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动物"门诊"     
人给动物治病,这一点儿都不稀奇。可是你知道吗,动物也给人类开设了不少的"专科门诊",给人类治病呢。现在,我们就去见识见识吧!  相似文献   

2.
有一句古老的格言:"学海无涯苦作舟",它强调了学习是无止境的。可"苦"的事情,人们又大多是不太愿意去做的。就人类所有的科学文化知识而言,的确可以说是"无涯"的,而且我们又处于"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以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快的速度扩展着……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就更需要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3.
如今,许多城市都在为越来越多的垃圾"头疼",科学家们也在为如何科学处理垃圾"绞尽脑汁"。也许你还不知道,有一种收集系统能做到:垃圾袋一旦丢进投放口,就再也不需要任何人去触碰;你看不到它、闻不到它的气味,它一  相似文献   

4.
怀揣(huái chuāi)砰砰狂跳的心儿逃出"地狱之门",我们总算可以稍(shāo)安了。这就是科学呀,科学跟人类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这个世界,当我们不了解它的时候,它总是那么"神秘";当科学来到的时候,它会让"神秘"远远走开。当然,也还有许多眼下的科学探查不明的地方,比如现在咱们要去的———  相似文献   

5.
赞科夫说过一段十分精辟的话,他告诫他的学生说:"学习观察并不需要到非洲去,也不需要到西伯利亚去,你们只要在屋子边上那块草地上蹲下来仔细看一看,你们就会发现一个十分惊人的昆虫世界.你们大概不知道蚂蚁会发出声音并能互相交谈……蚂蚁为什么能背起比自己身体重好多倍的东西……睁开双眼,注意观察,令人惊讶的东西就在你身边."世界的一百个、一千个秘密可能就在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6.
<正>孩子在生活中本能地选择了游戏,他们借助游戏开始了自己的成长。成人不太明了其中的意义,就会斥责孩子:"不好好学习,就知道玩儿!"于是,孩子被绑在凳子上,开始学习,学他们不知道为何物的知识,只管记着,去参加考试。在我们的文化中,游戏等同于"玩",而古训"玩物丧志",一不小心你就会被贴上一个"贪玩之人"的标签。孩子们玩一玩  相似文献   

7.
[小引] 人生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人生是一条流淌的河,时时都在激起一朵朵浪花。有人说人生是一所永不毕业的学校,它的课本,需要一生去研读;它的试卷,需要一生去解答。我想说,人生就是一只万花筒。进入这一瑰丽的世界,我们将有说不尽、道不完的"人生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人生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人生曲调"。  相似文献   

8.
"先行组织者",简称"组织者",是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学习之前的引导性材料,通过呈现"组织者",在学习者已知和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学习者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进而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组织者"即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常使用的"重点前置"的方法.下面介绍几种"组织者"的设计方式.  相似文献   

9.
朱宇 《江西教育》2022,(6):61-64
小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要么是找不到思路,不知道"从哪里想起";要么是理不清思路,不知道"下一步往哪里想";要么是打不开思路,不知道"还可以怎么想".如果把应用题看作一张"网",其中的情境、情节、数量(已知的和未知的)等诸多信息就是网上的一条条"线",教师要紧盯着问题,找到"线头",然后拽着这...  相似文献   

10.
刘云生认为,阅读有三种境界,一是从文本上"飘过",即只是就文本所提供的话题作一些无谓的讨论,没有真正进入文本去阅读;二是从文本上"滑过",即只了解了文本表皮的内容,比如知道文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写了一处什么样的风景;三是在文本深处"穿行",这一层次的阅读,读者进入了文本的世界,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要想达到第三种境界,教师成功"主导"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它的发现支持了超对称粒子模型--物质有"阴阳两界",而且两界中的物质一一对应,我们已知的世界是由正物质组成的,但是还有一个与其对应的反物质世界有一种物质可自由穿过你的大脑而不留下任何痕迹.它也可以穿越大地、穿越墙壁、穿越我们所见到的任何物质.  相似文献   

12.
每次放假回家的时候,爸妈总会跟我说又有哪位叔叔阿姨想让我去开导开导他家的孩子某某。"都快要高考了,这孩子也不知道着急,一点都不用功。"因为学的是教育心理学专业,所以经常会碰到学习方面的心理咨询,而"高考那些事儿"也是问得最多的一个话题。现在,都快成我们家乡的"明星"了。孩子不用功,按照心理学术语来说,这叫"学习动力不足",这是高三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家有一只可爱的狗,名字叫"点点"。它名字的来历和别的狗都不一样,别的狗叫"点点",是因为毛皮上的斑点有白有黑,可我家的"点点",在它刚出生时,只有我一个手掌那么大,就像一个小不点儿,所以我们把叫做"点点"。它浑身长着黑毛,摸上去毛茸茸的,而且还很滑呢!你如果摸它一下,你的手就会从它的头,一直滑到它的尾巴。 "点点"的动作十分敏捷,听觉和嗅觉  相似文献   

14.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能动脑动手地"学"科学,改变过去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与学的方式,把实验地位空前提升.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倡导的"科学探究"其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探究性实验",它是在学生不知道相关知识,尤其是不知道各物理量之间有何关系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一个科学探究性实验来完成求知的过程.文章从新物理教材出发,剖析科学探究式实验的特点、过程等,并给出示例.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技术     
"科学"一词很少在中文里单独出现,它总是与技术连在一起,于是干脆造一个新词"科技",而人们理解科技时往往更强调后面的"技",而不是前面的"科"。社会上大多数人不知道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事实上,科学和技术不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16.
说起我的老妈,我就不得不提她那令人闻风丧胆的"神探"功夫. 就说那次吧,老妈去上班,出门前对我宣读"圣旨":"认真完成作业,不许偷懒!"我嘴上领"旨",心里却乐不可支.老妈一走,我便翻箱倒柜.哈哈,找到参考答案了!我激动地回到书桌前,照着答案写起了作业,一边写一边想:反正老妈上班去了,就算她有天大的本事,也不知道我"参...  相似文献   

17.
如今,许多城市都在为越来越多的垃圾"头疼",科学家们也在为如何科学处理垃圾"绞尽脑汁".也许你还不知道,有一种收集系统能做到:垃圾袋一旦丢进投放口,就再也不需要任何人去触碰.你看不到它、闻不到它的气味,它一直在封闭状态下最终到达填埋场.这就是恩华特(EN-VAC)封闭式垃圾自动收集系统.  相似文献   

18.
可怕的习惯     
有一套书叫"可怕的科学",你一定听说过;但我有一个可怕的习惯,你就不一定知道了。很多人都不喜欢脏东西,但我却是非常非常(略去一万个非常)怕脏!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因为我是处女座吧。一天下午,我和几个朋友去书店买书。走着走着,突然起了一阵风。我顿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常说"语文课堂"这个词,且把思考与研究的重点放在"语文"上。按理说,这本没有错;但是,如果在没有深入研究"课堂"的基础上就去研究"语文"及"语文课堂",那结果往往是不尽如人意的。李镇西老师《春之怀古》的课堂教学就是非常值得深思与研究的个案,它的价值与意义就在于让我们认识到,"语文课堂"的中心词是"课堂",要在尊重  相似文献   

20.
师:最后练习用"显然"造句.(出示小黑板: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要用"显然"造句,必须把前提条件说充分.如果没有前边一句话--"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做出鬼脸,模仿人的样子,惹得大家直笑",如果没有这一句,就绝对没有"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这一句.所以,前边一定要把前提条件说充分,明确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