展筹划阅读路径、研读文本提供策略导读、师生共读设计阅读活动、反思审辩提升高级思维的六步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李冉冉 《海南教育》2013,(10):56-56
<正>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就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心理需求。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农村小学生来说,教师更应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一、师生同读,做孩子读书的引路人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童谣、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说老师要讲故事,个个  相似文献   

15.
分享式阅读要求师生分享共读经典名著,交流阅读经验。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教师则要重视自己在学生阅读时的引导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围绕重点话题进行集中讨论,要帮助学生设置合理的阅读流程,还要鼓励学生融合网络进行相关资料的搜索和拓展阅读。若教师能更好地引导,则能激发师生双主体在分享式阅读中的契合,产生更好的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16.
"师生共读"对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十分有益。本文结合自身的阅读实践,在发现童心、探索童趣、启发童思三个方面探讨研究"师生共读"的实施策略与反思。  相似文献   

17.
张丽 《教学随笔》2014,(10):20190+190
"师生共读"系列活动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活动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开展"师生共读"活动,首先要营造和谐、融洽的良好氛围,才能激发学生阅读、读书的积极性。本文拟以此为线索,分析了几种构筑"师生共读"和谐氛围的有效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是学生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但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存在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学生读得少、"填鸭式"阅读等教学现象,这样就会使阅读练习的过程过于匆  相似文献   

19.
佟晓君 《教师》2020,(2):37-38
近年来,师生共同阅读成了一股语文阅读教学的风尚。师生共同阅读的意思就是学生和教师选择同一本书进行阅读,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更为精细的指导,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更多。师生共同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也是很好的课外延伸阅读方式。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小学生容易受到自身阅历和年龄的限制,经常会出现读不懂、不会读的情况,而学生在阅读中的困惑也不能够很好得到解决。小学生会囿于自己的认知,无法对书中内容和思想进行深刻的认识,所以,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需要教师的细心指导。  相似文献   

20.
高中历史新教材的特点是知识容量大,内容丰富,教师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循序渐进,使学生从愿读到会读,最后上升为乐读,真正享阅读于一生。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更多的让阅读走进历史课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学自信心的提高,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与内涵,进而形成良好的阅读风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