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古代汉语教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这种阶段性体现在学生语言学基础的显著变化和古代汉语阅读、翻译能力的大幅度提高上。由于是严格按照语言历时演变的顺序来编排"文选",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教学的这种阶段性呈现出了不少抵牾不合之处。而张之强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今注""古注""白文"三分的做法,有助于解决这种抵牾不合所带来的"虎头蛇尾"和"机械重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文选部分选有韩非子<五蠢>篇.其对"患御者"的注释,笔者认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本文承《古书新注献芹——古代汉语教学札记一》(见《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一期),继续与荆贵生先生就其主编《古代汉语》教材中的部分注释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4.
郭、李主编《古代汉语》商榷张世禄郭锡良、李玲璞二位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是一部较好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虽然还是用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的框架,但是有了不少改进。文选注释详细、严谨,难句都加串讲。文章前有内容说明,每段后有段意,每篇后还有自学...  相似文献   

5.
"回灯"怎解     
不同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对"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一句中的"回灯"注解迥然不同.有的注释为"把灯芯捻大一些",有的注释为"重新掌灯".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作品选>(中编第二册)注释也是"重新掌灯".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下)第989页注释为"把已撤了的灯拿回来".陶今雁先生编写的<唐诗三百首详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79年版)又注释为"移灯".  相似文献   

6.
《左传·隐公元年》:“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其中的“启”字,不少古代汉语教材或作品选,如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以及刘盼遂、郭预衡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散文选》都注为:启,开门.启之,为段开城门.”“启”在古文中多训“开”义.这大概  相似文献   

7.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具有很强的权威性,被国内很多高校选用为古代汉语教材,在古代汉语教学界享有崇高声誉,影响广泛。经过几次修订和校订重排,这部教材日臻完善。然而,校订重排本第一册中仍存在疏误和一定的欠妥之处,下面笔者就略抒浅见。一、注释有误1.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齐桓公伐楚》)(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1999,下同)王力《古代汉语》注(以下简称"注"):马  相似文献   

8.
李润 《现代语文》2006,(1):109-109
《触龙说赵太后》是选自《战国策·赵策》的一篇名文,现行大学中文系的古代文学、古代汉语教材和中学语文课本都常将此文选为课文。文中通过触龙之口道出了赵太后送女儿出嫁时的情形:“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太后对女儿远嫁的不舍,从文中可以清楚地知道。但为何要“持其踵”呢?各种注本的解释各有不同。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注为:“持其踵:握着她的脚后跟。这是写送别燕后的情景,燕后已上车,赵太后在车下,还要摸着她的脚后跟,意思是非常舍不得她离去。”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注释与此相类:“大概女儿登车…  相似文献   

9.
高其良 《天中学刊》1999,14(4):49-50,57
一、陷入因境的古代汉语教学古代汉语教学的革命是以1961年王力先生主编的四卷本教材《古代汉语》的问世为标志的。在此之前的古代汉语教学,从辛亥革命前的死记硬背式,到解放前后的常识、文选分离式,使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日益沉浸于浩翰的古籍之中去摸索着学习,其效果自然是事倍功半的。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的出版,可以说给古代汉语教学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这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的革命上。这部教材体现出来的教学方法是将古代汉语的感性知识(文选)同理性知识(常识)结合起来,既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文,使学生具有比较…  相似文献   

10.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于一九六二年问世,这是古汉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件大事。它第一次明确了古代汉语课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首创了文选、通论、常用词三结合的体例,从而使古代汉语的教学走上了正确的轨道。一九六三年第一期《中国语文》又发表了王力先生的文章《古代汉语的教学》,全面阐述了这门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以及课程的内容。并有针对性提出了几个教学上应予遵循的原则。可以说,  相似文献   

11.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一九九八年校订重排本)是当前高校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古汉语课程教材,尽管如此,其文选注释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本着拾遗补缺的态度,从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中找出了文选中三处释义上的瑕疵,并予以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语言文字学》1990年第一期,载有马玉山同志的《古音通假商兑》一文(以下简称“商兑”),对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中的古音通假定义、区分标准,及其所举例字提出了异议。笔者不敢苟同,故撰本文略陈固陋,以就教于诸位学者同仁,同时兼与“商兑”一文的作者商榷。 (一) 王力先生在他主编的高校通用教材《古代汉语》中说:“所谓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汉  相似文献   

13.
张永言先生《读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札记》(见《中国语文》一九八一年第三期),对《古代汉语》提了不少好的意见,实在值得我们注意和学习。但《札记》中也有些还可以商榷的地方,不揣冒昧,略举数例,以就正于张先生。一、“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条(《古代汉语》108页)  相似文献   

14.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是全国高校通用的经典教材,但书中仍有少许注释值得商榷。本文针对《礼记·檀弓下》中的"子之哭也壹""负杖入保"以及《潜夫论》中的"濯锦以鱼"等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以求促进古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15.
郭锡良等编的《古代汉语》,选文释例由浅入深,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是继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之后的又一权威版本。但仍有一些可议和不当之处。  相似文献   

16.
近来教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讲到《静女》一诗,觉得教材对诗中“城隅”一词的注释有些不妥。笔者不揣浅陋,书一得之见于后,求教于大方之家。王力《古代汉语》在《静女》一诗的注释中说:“城隅,指城上的角楼。”然而同是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在讲到“宫室”时却说:“先秦文献很少看见楼字。”“可能战国晚期出现了楼房。”那么《诗经》产生在什么时代呢?该书在介绍《诗经》时说;“《诗经》产生的时代上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下至春秋中期(公元  相似文献   

17.
郭锡良、李玲璞主编的自考教材《古代汉语》(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年9月第1版;2000年3月第2版)认为古代汉语的“耻”、“辱”这一对同义词在语法动能上存在差别,通过对《左传》、《苟子》、《韩非子》、《国语》中有关“耻”、“辱”运用的语料分析,足以说明“耻”和“辱”都有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它们在这方面的语法功能没有什么差别。  相似文献   

18.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和郭锡良等五位先生编著的《古代汉语》,是当前高校使用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古汉语课程教材。笔者发现两个版本教材的相关文选注释内容,尚有可进一步完善之处。文章选取两教材中相关文选六例注释差异进行训诂分析,并试以补正。  相似文献   

19.
所字结构中的“所”是古代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代词。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称之为“特别的指示代词”,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称之为“辅助性代词”。这个特殊代词的特点是,有指代作用,但却不能独立作句子成分,必须将它放在别的词语前面,构成“所字结构”,才能充当句子中的一个成分。所字结构是一个名词性词组,表示“所……的人”,或是“所……的事物”。  相似文献   

20.
词源研究与古代汉语教材建设有密切关系。从文选注释方面的词义问题和相关理论阐述来看,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在词源方面尚未完善,亟需修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