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新华网报道:为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国家决定规划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通过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和计算机教室三种模式,把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送到农村中小学。陈至立考察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部分地区试点的演示情况,要求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论证兮析利弊,为规划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根据教育部的部署,以国家督学孟吉平为组长的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督导检查组一行7人,于10月15日至21日,对我省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督导检查组重点抽查了杭州市上城区、绍兴市、宁波市、慈溪市、鄞州区、余姚市梁弄镇等地区;考察了浙江教育学院等11所教师进修院校及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美国、英国、欧盟和亚洲等国家或地区的工程专业组织对高等工程教育课程的期望与影响为切入点,围绕工程师的培养类型定位、毕业生的能力资质、课程的预期学习结果和课程设置等问题开展文献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工程专业组的角度考察社会对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诉求点在于:工程教育课程需要回归工程实践、课程需面向整体型工程实践、毕业生的非技术能力与技术能力并重。反思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的问题与弊端,提出5条课程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4.
回顾中外高等工程教育发展历程、考察中外高等工程教育课程现状、倾听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诉求后可知,考察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应该重构,走"回归工程实践"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台湾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探讨了台湾地区1965-2000年间高等教育学科对劳动力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章以台湾高等教育四类学科为对象探究了学科结构的潜在影响。同时,产出被分为三个产业部门以考察不同学科对每个部门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高等教育总体上对台湾经济增长有显的正效应,其中工程和自然科学专业的作用最显。  相似文献   

6.
《商洛学院学报》2019,(4):53-58
以陕南地区生态移民搬迁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考察、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陕南地区商南县、丹凤县、山阳县部分乡镇等3年以上的移民搬迁工程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拟对陕南生态移民搬迁成效予以评价,研究发现移民搬迁地区存在经济产业滞后、配套设施不全、收入来源单一、教育资源有限、城镇化水平低等问题。针对目前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力度;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完善搬迁移民的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湖南衡阳地区三峡移民迁入初期语音特点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考察了湖南衡阳地区三峡移民迁入初期语音上的声韵调:移民迁入初期语音有20个声母(含零声 母),有37个韵母,有5个声调,然后重点考察了移民迁入初期语音上的音韵特点,最后考察了移民迁入初期 语音上的声韵拼舍规律.这些考察结论,无疑能为进一步研究该地区三峡移民的语言接触、演变与融合问题奠 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清华大学早期工程教育的发展及其外来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工程教育体系建立过程中,外来影响是必须要充分考察和研究的问题,这是中国后发外源型现代发展的性质所决定的.清华大学是移植美国教育模式建立起来的,其早期工程教育的建立与发展,集中体现了美国工程教育模式的影响,尤其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影响至为深远.以清华早期工程教育发展为个案进行研究,考察其工程教育筹办、建立及发展的过...  相似文献   

9.
冷点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以皖北旅游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旅游从观光旅游提升到休闲度假旅游阶段,为冷点地区提供了"升温"的机遇,本文从考察旅游冷点地区的特征与类型入手,以安徽皖北旅游区为考察对象,研究旅游冷点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提倡整体开发的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省政府领导下的跨市域联动开发体制,市场主导下的多元化旅游投资与开发机制,系列化与品牌化的旅游产品开发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东北高纬度冻土区的中俄输油工程是一条重要的能源线路,高寒地区冻土的冻胀性给输油工程的建设、运营和维护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通过对中俄输油工程(漠河-大庆段)地质条件的考察与分析,系统研究了影响中俄输油工程岩土冻胀性的要素。结果表明:中俄输油工程沿线泥炭质黏土和含腐殖质粉质黏土是地质条件最差、冻胀灾害最严重的土体;天然含水率是影响岩土冻胀性最显著和最重要的因子;其他影响因素对岩土冻胀性影响较小,但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水上交通较之秦汉有很大发展,黄淮地区尤为突出,在自然水道通运的基础上,经过人工修渠浚治,形成纵横交错的水运网。黄河、淮河是南北两务东西向的大动脉,东西两线水路将黄淮沟通。在南北政权漕运及军事行动中,黄淮地区的水上交通被不断地拓展、利用。  相似文献   

12.
元后期淮北自然灾害多发,包括水灾、旱灾、蝗灾等,尤其是黄河长期夺淮入海,使淮北原本良好的水系遭致严重破坏,使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自然灾害、民族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的加剧,为白莲教的传播提供了土壤条件,导致刘福通红巾起义的爆发。战乱使淮北人口稀少,又引发了明初的大移民。这一系列社会现象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有一定的成因关系。可以说,元明之际是淮北社会的急剧变革时期。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江、黄河、淮河和汉水共同号称“四渎”,是四条著名的文化大河.其中,长江与黄河历来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父亲河和母亲河,其地位无比崇高.但近年研究考古却发现,文化历史也有自身的盲区和失误.在中国历史上最为古老悠久、最应享有尊崇地位的河流应该是汉江.只是汉水固有的历史文化光芒被长久地、偏执地遮蔽起来了而已.  相似文献   

14.
长江、淮河、黄海三水孕育了古泰州盐场,汉初吴王刘濞"煮海水为盐",成为古泰州盐场的开拓者。古泰州盐场丰富的海盐资源造就了古泰州的盐税,古泰州盐税成为历代王朝财政税赋的主要支柱。古泰州盐民在长达两千多年的"煮海水为盐"历史中,创造了辉煌的泰州盐税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在地域分布上 ,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北方黄河流域文化和南方长江流域文化两大板块 ,而汉水、淮河流域是南北文化转换的轴心。这里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而且是南北与东西文化的融汇、改造、消化之地。正是汉水、淮河流域这个南北文化大熔炉 ,冶铸出了光芒四射、魅力无穷的楚文化和道家道教文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介绍洪泽湖的成湖历史,洪泽湖在淮河水系中所起的作用和存在问题,指出河湖分家让淮河独流入海是治理淮河下游的关键,提出从盱眙附近至洪泽蒋坝镇开挖淮河水道等设想.该设想基本上实现了河湖分家,实现了淮河独流入海.淮河入海水道的工程量与二河口入海水道相差不多,因而设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黄河文化与宁夏农业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意义上的黄河,奠定了黄河文化在宁夏的表现形态:南部地处黄土高原边缘,北部为宁夏平原。南部清水河、泾河是黄河的重要支流,也是黄河文化的滋生地。北部平原,黄河孕育了宁夏历代农业文明。秦代,黄河东岸的秦渠诞生;汉代已成为著名的灌区;北魏时黄河水利再兴;隋唐时灌区得到了大力开发,宁夏平原已是一片美丽富饶的绿洲;西夏时开发利用了汉唐以来的重要渠道,农业生产有力支撑着西夏政治生命的延续;元明清时期黄河水利更是得以大规模地开发和利用,呈现出的是阡陌纵横、繁荣富庶的景象。  相似文献   

18.
北宋时期,尤其宋初,黄河的漕粮运输曾一度占据重要地位。此后,伴随着陕西等地经济、军事等形势的变化,加之黄河水道自然运输条件的恶劣,黄河漕粮运输逐步趋于衰落。  相似文献   

19.
在对河南省引黄灌区水资源现状、开发利用现状及2020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后得知,河南省引黄灌区将缺水达24.15亿m^2,并且缺水也会成为本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实行井渠结合,地上水、地下水联合运用,是解决引黄灌区水资源紧张、实现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根据优化配置方案,在中等干旱年,自流灌区平均引黄水量为6646m^3/hm^2,比现状用水量10968m^3/hm^2,节约用水量4320m^3/hm^2,黄河可供水量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0.
研究分析了商丘黄河故道野生泥鳅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组成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其肌肉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平均值为90.3(干重,%);氨基酸含量较丰富,其中含有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且作为营养指标的赖氨酸含量较高(0.063%,干重).泥鳅的绝对怀卵量与年龄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而相对怀卵量却与年龄有着密切的负相关关系;其体长与体重均与年龄有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