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世说新语》中的陆机人物形象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陆机的文学才华,对于这一方面《世说新语》中都是从文学风格出发来展现的。其次是陆机本人的人物形象,可以从形象、性格、情感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是关于陆机政治生活内容,例如陆机的政治素养、政治经历以及政治结局。在对于陆机人物研究时观照《晋书》中对陆机的描写,可以发现《世说新语》在描写人物形象时所具备的小说人物描写的元素。  相似文献   

2.
从张之洞存世的大量诗作中,可以看出这位倡导“中体西用”的晚清名臣为人处世的另一面。张之洞在繁忙的政务之暇,借诗歌创作吟咏志趣,渲泄情感,坦露心曲,寄托思绪,展现了一种实实在在的真情至性。后人能从他的诗作中看到一个率真重情的文人、知恩报德的士子、敦谊厚义的益友、爱才惜士的良师的真切形象,感受到一个普普通通的有血有肉的封建社会士人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3.
元代文人丧失了正常的表达空间,他们把巨大失意寄托在文学作品中。元杂剧中士妓爱情故事以及各种人物形象的塑造可透露出到他们的心理印痕。元杂剧中充满铜臭气息的商人形象,是元代文人失意心理的一种平衡。女主人公以文人知音的形象存在,是失意文人最好的心灵抚慰者,也曲折地表达了文人孤芳自赏的独特心理。而在这类剧作中,鸨母和皇帝的强势者的形象,体现着文人对现实的曲折反抗与理想化的期待。  相似文献   

4.
纵观莫洛亚的一系列传记作品可以发现,他在传记中勾勒出一幅文人群像,这些文人既是无愧天才称誉的文人英雄,又是在19世纪的各种社会浪潮中成长的知识分子。为了刻画这些文人的形象,莫洛亚一方面通过巧妙的叙事技巧弥合传主的生活与创作之间的裂缝,剖析了传主的文学创造力,使传主作为文人英雄的形象更加丰富;另一方面,他着重分析了这些文人在政治活动中的不同表现,从更加深刻的角度来理解传主的政治选择。由此可以看出,莫洛亚在他的传记作品中不仅表达出他对传主的崇敬之情,也反映了他深刻的现实关切。  相似文献   

5.
《成长》2006,(1):40-43
爱情可以从现实中提纯吗?谈论这个话题似乎有点多余。可是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爱情不断地遭遇家庭、身份、审美、道德、个人条件、生活方式的门槛,主流论调一面高歌人性,一面崇尚现实。当爱情遭遇现实的差距和落差,当爱情两端的两个人现实差距太大,你会怎么抉择呢?在旁人眼中的“畸恋”,是否就是你愿意执著守护的“真爱”?[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潘岳与陆机是属于同一个文人集团"二十四友",在文学创作上共同代表了西晋太康文学的发展水平,但私人关系却不甚和睦,从地域、家世以及创作等各个角度进行剖析,力图还原"二十四友"集团中文人复杂关系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7.
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使得文人追求安逸、欢乐的生活享受,这使他们的词作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经济大潮的气息.具体而言,中下层文人一面饮酒狎妓,一面以词为生,使词的商业价值和情感价值得到体现;上层文人在表现富贵与安逸的同时,以雅致的美学风尚,提升了词的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8.
宋永华 《毕节学院学报》2012,30(6):118-122,128
阮籍在人们印象中一直以旷达不羁,不拘礼法,嗜酒傲诞的形象出现。然而,阮籍的性格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我们不能只注意到其狂放的一面,忽略其性格中奋发向上、谨慎等方面。阮籍的性格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具有较普遍的代表性,理解阮籍性格形成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国传统文人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陆机与庾信都出生于豪门望族,年少即有才名,都有着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都曾由南入北,身经动乱时代,二人具备了相似的人生经历,但是由于二人不同的入北"方式"和现实处境、不同的性格以及不同的文学观念,引起了他们在文学创作中的诸多差别,通过比较他们入北后赋作中"乡关之思"的不同表现,还可以反映出士族文人在特殊经历后带来的文学创作上的新变。  相似文献   

10.
琴人形象在明清琴乐小说中发生了诸多新变,其文人身份得到认同与凸显:琴人由超现实人物大量转为现实中人,在精神域场展现了文人气质和文人品格,神秘性逐渐隐退;琴人形象塑造出现意境化倾向;古琴作为雅化和衬托琴人品格的人文环境备受关注,是文人沟通天地的精神载体和文人身份的表征,“琴挑”也成为男性文人追求情爱的惯性模式.以上新变,是多种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辞赋在六朝大行于世,其开创者屈原的艳丽文风也很受文人欣赏,但屈原其人在六朝却显得分外寂寥,之所以出现如此的矛盾,是因为六朝时人对屈原的理解不是全面的:他们注意到屈原思想中忠君的一面,但殊少理解其爱国的一面;注意到屈原行为的特异狂放,但对此又产生了误解;重视屈原情感的忧郁缠绵,但忽视了其正大刚直的一面;艺术形式上,六朝文人对屈原的学习则存在美人香草抒情形式的僵化、艳丽风格的俗化和声律形式的极端化倾向。  相似文献   

12.
郁宝华 《现代语文》2009,(10):73-75
“五四”时期的现代小说中出现了许多知识分子的弱者形象,这些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作家们的自我形象,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自我认知及其心理历程:从以西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自傲于传统文人,到经历现实的挫折,在现代社会找不到合适的位置而变得软弱、感伤、哀怨、自卑。这种自我认知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内涵的。  相似文献   

13.
陆机是西晋文坛的风流人物。他不但是负有盛名的作家,而且还是颇有成就的文学理论家。他的作品数量之多、形式之美、影响之深,是同时代的文人无法与之比肩的。因此,陆机的诗文很受后人重视。自西晋直至清代,对陆机诗文的品评,历代相接,不乏其人。然而,在众多的评述中,一些论家  相似文献   

14.
痛苦、哀伤、嗟叹是汉魏六朝诗歌的主要音调,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作家陆机,他的诗歌中也往往流露出许多悲伤的情感。这种悲是对其内心情感的真实再现,是陆机对真实生活的体验,如有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有描写从军的艰苦生活,还有表达对人生艰难、命运难知的感慨等等。而对于读者来说,这些情感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元散曲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流派中的重要代表,在其特有的政治与文化背景中孕育而生。传统儒家教育影响下的文人在元代面临着功名无望的现实,从失落的现实中反观生活,将这种失落情感弱化,利用女性口吻表述,反映了其关照自身,关注自我情感的价值倾向。通过对元散曲中"长安"意象与主要反映闺情文本的阅读整理,体悟元代文人的功名情结与情感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豪侠为主人公的作品是唐传奇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中期以前到晚唐以来所塑造的诸多豪侠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闾巷之侠、神异之侠、时代之侠.从这砦形象中,我们可以体察到唐代文人不能割舍的侠客情结:他们把豪侠形象视为平庸人生、卑琐人格和残酷现实的反面,通过对这些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豪迈的人生境界怀有的无限向往.  相似文献   

17.
民间文艺中的文人形象常庄谐并重,且谐胜于庄。从宋杂剧的"酸"剧、"哮"剧,到元杂剧中的"风魔书生",再到明清小说笔记中各类"酸腐文人",诙谐书生形象一脉相承。此类形象最初只是缘于某个文人的滑稽个性,在唐代民间文艺中突破了现实形象的限定,被赋予诙谐、滑稽的艺术性格,至宋金时期确立了形象类型。单元化的短剧形态推动杂剧的诙谐片段和戏剧方式融入其他民间文艺类型中,形成了一个借助口传戏剧向书面文学发展的传播路径。这一形象的生成体现了人们对喜乐生活和精神愉悦的追求,也折射出民间文艺创作功能性与形象类型化相碰撞所产生的艺术创造力,由民间文化进入文人书写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形象品格,成为兼具审美意趣和文化价值的形象类型。  相似文献   

18.
试析王昭君悲剧形象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昭君悲剧形象是在历史与文学交融的基础上产生的,文章试图从文人创作的历史依据、情感倾向等方面进行诠释,从而揭示出在历史上做出巨大贡献的王昭君在文学作品中却多以悲剧形象出现的内在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分析,陆机是第一位在生前身后都产生了较大影响的吴地作家,他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吴地特色,具体表现为:内容上,陆机作品渗透着难以割舍的水乡情怀;风格上,陆机作品在"繁缛"之外还表现出"清新"的另一面;语言上,陆机在作品中运用了吴语和吴韵。以上三点表明陆机在创作过程中或隐或显地受到了吴地文化的影响,吴地文化已深烙于他的生命之中。  相似文献   

20.
汉代文人诗中出现的女性形象大致分为三大类:贵族妇女悲剧命运形象、平民女子勤劳、独立的形象、文人诗笔下的思妇形象。汉代文人诗中女性形象的时代意义在于,她们是男权话语体系下的女性形象,是汉代妇女处境的真实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