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刘沛怡 《文教资料》2014,(36):72-74
沈从文是一个有文化自觉意识的作家,中篇小说《边城》便寄托着他的文化品格和人生理想。他向往"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理想人生形式,而残酷的现实一方面让他更加梦想理想人生形式的实现,另一方面也让他更加失望。作家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揉进了《边城》的人生形式中,揭示了呼唤健康人性的复归、改造国民性、重塑民族精神的深刻思想内涵,也使作品获得了更耐人寻味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2.
使命初探:21世纪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正在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社会主义事业将从与工业文明相结合转向与生态文明相结合。这对于社会主义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以共产主义为理想目标的社会主义事业,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获得持续的生命力以及对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同时也是一个挑战:我们不可能跳过工业文明与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而两者都包含着违背生态文明要求的负面效果,理想与实际措施必然产生差距。应对这两大矛盾,只能运用社会主义本身的优势来进行调节,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今后的重点是在不放弃结合现实的前提下,努力弘扬理想、推进体现理想的现实措施。  相似文献   

3.
教师道德建设在思想观念和利益格局多元化的今天,面临着继承与创新、理想与现实、主流与多元等诸多具有理论和现实双重意义的课题。社会主义教师道德体系的重新建构需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中寻求新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理想的知识观在现实中却总是不那么理想。理想知识的丰富与现实中的单调;理想中的有用与现实中的无用、理想中的有趣与现实中的无趣之间存在着无法割断的矛盾。本文试图把学术之争与现实改革之争区分开来,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现实与理想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统一的关系。现实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同样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与理想是马克思主义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维度,舍弃任何一个方面,都会背离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现实与理想的内在关系,对于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易卜生和曹禺都对现实有一种本能的恐惧与逃避,他们对家有一种本能的渴望,而他们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内心深处清醒地意识到生活的无奈与理想的飘渺。在他们的剧作里,家的寓意有了极大的象征意义,家是他们渴望的幸福温馨的港湾和生活的理想,家又是他们极力逃避的、令他们人生窒息的噩梦般的现实,理想与现实都在家的逃避与追寻中显现,人生的寻梦也因此显得更加有一种无法言说的痛苦与无奈。这种拯救的梦想与无奈的背后是他们因为传统文化的不同而形成的差异和因为共同的人文关怀而形成的相近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7.
席勒以康德美学思想为基点对人性进行分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本主义美学思想。其美学思想主要围绕自由、人性、美、艺术和游戏冲动等概念展开。席勒希望通过美学来改造现实人生,实现人性自由和理想人性,但是在美学理论的建构中始终在理性与感性、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矛盾。通过分析席勒人本主义美学中的一些局限性,我们不仅能够更加客观地对席勒美学做出评价,而且能够在建设中国美学理论话语体的系过程中真正获得有益的资源。  相似文献   

8.
席勒以康德美学思想为基点对人性进行分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本主义美学思想。其美学思想主要围绕自由、人性、美、艺术和游戏冲动等概念展开。席勒希望通过美学来改造现实人生,实现人性自由和理想人性,但是在美学理论的建构中始终在理性与感性、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矛盾。通过分析席勒人本主义美学中的一些局限性,我们不仅能够更加客观地对席勒美学做出评价,而且能够在建设中国美学理论话语体的系过程中真正获得有益的资源。  相似文献   

9.
构建以学生党员为主导的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形势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内部平衡被打破,在现实的操作中我们需要重新整合其内部各因素,建立一个新的平衡,构建一个新的理想模式。以学生党员为主导的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从主客体体系、目标体系、内容形式体系、评价反馈体系、保障体系等五个方面,优化内外环境,创新教育内容与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理想模式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4年秋季,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开始在四个省区试行。该方案在选修课程的设置上大大超越了以往,因此带来了一些值得讨论和需慎重处理的问题,例如,高考成本、高招录取过程、高考公平与公正性、学校及学生负担、个性发展的理想与现实以及高中性质及课程设置等问题。《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推行应当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应当在缩小和控制规模的前提下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张炜是一位热衷于理想主义创作的作家,但他又是在现实中生存的作家,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本文意在通过小说人物理想与现实,人物生存的现实境域与对民间大地的幢憬,民间叙事的探索与现实语言的追求之间的矛盾的揭露来阐述《刺猬歌》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现实生存与理想精神--刘震云小说创作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贫穷、权力、偶然作为表现现实生存的三组主题,是刘震云文本中最为反复呈现的"意象形态",然而刘震云并不是为了黑暗写作,也不是为了使黑暗更加黑暗写作,而是为了更好的可能写作.可以肯定地说刘震云不缺乏理想精神,其写作深度撞击了现实生存,又启示了理想的诞生.  相似文献   

13.
在民族矛盾、社会矛盾都十分尖锐的元代,文人地位低下,理想与现实的错位困惑着他们,苦闷、激愤的心态常出现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杂剧<汉宫秋>是马致远的代表作,作者在剧中创造了富含蕴意的人物和意象,剧中人物汉元帝和王昭君是作者人生中现实与理想两个层面的化身,他们从相知相爱到生死别离象征着作者人生中理想与现实由矛盾冲突到理想最终破灭的痛苦过程.  相似文献   

14.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最富社会讽刺意义的现实主义喜剧 ,也是他创作早期到悲剧时期的过渡性作品。在这部戏剧中 ,作家忠于现实 ,宣扬人文主义理想 ,但是理想受到现实的冲击 ,他一次次地动摇、挣扎 ,徘徊于理想与现实之间 ,其理想信念呈波状下滑状态 ,最终大欢喜的结局终究不能挽救其理想在现实中破灭的事实。作家的思想及创作也必将在理想的破灭中升华。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中。由于新课程理想的设计与现实的教学状况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冲突与矛盾,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面对这次新的课程改革.需要更新观念、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大学的发展是在理想与现实、自主与依附、传统与现代、“有用”与“无用”的矛盾博弈中实现的。大学精神的失落其实质是大学固有矛盾在新的时代形势下的失衡。重塑大学精神需要在时代条件下实现矛盾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陈瑞 《教学研究》2008,(2):110-113
大学的发展是在理想与现实.自主与依附、传统与现代、“有用“与“无用“的矛盾博弈中实现的.大学精神的失落其实质是大学固有矛盾在新的时代形势下的失衡.重塑大学精神需要在时代条件下实现矛盾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实践哲学从现实的人、现实的生活出发,归于现实的实践,实现了现实人、现实生活和现实实践的辩证统一。现代哲学咨询通过哲学实践活动,依据各种哲学观点和咨询方法,帮助人们解决思想困惑和理智错知方面的问题。哲学咨询的理论基础是实践哲学,其基本理念与马克思实践哲学一致,实现了"实践哲学"与"哲学实践"的统一。基于实践哲学,哲学咨询的主要任务是,关注现实人、关照现实生活,引导人们通过实践创造新的存在,在理想与现实中求得平衡,以在纷繁的世界中实现"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19.
知识分子在理想与现实尖锐冲突的矛盾与挣扎中,常常陷入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困境。近些年的一批高校题材小说将笔触探及到了思想意识更加复杂的知识分子所聚集的环境—大学校园,剖析了学院知识分子内心的彷徨与迷惘,他们的生存困境和精神苦痛以及在困境中寻求精神救赎之路的执著。  相似文献   

20.
课程计划的制定既是校长办学理念的外在体现,更是校长办学智慧的内在渗透。对课程计划的制定与修改,不仅使学校课程设置更趋合理、办学特色更加彰显,同时也考验着校长对课程的解读力,促使校长在理想和现实的契合中不断提高课程的领导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