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几年前,我到英国工作了两年。 刚来英国不久,我就发现在伦敦的地铁壁、公共汽车上、街道边、酒吧里随处都可以看到于捧着书的英国人。英国人喜爱渎书是世界有名的。在和他们的交往中,我发现大多数英国人也许会对电视台、广播电台所讲的东西抱点怀疑态度,但一致认为书里讲的东西是最具有权威性的,往往深信不疑。[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正在英国历时四周的奇彻斯特大学学习结束了。在这四周里,我像学生一样围坐在课桌旁听英国的教育学者、校长讲述"英国学校体系背景介绍""英国教育管理""学校领导力和管理力",还到3所学校参观、考察、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全面、客观、理性地学习和观察了英国教育体系,还深入其间直观感受教育活动,同时也和教师们进行了心灵交流和智慧碰撞。  相似文献   

3.
外孙5岁时,女儿和女婿举家搬到了英国。当我在越洋电话里,听到外孙闷闷不乐的声音,想到外孙人生地不熟,一个人孤独地呆在家里,我也管不了语言不通的问题了,决定去英国做“全职外婆”。到英国去后,早晚我接送外孙上学,中午就呆在家里自学英语。一年后,我和女儿一家搬进了他们买的一套二手公寓里。那是一栋两层楼的小洋房,后面有一个大院子。女儿指着院子说,以后我可以在院子里种点花草打发时间,就像我们的新邻居一样。我顺着女儿手指的方向看过去,邻居家的后院里种了几棵高大的苹果树。英国人就是这样,如果你需要帮助时,他们会非常热情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女儿去英国留学已经1年多了。尽管她在电话里总说自己在英国样样很好,让我别担心,但我总是放心不下。去年10月,我抽空去了一趟英国,在那里住了近2个月,对英国,特别是女儿所就读的学校赫特福德大学才有了真正的了解。我也访问了牛津和剑桥这两所久负盛名的大学(离女儿的学校不  相似文献   

5.
陈宁 《神州学人》2010,(8):37-37
在我英国留学的日子里,身边曾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令我至今难忘,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则是我从周围英国人的身上,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身影。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在那幢异国的别墅里,在我、老板和管家之间,也有一台戏。在那段英国女富豪家做"生活秘书"的日子里,真诚和宽容成为我最厉害的武器,并引领我迈上事业成功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7.
2005年,我有幸赴英国参加云南省中学英语教师出国培训,4个月里,我参观了英国的许多中小学,他们的基础教育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中小学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况让我难忘。  相似文献   

8.
2004年7月-10月,我随宝安区骨干教师培训班在英国达勒姆大学学习。学校安排我住在homestay(即在当地人家里住)。那段时间里,我慢慢感受到了英国人不同于中国人的家教观。  相似文献   

9.
在英国孤独的日子里,我学会了坚强。我是一个独生女。在家里,不仅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宠着我,还有一群爱护我关心我的好朋友陪伴左右,永远在我最需要的时候给我鼓励和支持。初到英国,我失宠了。围在我身边的不再是一双双关怀的黑眼睛,换来的是一双双陌生而高傲的蓝眼睛。我努力地想要融入英国同学的朋友圈子。然而,无论我如何地努力,她们总是以冷漠的眼神把我的热情拒之门外,也常常忽略我的存在。但是,为了不要惹是生非,为了要融入英国同学的圈子,我还是对每一个人抱着最平易近人的态度。学校有个规定:二、四、六下午四点至六点和晚上九点至十…  相似文献   

10.
我没想到通尼会拼命,情急之下,用手臂硬挡了一下,钻心地疼。在国内的时候,常听说留学生在英国餐馆打工端盘子。没想到,来英国后我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是在洋人办的武馆里。那时我刚到英国,有一天,我在学校的布告栏上看到有一张布告:某某武馆寻找武术老师。我一直都练武术,这不正好派上用场吗?于是我把电话号码抄下来,当即给那武馆打了个电话。  相似文献   

11.
我是来自英国谢菲尔德市的苏菲,我今年11岁,每周六下午是我学习汉语的时间。今年我和我妈妈还到中国来旅游和探亲呢!我们玩得很快乐!大家还可以在本期光盘里看到我呢!  相似文献   

12.
我写“海归”十年(1993~2003年),记述我回国走过的路。告别泰晤士泰晤士河是从南边流进伦敦市中心的。经过议会大厦以后,拐了一个90度的急转弯向东径直流向英吉利海峡。就在这个拐角处,有两个地方是我不会忘记的。一处是英国皇家学院(King’s College)的楼群,另一处是英国电气工程师协会(IEE)总部大楼。告别学习和工作了8年的英国,对我来说,除了两所大学的同事、全英学联的朋友、中国驻英大使馆教育处的官员外,再就是这两幢楼房了。我在第一幢楼房的办公室里坐了3年,从窗口望出去,可以看见泰晤士的流水。在第二幢楼房里,我在一层报告厅里…  相似文献   

13.
刚到英国上学没几天,我就当了一次“妈妈”,还到“鬼门关”去了一趟。哈哈,只是体验一下母亲的角色和死亡的感觉而已。在英国的学校里,毫不夸张地讲,  相似文献   

14.
同学们,你知道英国的中学生在学校里是怎样上课的吗?我想很多同学一定不太了解,下面让我来告诉你吧! 一、英国学生上课迟到时,不需喊“报告”,一般是静悄悄地入座,以不打断老师的思维或讲课为有礼貌的行为。二、英国学生上课时喜欢一边喝咖啡,一边参加课堂讨论,老师对此毫不介意。  相似文献   

15.
我在英国加的夫大学语言与交际研究中心访学期间,曾接儿子来英国旅游,为了让孩子感受一下英国的小学生活,我将他送进一所名叫St.Paul(CIW)的小学借读了三个月。这是一所教会小学,CIW代表Church in Wales(威尔士教堂)。在这三个月里,我与学校的校长、教师以及其他学生的父母来往较多,由于学校经常举行邀请学生父母参加的集体活动,再加上我当时所从事的课题研究是话语分析和第二语言习得,所以在参加各种社交  相似文献   

16.
我在英国读书时奖学金有限,就住在房租便宜的穷人住宅区,倒无意中了解到英国草根的日子。在这些英国穷人的住宅区里,每家都至少拥有一幢两室两厅的小楼。廉价的化纤地毯从一楼到顶楼。门是普通的刷漆三合板,厨房和卫生间则铺塑料地板革,澡盆上方的  相似文献   

17.
英伦疯范儿     
于志杰 《大学生》2014,(15):78-79
说起英伦风,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穿着笔挺的西装、锃亮的皮鞋,手里拎着雨伞插着口袋的英国绅士,或者像电视剧《唐顿庄园中》那种分毫不差考究的贵族生活。但是这里我们要聊的英伦风并不如您所愿,这次的英伦“疯”是疯狂的疯,我要为你带来前所未有而且你未曾谋面的英国本土校园中的点点滴滴。无论是你在电视上看到的,还是在杂志中见到的,那些英伦风都是经过艺术加工或者为了作秀而塑造的,然而当你置身英国,尤其是无奇不有的英国校园,你所理解的英伦风就完全是另一个风格了。自从我2013年来到英国,见到过形形色色的奇葩英伦风格,尤其是在我学习的萨塞克斯大学,这个略微有点乡村风情的校园里,更是数不胜数。  相似文献   

18.
英伦疯范儿     
说起英伦风,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穿着笔挺的西装、锃亮的皮鞋,手里拎着雨伞插着口袋的英国绅士,或者像电视剧《唐顿庄园中》那种分毫不差考究的贵族生活。但是这里我们要聊的英伦风并不如您所愿,这次的英伦"疯"是疯狂的疯,我要为你带来前所未有而且你未曾谋面的英国本土校园中的点点滴滴。无论是你在电视上看到的,还是在杂志中见到的,那些英伦风都是经过艺术加工或者为了作秀而塑造的,然而当你置身英国,尤其是无奇不有的英国校园,你所理解的英伦风就完全是另一个风格了。自从我2013年来到英国,见到过形形色色的奇葩英伦风格,尤其是在我学习的萨塞克斯大学,这个略微有点乡村风情的校园里,更是数不胜数。  相似文献   

19.
很幸运,我在2008年暑假得到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参加江苏省苏州市教育局与英国Essex郡共同组织的教师短期境外培训。为期四周的日子里,我大部分时间都呆在伦敦附近哈洛地区的一所小学里。听课是我每周四天的功课。  相似文献   

20.
曾飚 《留学生》2014,(7):30-30
正"英国范"或者"英伦风",在中国大陆的流行还需要时问。这与在香港的程度和阶段不同。你在香港的街道上,就可以读出英国的痕迹,而地铁、医院乃全中小学的布局,都足深深地留着一个水印般"港英"两个字。中国人对英国的解读,在过去几十年里,基本上也是在港派作家的笔下,"香江才子"陶杰就是典型代表。虮在彤势有点慢慢变化了,至少我认识的大陆朋友里,已经连续出了三四本类似于谈英国的作品集。孙骁骥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