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天中午,轮到我去检查午自修。刚到教室门口,一位女生就哭着向我告状:沈梦萧把她的作文书撕了。又是沈梦萧!我强压怒火,低声说:“沈梦萧你过来,你为什么要撕她的作文书?”沈梦萧慢吞吞地走到我跟前,阴着脸说:“她为什么不借给我看?”“什么?不借给你看,你就可以撕她的书?”我火了,哪有这样的孩子?我更加严厉地对他说:“这本书给你,要  相似文献   

2.
前几天,笔者到某小学听一位青年教师执教人教版第九册的《青山处处埋骨》。听后觉得不太理想,朗读没有感情,讲解支离破碎。课后交流时,我问那教师:“上课前,课文你读了几遍?”那青年教师说:“记不得了,七八遍肯定有的。”“你是怎么读的?”我追问。那青年教师有点惘然,似乎想说:读书还有怎么读的?她想了想解释说:“就这么一遍遍读过去,想过去,有时还做些记号。”  相似文献   

3.
同学们,你喜欢读书吗?你经常读些什么书?读书之后你有什么收获呢?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会使我们受益终生。这是古今名人们共同的深切体会。关于读书的格言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  相似文献   

4.
应该试试     
我突然发现说话无益,——说话不是一切。我正在和一位青年谈话,他的考试成绩出来了,他想到河边走走,以避开开罗的喧闹和消除复习考试的疲劳。他对我说:“你给我什么忠告?”我说:“在什么事情上?”他说:“在任何问题上。”我说:“你以为我了解一切?”他说:“当然不,但你懂得比我多。”我说:“不错,我知道的比你多些,但你想叫我给你哪方面的忠告呢?”他说:“我在假期做些什么?”我说:“如果你工作,那就不是什么假期了。我要是像你,——我曾经像你,我就只读书。我读很多东西,慢慢地读,这是一种极大的享受,但我们并不懂得它。”我们讨论了好多问…  相似文献   

5.
有个传说。古希腊有个哲学家叫奥基尼斯.总喜欢坐在木桶里读书——这样能抗干扰。一次,他正在木桶里读书,路过这里的皇上问他:“老人家,我能帮你做点什么吗?”不料他居然连头都没抬,说:“请走开.别挡住我的阳光。”  相似文献   

6.
一位语文老师问我:教学10年了,我还要读什么书才能最快速地写出教学论文来?是啊,教学10年了:教材熟悉了,教学设计流程晓得了,每课的问题与练习大体知道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呢?什么样的书才能助力教学论文的诞生呢? 教师读书要做到“专”,意味着围绕专业读书,围绕课堂教学读书.教学设计的经验有了,教学方法也积累了,最缺少的“专业”是什么呢?我想,缺少的是对课文专心致志的深度研读,缺少的是对教材更高、更远视野的专门审视.  相似文献   

7.
一次课间操后,一位女学生怯生生地对我说:“老师,向您借本书可以吗?”“借什么书?”“《班主任之友》!”她的回答令我吃惊不小。“你借这书干什么?这本书不适合你们读,你们也看不懂,看这干吗?”没想到她说:“我看得懂,这本杂志很好,我们都喜欢看。”“好?怎么个好法?”“我们都喜欢里面的班主任,喜欢里面的做法,如果都是这样的班主任,那多好!”她马上意识到说漏了嘴,便不好意思地补充说,“其实,你也是很好的班主任。”我当时无语。这件事对我震动很大,事后,我问学生为什么都喜欢《班主任之友》。他们说,我们喜爱《班主任之友》,是喜欢里面的…  相似文献   

8.
近期,与教师教研谈话中,发现部分教师在读书学习上应改变方式,特别是读什么书,怎样用书上的先进内容,值得我们深入探究。有的老师说:“我读了很多书,但就是用不上。”还有的老师说:“我学习了很多方法,但在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就是不起作用。”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读书呢?  相似文献   

9.
有人把今天社会上的人分为“经常读书”“有时会读点书”“基本上不读书”三类,认为老师属于第三类。我不完全苟同,跟一些校长说起此事,校长们也觉得“委屈”,他们说教师怎么也应该算是第二类。但是我想,就是第二类又够了吗?一个文化人、一个知识分子只是“偶尔读点书”也不免有些遗憾。曾经是“读书人”的教师,曾经由读书而为教师的人,  相似文献   

10.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斯诺克台球中国赛上,我国小将丁俊晖一举夺得该排名赛的世界冠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读书有什么用?将来毕业了还不是要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就会待在家里让父母担心。我觉得人活着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现在我打球有钱挣,挺好的。”“如果让你重新选择读书和打球,你选择哪个?”“当然是打球——打球有钱挣,读书有啥用?”“我很高兴能在自己刚刚成人的18岁就实现我的诺言!”没想到,  相似文献   

11.
读书与悟道     
杨旸 《山东教育》2004,(21):20-20
近日读《庄子》,书中有一段话颇令人深思。齐桓公坐在堂上读书,有一个在堂下正在做车轮的木匠过来问道:“请问国王读的是什么?”桓公说:“是圣人的书。”木匠又问:“圣人还活着吗?”桓公说:“已经死了。”木匠听后不禁感叹地说:“既然圣人已死,那你昕读的东西就不过是圣人的糟粕了。”桓公听他的话中对自己所读之书竞如  相似文献   

12.
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家小宝(读小学二年级)在书房做作业,我在厨房做饭。听到她叫:“妈妈,月亮像什么?”我说:“你觉得它像什么呢?”她说:“我不知道。”一道练习题难住了她。我说:“那你就写‘不知道’。”她大叫:“那老师会在上面打个叉的!”我故意不理她,继续做饭。我不能告诉她现成答案,要让她自己用心思考。  相似文献   

13.
读书的悖论     
读书有成本,这就是读书所占用的时间。如果一本书既不能带给你乐趣,也不能带给你启发,那不如把读书占用的时间用于打牌。我不同意开卷有益的说法,有好多书是不用读的,因为白耗光阴,一无所获。可是哪些书值得读呢?读物的选择可是带有悖论的难题。你没有读,怎么知道这本书怎样呢?你要读过以后才知道这本书值不值得读。可是你不知道这本书值不值得读,又凭什么去决定读或不读这本书呢?克服悖论的办法有多种。比如说,选经典名著。所谓“经典名著”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好多人已经读过,读过以后觉得很值。比如说,看书评。书评也传递了这样的信息,有人…  相似文献   

14.
杨军 《师道》2009,(9):44-45
有这样一所名校,多年来,每次招聘教师,语文教研组有个不成文的老规矩:不管应聘者是高师毕业生,还是经历丰富的教师,第一次谈话时都要问“喜欢读什么书”“读过些什么书”“最近在读什么书”。他们重视教师的读书经验,把这一点看得与教学业绩同等重要。道理很简单:语文教师的读书是“底子”,有了这个底子才能教好书,他的学生才有可能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15.
紫花地丁 《小学生》2006,(10):28-29
蓓蓓鼓起勇气走进了心理辅导室,李老师请她入座,并为她倒了一杯水:“我可以帮你点什么呢?”蓓蓓结结巴巴地说:“李老师,人们真的不可以把自己的心情表现出来吗?”李老师微笑着问:“是有谁这么要求你?还是你自己这么觉得的?”“每次我高兴的时候,奶奶总是说:小心,别乐极生悲。我不开心,特别  相似文献   

16.
读书的乐趣     
你最喜爱什么? ——书籍; 你经常去哪里? ——书店; 你最大的兴趣是什么? ——读书。 这是友人向王梓坤提出的问题和他的回答。王梓坤说:真的,我这一辈子算是和书籍,特别是好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人说,读书要费那么大的劲,又发不了财,读它做什么?我却至今不悔,不仅不悔,反而情趣越来越浓。我的一生大志,便是教书,而当教师,不多读书是不行的。 读好书是一种乐趣,一种情操;一种向全世界古往今来的伟人和名人求教的方法,一种和他们展开讨论的方式;一封出席各种社会、体验各种生活、结识各种人物的  相似文献   

17.
一、让学生争当“小老师”,做个好学生 学习《燕子》时,学生说:假如我是作者,我要写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学习这一课,我觉得应该把书读熟背会,要喜欢上燕子。在学习生字词时,学生说:让我来告诉你吧.“偶尔”的意思是……我来考考王艺同学:“生趣”的意思是什么?我想请教朱真宇同学:“小圆晕”是什么?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说:我还想读这一自然段。有的说:  相似文献   

18.
煮书     
请你阅读阅读级别:★★★★题目设计:姚来祥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的吗?”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  相似文献   

19.
“你这孩子,学习成绩怎么回事?你不愁吃,不愁穿,爸妈辛苦赚钱供你上学,你还缺什么……”妈妈面红耳赤,手里挥舞着欣雨全班第二的成绩单,只因为没考第一,妈妈就大发雷霆。一道闪电划过天空,轰——隆——天色愈暗了,窗外灰蒙蒙一片,好像要下雨。欣雨知道,这将又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你说,还有什么不满足,啊?”妈妈越说越来气,“你看你最近的学习,怎么回事呀……”又一道闪电,刺眼的光映在妈妈的脸上,欣雨突然觉得妈妈的样子是那么陌生。轰——隆——“我要理解!理解……”伴着雷电,欣雨歇斯底里地叫着、哭着跑出家门,她终于把压在心里的话…  相似文献   

20.
学校美术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价值观的转变,它应当指导并落实于具体的美术课教学中,真正使每一个学生的美术素质和整体素质都得到全面的提高。其中,尤其要注重对素质教育的核心──创造力的培养。 有这样一个例子:幼儿园的教师教孩子们画想象画。其中一位女生交上一张白纸。老师问:“你怎么没画 ?”“我画了。”老师又问:“你画的是什么 ?”她说:“我画的是牛在吃草呀 !”“那草在哪 ?牛又在哪 ?”女孩回答说:“草原很大很大,这张纸上画不下,而牛吃完草走掉了,所以……”可见,这个女孩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