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九八年十二月八日,成立青海地方史志研究学会筹备会议,在青海师范学院召开。出席会议的有青海师范学院、青海民族学院、青海教师进修学院、青海社会科学院地方史研究室、青海人民出版社、青海教育出版社、青海教育科学研究所、青海交通史编写组、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目前有高职院校5所,都是近两年由中专学校升格的,分别是青海警官职业学院、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仅青海警官职业学院、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有毕业生,从刚统计到的就业情况看,这3所学院的就业率分别是68%、73%、88%,而另两所学院到2005年才有毕业生。从青海省的高职学生就业情况看,大部分是在有关企业里灵活就业,而协议就业的人数比较少。  相似文献   

3.
青海方言是青海地区民族文化的凝聚体,是青海各民族历史的一面镜子。通过对青海方言的分析,我们将了解到蕴涵其中的文化意义。本文从语音、词汇(包括地名)、语法等方面尝试分析了青海方言的语言特征,进一步挖掘了青海各民族创造的多彩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青海服务业已进人全面、多样化的时代,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地谋求发展,青海服务企业要做整体努力,灵活运用现代营销理念、策略来解决青海服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谋求青海服务经济的发展。本文旨在对青海服务营销中的薄弱点进行分析研究,结合青海服务企业在开展服务营销时所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推动青海和谐发展,尤为重要。以人为本,推动青海和谐发展,是积极探索具有青海特点的科学发展模式,是闯出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之路的必然选择,对构建和谐青海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现代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过程中,青海多民族地区利益冲突明显化的问题日渐突出,对青海多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针对青海多民族地区和谐发展内涵和基本特征与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应对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要加快建设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新青海,推进青海文明探源、优秀民族文化等领域研究,提炼展示新时代中华优秀文化的青海精神标识。通过探究青海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梳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文化产业体系、丰富公共文化供给体系、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对青海文化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青海高等职业近几年来(07、08、09)教育规模、招生规模、师生比例、专业设置、升学率等比较可以全面、系统地把握青海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青海高职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和青海地方经济的振兴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提高青海高校金融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要立足省内,充分挖掘青海高校现有教育资源潜能,从实际出发,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构筑与青海金融业发展相适应的青海金融人才培养规模;加强金融学科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及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9.
《交通职业教育》2009,(3):17-17
3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佐书、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王文荣(中将)等一行7人到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调研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情况。省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建国、省教育厅副厅长来萍等领导陪同。青海正平路桥集团公司、西宁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代表及省电视台、《青海日报》、《青海法制报》、《青海人大》等新闻媒体的记者参加。  相似文献   

10.
青海师范大学位于青海省省会西宁市城西湟水之滨。学校创建于1956年,初名青海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扩建为青海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青海师范大学。1997年,原青海师范大学与原青海教育学院合并组建青海师范大学,2000年,原青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入青海师范大学。之后,原青海省水利学校、原青海省银行学校相继并入青海师范大学。经过几代师大人50年的艰苦努力,学校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重点,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并举,特色鲜明的办学格局,已经  相似文献   

11.
青海花儿的歌词艺术包括高超的修辞艺术、独特的语言艺术和整体的谋篇艺术。文章认为,浩如烟海的青海花儿,其各种匠心独运的歌词艺术及其背后的美学精神品格,是青海民间诗艺的"大观园",也是"大美青海"的重要文化因子。文章从语言学和美学的角度,对青海花儿的歌词艺术美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青海藏语文传媒既是当代青海民族新闻事业的重要支柱,也是全国藏语文传媒的中坚力量,青海作为五大藏区之一在反藏独、反颠覆斗争中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本文立足于当代藏语文信息传播视野,结合青海藏语文传媒生态环境对当下的青海藏语文传媒现状及重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就发展青海地区藏语文信息传播事业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3.
青海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元的民族构成而拥有非常丰富的民俗文化,自民俗学在中国产生发展以来,青海民俗文化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进展顺利。本文主要从学科建设及学术阵地、学者及研究成果两个层面进行学术总结,以期对青海地域文化的振兴发展、青海民俗学的学科建设及学术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青海基础教育形成了独特的体系结构,呈现出普通教育与民族教育双元体系的存在态势。但是,青海基础教育的类型结构、层次结构、空间布局结构、师资队伍结构都需调整、规划和改革。本文立足青海基础教育的实际,着眼基础教育结构的分析,以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为基本理念,建构青海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青海旅游业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藏羚羊“申吉”成功对青海旅游整体形象、生态旅游、体育旅游、对外贸易与国际合作以及就业带来的积极影响。藏羚羊“申吉”成功给青海旅游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青海旅游业要抓住此次机遇,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沈阳市翔宇中学有一个特殊的班级--青海班--学生均来自于青海.开设青海班是翔宇中学的办学特色之一.它不仅促进了辽宁与青海两省之间的文化教育交流,还加强了民族之间、地区之间的友谊情感.沈阳市领导高度重视青海班的成立,市长刘迎初曾亲自到学校检查工作.校领导更是格外关注青海班,每年都选派最优秀的教师做青海班的班主任,李庆华老师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7.
引言 在中国基督教史的研究中,青海基督教传教史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在《青海历史纪要》(青海省志编纂委员会,青海人民出版杜,1980年)中谈到了一些传教士,但人数只有几个,还有一些没有提到,瑞吉纳特夫妇就是其中的两个。下面,我对这一对加拿大基督教传教士夫妇在青海的传教活动作一番考证,以供从事青海地方史、青海基督教史、外人考察  相似文献   

18.
孙红 《青海教育》2006,(9):34-35
沈阳市翔宇中学有一个特殊的班级——青海班——学生均来自于青海。开设青海班是翔宇中学的办学特色之一。它不仅促进了辽宁与青海两省之间的文化教育交流,还加强了民族之间、地区之间的友谊情感。沈阳市领导高度重视青海班的成立,市长刘迎初曾亲自到学校检查工作。校领导更是格外关注青海班,每年都选派最优秀的教师做青海班的班主任,李庆华老师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9.
青海饮食文化的区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区域民俗学的角度阐述了青海饮食文化的相关问题,主要对青海饮食文化的区位归属、饮食结构、饮食礼仪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青海饮食文化兼有农业和牧业的饮食结构,因为民族和文化体系的多元化使得饮食结构和礼仪也呈现不同一般的特色,青海饮食文化可自成一体,代表了多元的高原饮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0.
青海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具有青海特色的文化人才队伍。一要充分认识青海文化人才队伍与文化竞争力的现状;二要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青海文化事业繁荣;三要培育文化人才,推进文化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四要大胆改革与创新青海文化人才队伍管理机制;五要发挥文化人才作用,提升青海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