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何凡 《广西教育》2014,(36):63-63
正从广西壮文学校毕业至今,我已当了近30年老师了。毕业那年,学校分配我去一所地处中越边境、离国境线不到两公里的乡中心校任教,我心里很不情愿。父亲对我说,一个山旮旯的穷孩子,能走出农村吃"皇粮",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面对现实,我虽心有不甘,也只能无奈地背起行囊到学校报到。那所乡中心校的办学条件确实很艰苦,教学楼就建在悬崖边下。学生很少,我任教的壮文实验班只有26名  相似文献   

2.
正想起我小学时代的往事。学校里有一位老师,对学生特别严厉,经常批评人,而且好管"闲事"。同学们都很怕分到他带的那个班,可大多数家长却希望让这位老师来管教自己的小孩。在背后,同学们悄悄地骂这位老师,给他取难听的绰号,以泄心头之愤。长大后,大家却明白了,这位喜欢"多事"的老师,其实是个很有责任心的  相似文献   

3.
正作家麦家,升初中时成绩一般,是一所普通学校里的普通学生,但他至今仍庆幸自己在这所学校里遇到了一位"好得让你无法想象的老师",他自称这是他"人生的一大幸运和财富"。这位好老师姓沈,是教化学的,他常对学生们说:"学来的知识是草,思考出来的知识是树。"并反复提醒学生们,应该在头脑里种树,不要种草。  相似文献   

4.
学校管理中,由于中层行政的岗位"可上可下",导致一些行政干部不敢或者不愿轻易"得罪"教师。哪怕是遇到了不能让步的原则性问题,也是希望拿校长或者是其他行政干部当挡箭牌。一次同学聚会,在某农村中学任教的老同学谈起他学校李老师的事迹,让我唏嘘于李老师竟然失去了中层干部理当坚持的原则。李老师工作能力强,与同事打成一片,没工作几年就被提拔为学  相似文献   

5.
<正>一个人专业核心素养形成的最直接原因必定同他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而我的人生经历却又如此简单,履历表上只短短一行"1991年至今在灌南县中等专业学校任教",便可概括我27年的职教生涯。27年来,学生来了、走了,一茬接一茬,我和我的学校一直守候在这里。如果说有什么经验可以总结,那只有一条:行端立稳、脚踏实地,和学生、学校一起成长,便可收获一种简简单单而又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谓之"共生"。我真切  相似文献   

6.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一所学校中,老师们因为兴趣爱好相同,在同一个工作环境中长时间相处(任教相同的学科、相同的年级、坐在同一个办公室),渐渐形成"小团体"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此,我们校长切莫谈"小团体"而色变,唯恐其影响学校的管理,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好"小团体",将之纳入到学校发展的轨道上来. 我校就有一个"小团体",这是以邱老师、万老师、秦老师这三位男老师所组成的一个"小团体".这三人平时非常喜欢运动,在学校的健身房里经常能够看见他们同时健身的身影.另外,这三位老师也较为有个性,性格直率,敢说敢当,平时经常会聚在一起喝喝酒,对学校工作的不足之处发发牢骚,并且在召开教代会时经常会站在教师的角度说一些维护教师利益的话,有几次也让我们这些管理者有些难堪.因此,老师们称他们为"三剑客",虽然这名号不是他们自己取的,但他们也颇以此沾沾自喜,以表示三人的精诚团结.  相似文献   

7.
在武汉,有这样一位高中老师:从来不给学生留作业,学生的全部学业都在课堂上完成,而他的教学成绩在全国却是一流的,多年来他带的班升学率达100%。如1996年,他任班主任的班三分之一的学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7年来,他教过的学生先后有37人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奖,78人获省级奖,他本人连续6年被中国物理学会评为优秀物理奥林匹克教练员。此人是谁?就是近来被有关媒体广泛报道,并被誉为"神奇老师"的武汉外国语学校的特级教师何文浩同志。"神奇老师",一个多么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的称呼。何老师何以成为"神奇老师"?…  相似文献   

8.
"老师,等一等!"庞老师上完课往外走的时候,有个女声叫他。庞老师停了下来,看到叫他的是一个个子矮矮的女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也难怪,庞老师这个学期才调来学校任教,不认识也正常,毕竟这才是第一节课嘛。"老师,您上课讲的东西,我还有点搞不清楚……"原来是问问题,还挺好学的嘛。早听说这里的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居然还有好学的学生,这对庞  相似文献   

9.
1982年,杨老师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密云县穆家峪乡最偏远的农村小学——碱厂小学任教。在这所偏远的山村学校里,杨老师努力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始终葆有学习的热情: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最好的发展。乐学之风在校园中悄然升起。在任教的第一年,杨老师便改写了当地偏远山区学校无人考入县重点中学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几年前到一所新学校任教,曾有学生在我的背后指指点点。原来,他们在小声说,这个老师好,他不打人。  相似文献   

11.
正习作要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习作":我们身边有许多熟悉的人,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习作就来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先想一想打算写谁,写他的哪件事,把这件事想清楚,再动笔写。写完以后,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么样。拓展思路这次习作是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先说"熟悉的人",也就是我们身边的人,如家里的亲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学校里的老师:班主任王老师、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学校呼和浩特市商贸旅游职业学校是一所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成立于1981年。学校教职工24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2人,本科学历167人;中级老师70人;有6名中国烹饪大师,8名内蒙古烹饪大师,17名自治区、市学科带头人及优秀教学能手在一线任教。  相似文献   

13.
正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实验学校是2008年城内4所中学合并的"超级大校",有在岗教师280人,64个教学班,学生3700人。由于管理得力,每年中考各项指标居全区榜首,是丰南区的"龙头学校"。但老师们都很清楚,学校辉煌成绩的背后是老师的苦教、学生的苦学,拼师生体力现象严重,这种状态如果再持续下去,老师、学生都吃不消;成绩也已逐渐受到一些发展迅速的农村学校的冲击,优势不大。此外,学校班容量大、学生基础差别大,两极分化较严重,虽有优秀教师,但由于学校师资  相似文献   

14.
正许多副科老师总抱怨自己在学校倍受学生的冷落。其实副科老师受学生"冷落"是校园内师生关系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但一定不会是必然现象。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副科教师也经常成为学生关注和亲近的"焦点",拥有许多的小"粉丝"。这些老师之所以倍受学生爱戴和拥护,是因为他们往往保持有一颗童心,心怀一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们愿意并主动和学生交往,并不断以自己的人格魅力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把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当成了和学生亲近交往与教育人生呼吸吐纳的接口。  相似文献   

15.
蔡敏 《贵州教育》2014,(21):24-25
正一、案例我所教的第一届学生中有一名黄同学,至今我还记得我和他之间的故事。刚带这个班,就有老师告诉我关于他的"英雄事迹":他从小就"天不怕地不怕",经常和同学打架:小学二年级用石头砸体育老师,六年级用文具盒砸伤一位老教师。虽然我有些疑虑,但我仍然相信任何人都需要鼓励、需要机会。于是,我任命他为纪律委员,希望这能成为他转变的起点。好景不长。有一次,上语文课,他不停地在下面疯打,我提醒  相似文献   

16.
陈庆云 《教育艺术》2007,(11):59-59,58
做老师的大概都有过觉得学生犯错误是在与自己作对的时候吧. 我执教的是由初三毕业生考取的五年制大专学校,因此我们的学生属青年人了,也就是说他们从人的发展角度讲其心理已较为成熟.作为心理较成熟的人在老师面前犯错就容易使老师觉得他是故意而为之,是在与老师作对.我任教语文,这学期我又在新的班级任教.  相似文献   

17.
蚂蚁老师     
蚂蚁学校开学了!这学期蚂蚁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生认路,而且是一对一实地教学。蚂蚁文文很淘气,别的小蚂蚁都跟随老师上路了。他还在这闻闻、那嗅嗅,磨蹭着不走。老师也不催促,耐心地等着他。文文玩够了,跑到蚂蚁老师后面用触角碰碰老师的腿和腹部,大声说:"我准备好了,出发吧。"蚂蚁老师笑呵呵地说:"那咱们出发。"  相似文献   

18.
梁万明 《教育文汇》2012,(12):20-21
L君几年前毕业于一所师范学院的音乐专业,现在一所初级中学任教,但不是教音乐,而是"不务正业",改教英语了。他说,学校是一所偏僻的乡村中学,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文化课学习,学校对音体美也不重视,评优晋级,音体美老师很少有份儿,甚至连个班主任都当不了。他说现在好了,改教英语,不但身价倍增,还被聘为班主任。  相似文献   

19.
杨欢 《教师》2015,(4):125
信任——在各行各业都很崇尚的一种美德。人与人之间打交道最在乎彼此是否相信对方,认可对方。当然,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更需要彼此的信任。学生信任老师的前提是这个老师的人格魅力在吸引着他(她),教师平时为人处世的一些优秀品质激发学生不得不信任老师,尤其是在寄宿制学校,学生更需要这种彼此的信任,这样能让她(他)的精神有所寄托,遇到困难有处倾诉。我虽然不是班主任,但是平时课  相似文献   

20.
2014年6月29日下午,湖南科技大学汪建群老师拿到了土木工程专业三个班的结构力学成绩单。他发现这几个班学生的通过率为80%。而他在三年前博士毕业任教时,这门课的考试通过率仅有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