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俊美 《青年记者》2003,(10):22-22
会议新闻是大多数媒体的必有新闻。作为机关报,不报道会议是不现实的,也是失职的。但如何报道好会议新闻,又是党报记者、编辑深感棘手的问题。作为一名从事新闻工作9年的记者,我认为,只要用心发现,平淡的会议里也能“挖”出新闻“富矿”。  相似文献   

2.
新闻的反复报道是指对同类新闻事实多次重复的报道,一般认为,这是新闻媒介主体出于某种宣传动机采用的一种灌输性的报道方式。(1)一方面,这种报道形式由于其重复性强、覆盖面大,被承担着宣传职能的国内媒体广泛使用,同时也因为其传播形式单调、机械、重复,与新闻追求的"新鲜"存在矛盾而受到专业新闻理论的排斥。  相似文献   

3.
纵观中外媒体的报道,会议新闻是综合性报纸必不可少的内容。但如何报道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如何把会议新闻铸成精品,使其为读者所爱看,能引起思想上的启迪,感情上的触动,从而产生较大的社会共  相似文献   

4.
会议新闻,是大多数媒体的必有新闻。如何报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如何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似乎成了常有话题。新闻界的一些媒体和名记者、名编辑在探索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受众意识:铸就精品的奠基石会议报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从报道形式、选题到内容上,仍嫌“老套”。为了让我们的广大普通百姓能从会议报道中快速地、清晰地、准确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受众意识。其中关键要抱定一个宗旨:把会议变成“新闻”,让读者一口吃到“馅”。会议不等于新闻,如果把会议比作…  相似文献   

5.
从广义新闻来讲,我们所有的媒体都属于党的媒体。而本文所论述的仅指各级党报,认为写好党报新闻要把握好三个关键要素,其它都市报及新兴媒体不在论述范畴之内,虽然所论及的内容有交叉部分,但都市报及新媒体自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会议新闻都不被受众所看好,尤其是企业媒体新闻,一提到会议报道,就给人一种干干巴巴的感觉,造成了会议新闻无人愿看、无人愿听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7.
会议新闻,是大多数媒体的必有新闻。如何报道好会议新闻是各级媒体一直以来所关注的问题。《双鸭山日报》作为一张地市级党报,其会议报道是不可缺少的内容。采访重大会议的报道,是对一个记者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和考验,这种考验包括精神、体力、智慧和写作能力等,这对于每一名记者来说都无疑是一种最宝贵的锤炼、一种最难忘的历练。  相似文献   

8.
会议新闻是一种常见的新闻体,它是以会议活动为主要对象的一种公务活动报道。电视会议新闻是党和政府通过电视媒体宣传政策、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然而长期以来,电视会议报道由于过多、过滥、内容空洞、单调刻板,使读越来越失去兴趣,逐渐疏远了与受众的距离,而且更重要的是淹没了会议的价值,使得会议新闻的舆论引导功能得不到发挥。[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会议新闻,是各媒体的必有新闻。但如何报道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如何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成了常有话题。精品的标准最重要的是看社会效果。就是说,你写的编的新闻作品是读者爱看的耐看的,能引起思想上的启迪,感情上的触动,能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能提高人们的道德情操,能引起领导的关注、社会的共鸣,能引起上下呼应、相互交流和彼此促进。新闻界的不少记者、编辑在探索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江凌 《新闻传播》2009,(12):11-13
四、中西媒体会议新闻报道的表现风格、形式和技巧的异同 1.行文风格庄重严肃的“硬新闻”式报道与“硬新闻软化”式的报道 甘惜分先生认为.硬新闻是指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软新闻是指人情味较浓.写得轻松活泼。易于引起受众感官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能产生即时报酬效应的新闻。①张威教授认为.硬新闻是一种强调时间性和中大型的动态新闻形式。  相似文献   

11.
成为主流媒体是每一个媒体的梦想。要成为主流,在无法放弃社会新闻的前提下,必须改变社会新闻的传统报道方式,寻找一种社会新闻的崭新报道方式,把社会新闻变成人人需要的“实用新闻”,加大社会新闻的服务功能。让读者感觉到:社会新闻不仅“好看”,而且“有用”。那么,怎样增强社会新闻的服务性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陈希琳 《青年记者》2009,(14):81-81
2008年年初,“艳照门”甚嚣尘上。媒体在报道的过程中,从力度到心态,一步步走向失衡,流于媚俗,使媒体自身走向触犯他人隐私的境地。本文不再探究在“艳照门”报道中媒体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社会责任,而仅从新闻图片的角度切入,探讨如何看待图片的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13.
江凌 《新闻传播》2009,(10):7-10
会议新闻报道是一种强调时新性、重要性和现场感的动态新闻,重在迅速传递信息.属硬新闻范畴。中西媒体由于新闻价值观不同、报道立场不同、报道角度不同.因此,会议新闻报道的篇幅、内容、结构、表现风格和语言习惯不同。就角度而言.中国媒体习惯于从正面角度和官方视角进行会议报道.西方媒体主要从负面或中性角度和平民化视角进行报道;就报道内容、结构而言。中国媒体篇幅冗长、面面俱到.以直线式结构为主。西方媒体篇幅简练、主题集中.以曲折起伏式结构为主;就表现风格和语言特色而言.中国媒体庄重严肃.以“硬新闻”式报道为主.语言多间接转述,多表述和概括,表现力稍弱,西方谋体活泼风趣,以“硬新闻软化”式的报道为主,语言生动形象,多直接引用,多解释和表现.表现力较强。  相似文献   

14.
俞益 《传媒观察》2005,(12):53-54
会议新闻,是大多数媒体的必有新闻。如何报道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如何把会议新闻做成精品似乎成了常有话题。会议的“新闻点”在哪里?是会议本身还是会议上某人的发言,或者是会议的决定,或者是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入会说,这些都是新闻。在很多情况下确实是。但是,每个会议(笔者指的是确有一定价值的会议)总有那么一个最亮的“新闻点”,把这个“点”及时地捕捉到,无疑是会议报道成功的关键。一些媒体和名记者、名编辑在探索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舆论和监督自古有之,媒体从事舆论监督报道,天经地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座右铭和敬业精神的写照,开展舆论监督是媒体及其新闻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意  相似文献   

16.
会议新闻,是各媒体的必有新闻。但如何报道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如何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似乎成了常有话题。精品的标准是什么?最重要的是看社会效果。一些媒体和名记者、名编辑在探索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受众意识:铸就精品的奠基石今天的受众为什么越来越不把有些主流媒体视为重要的“信息源”。反过来说,今天的受众大多还处于初中、高中的文化水平,不会把大量时间花在信息接受的过程上,特别是快节奏的今天;也不去仔细琢磨字里行间的含义,而喜欢透明地、立竿见影地直接获取…  相似文献   

17.
不少新闻采编人员认为,会议报道是上级的要求,是一种负担,报道会议属于无奈;会议报道是模式化、程序化报道的同义词,枯燥无味,翻不出新花样;开会是官方活动,与老百姓关系不大,花再大力气搞出来的报道也不会引起受众的关注等等.  相似文献   

18.
真实是新闻流淌着的血液,责任是媒体站立着的尊严。每一个新闻人都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采编工作的第一准则,也是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底线。多年来,武汉广电以三项学习教育、杜绝虚假报道等专项教育活动为契机,始终强化政治责任、道德责任、社会责任,坚持新闻真实,杜绝虚假报道,打造公信传媒。  相似文献   

19.
朱莉 《新闻三昧》2006,(6):42-43
新闻报道要真实,这是新闻传播规律的要求,是新闻有生命力的保障,也是新闻媒体存在并发展的基础。但在新闻时效性的要求下,在目前新闻法律还不太健全的情况下,如何准确把握这一原则却并非轻而易举之事,媒体屡屡成为新闻官司的被告并败诉的现实,一方面昭示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杀伤力”,另一方面也让媒体常常感到困惑:新闻真实的含义及范围到底在哪里?前两年,一家中央报纸就因为一篇批评性报道被认为不真实而惹上官司。这篇报道的大致情况如下:北京某高校一位女大学生向派出所控告男友(也是该校大学生)对其强奸,派出所经过侦查,认为二人发生性关…  相似文献   

20.
吴成义 《新闻前哨》2003,(11):26-27
幽默新闻是新闻写作中的一种特殊报道体例。它与其他报道形式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以诙谐的语言、轻松的形式、开放的手法,反映具有幽默感的新闻事实和新闻人物,以笑醒人,发人深思。通过对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已见诸报刊的新闻进行比较与分析,幽默新闻按所报道的内容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即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