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9,(A1):117-118
本文立足于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从"立足学生生活""尊重学生主体""利用先进技术""教师优化教学情境"四个方面入手,针对如何对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文本进行有效解读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旨在于充分发挥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载体优势,继而促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获得健康、持续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材以"初步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为目标进行编排。为了贴合小学生的特点,增强教学实效,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活动园"。我将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活动园"进行了分类梳理,并基于课堂观察、课例分析等,对不同类型"活动园"的应用方法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 《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也不断更新。2017年秋季,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教材进入课堂教学。对于已经教了十几年旧教材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说,新教材无疑是一个挑战。如何把握好新教材、新理念,有效地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是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运用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已将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名称更改为"道德与法治",系统的法治教育正式纳入德育课程体系。然而,面对教材中法治内容的增加,中小学的法治课程如何设计和实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内涵及价值进行梳理,分析原有思想品德教材中法治教育的不足,进而得出为何将课程名称改名为《道德与法治》。从法治教育课程标准的设定、法治理念为主线的课程目标及体系的设计、课程实施中处理好道德与法治的关系及问题解决型教学模式和教材内容调整等方面对今后中小学的法治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法治德育是我国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澳门教育暨青年局共同编制了"品德与公民"课程教材,其中《法治生活》教学模块比重大,为澳门青少年法治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奠定了良好的教学基础.文章从编写理念、封面设计、编写设计、设计思路、内容结构等对《法治生活》教学模块进行系统分析,阐述澳门《法治生活》教材系统完整、案例丰富、生活性显著等特点,对我国内地政治教育教材修订的启示在于:在法治教育教材编写中要注重价值取向,努力实现认知与实践能力的统一;在法治教育内容上要注重结构完整,凸显时代性、发展性、创新性的需求,体现新时代对法治的新要求;在教材编排上要合理科学,形式丰富,扩展、延伸教材空间,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精选;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综合性强这一特色,注重学科知识内容与跨学科方法借鉴,补充完善法治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6.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以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发展人格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知识源于教材,更源于生活。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应遵循学生的生活逻辑,设计由浅入深的梯度内容;展开由"我"及"他"的温情观照,丰富学生的个体经验;进行"变客为主"的主体转换,提升学生的成长智慧,实现学生更好的道德成长。  相似文献   

7.
2017年秋开始使用新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其无论是在内容选择还是编排案例上,都与之前的思想品德教材有着明显的区别和变化,从而给教师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惑与难度。对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编排,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以期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语"是《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新样态,负载着教育指向功能。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解析"主持人语",理解教材编写意图,进一步厘清"主持人语"的功能、类型、拓展空间,灵活发挥"主持人语"的引领作用,实现教材与学生的深度对话,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教师博览》2018,(9):90-91
有人认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课无关,这实际上是一种偏见。"探究与分享"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重要栏目,以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中学序曲》为例,在"探究与分享"活动中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努力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相似文献   

10.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在全国中小学投入使用后,教师只有认真研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才能弄清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那么,如何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解读与教学呢?从教材整体看,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的编写依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一方面以纪律、规则为主要内容进行法治意识教育,发展儿童公共生活中的公民品德与个体生活中的道德;另一方面,教材以培养学生从小懂法守法,具有法治精神、法治素养等准则,倡导儿童在生活中自律自制、尊重他人,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和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11.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塑造的榜样人物对学生品德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对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榜样人物进行分析发现,教材中榜样人物的社会角色、内在道德品质等方面体现了社会的主流价值;榜样人物的性别存在刻板印象,男性榜样人物多于女性;榜样人物的年龄、民族等方面存在不均衡性。未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应调整榜样人物塑造的结构,关注其在性别、民族、年龄以及社会角色等方面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12.
十八届四中全会后,我国就提出了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着重从青少年群体抓起,倡导对中小学的学生开展法治知识教学,以培养其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部编版教材就坚持了党的教育方针,在党的领导下把握好正确的方向与正确的价值导向。这一点就体现在了初中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之中,宪法教育在教材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初中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宪法教育方式及教育价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随着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全面铺开,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多更新的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确立新课程教材观,提升有效驾驭教材的教学功力,教师需要有效地分析教材、整合教材、创生教材,做到既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促使教材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有效载体。这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自《品德与生活》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以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就成了教学研讨的热点。法治教育,应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与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应创设常态化生活情境,如此方能培养既有道德情操又有法治精神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15.
伴随新课改的推进与教育的不断发展,2016年教育部将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统编为《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排更多的是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这也是新课改不断发展的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品质和能力,主要包括道德法治品质、健康生活品质、终身发展品质等,直接关乎到小学生的长远发展。但是,目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并不尽如人意,这就需要进行从理念到实践等方面进行改革,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核心价值素养为方向,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加强交流与合作,充分整合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主要以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探讨核心素养的聚焦与培养。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作为"教本"为教师与学生对话交流提供了展开的话题和范例,架起了教师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作为"学本"引起学生与教材中的儿童产生共鸣,与教材中的事件产生共振,有利于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构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建构及内化。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0,(2):119-120
"探究与分享"贯穿于《道德与法治》教材始终,是教材的一大亮点,也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探究与分享这一环节,具有鲜明的特征,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的设计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新时代公民,同时也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这不仅是对课程教学改革的契合,同时也是对教学模式的更新完善。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德育教学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导致教材与教学需要存在一定的脱节。鉴于此,教育部门以课改为契机,将初中起始年级的《思想品德》变更为《道德与法治》,以此实现德育教学的革新。而教材的改变必然对教学模式产生极大的影响,亟须通过对教学模式的探究,实现教材与教学模式的相契合。就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19.
<正>部编《道德与法治》(八上)教材在编排上对学科核心素养给予了充分呈现,成为该册教材显著的亮点。该册教材继续沿用七年级的栏目设计,其中《探究与分享》栏目以"揭示矛盾或不同经验的碰撞"为旨归,直面学生成长中的困惑、矛盾与冲突,为展开道德探讨与对话提供了重要议题,为提升学生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法治素养提供了重要契机。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也产生了一些疑问。  相似文献   

20.
诚信教育是一切教育教学实践都应重视的永恒话题,也是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重要内在诉求.诚信教育内容在教材中的渗透具有鲜明的特色,以小学中段为例,基于"人与他人"的分析视角展开探究,其渗透内容集中表现为"真诚待人"与"契约精神";呈现形式为过程体验与结果呈现相融合,栏目多样性与内容指向性相协调;话语表达以对话与叙事和启发式提问为特征.准确把握诚信教育内容的渗透及其特点是深入理解统编《道德与法治》编者意图的重要支点,也是以此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