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世纪之初 ,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社会的呼之欲出 ,使高等学校这一传统的知识生产和传播部门顿然间被人们赋予了更高的期望。 2 1世纪是一个大学的世纪 ,高等学校必定真正成为社会的轴心机构之一。为此 ,2 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已成为中国各界 ,尤其是教育界乃至国家领导人深切思考的问题之一。一、未来中国大学的定位、功能和走向1 从精英型到大众型从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构规模来看 ,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精英型、大众型、普及型三个阶段。现在世界上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 ,大多已进入大众阶段 ,如日本的在校率已达到 46 % ,其中有的…  相似文献   

2.
康乐 《文教资料》2008,(3):171-172
大学的社会责任、大学的社会功能与使命一直是高等教育研究的经久不衰的主题.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大学逐渐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大学的责任与价值再度引起了人们的思考.中国的大学应该肩负怎样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大学的社会责任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并提出对此问题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3.
全方位 多渠道 增强大学生德育实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21世纪的到来,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已由经济边缘走向经济中心。面对新世纪,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态势,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最终伴随21世纪的到来,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已由经济边缘走向经济中心。面对新世纪,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态势,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任务,高等教育义不容辞地担负着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的神圣使命。一、抓“两课”,畅通大学生德育主渠道“两课”是大学生德…  相似文献   

4.
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适应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知识取代物质资本,知识的生产与物化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因素。高等教育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积聚基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日益紧密,从促进经济发展的边缘走向中心,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如何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必要的人力智力支持,已成为当前政府、社会各界和高等教育关注的热点之一。山东建筑工程学院作为一所以建筑类专业为特色的省属高等院校,立足于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山东省各行业特别是城乡建设事…  相似文献   

5.
培养创造性人才及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已日渐成为高等教育的热点,也是难点之一。其重要性、必要性尤其是面向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对创造性人才需求的紧迫性,也日益成为高等教育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共识。在此,想就创造性人才培养目标和指导思想以及培...  相似文献   

6.
关于大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世纪,作为继承、传播和创造知识的高等教育,已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而高等教育工作以教学工作为主,教学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主。因此,只有适时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中国大学的科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中国大学的科学研究蒋树声龚放在21世纪行将到来之际,我们可以观察到两个明显的发展趋势:其一,科学研究业已成为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之一,在一些重点大学或者说“研究型大学”,科学研究的职能有日益强化的倾向;其二,高等学校已经成为国家从事科学研究的主...  相似文献   

8.
为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思考王宗政世界经济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素质的竞争。高素质的人才,靠高等教育来培养。从这个意义上讲,谁走在ZI世纪高等教育的前列,谁就在ZI世纪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面向21世纪,我国的高等...  相似文献   

9.
浅谈开展CAI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段贻民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应充分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指导思想。21世纪人类将进入信息社会,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信息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作为集知识创新、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为一体的高等学校,已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科技和教育在社会经济中的战略地位随着20世纪末兴起的网络技术和基因技术的发展日益明显.高等学校必须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和发展的需要,创新教育观,树立新的办学理念,实现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的全面功能,自觉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