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芳 《科学生活》2013,(3):36-37
糖尿病烂脚:轻视的恶果 一天,71岁的陈阿婆到足病联合门诊,刚一进门,我们就闻到一股腐臭味,就问她:“阿婆,您的脚是不是烂了?”她忙不迭地回答:“是啊是啊,医生啊,上个礼拜一我这小脚趾头缝就裂了个小口,自己用卫生纸擦了擦,也注意用热水泡脚了,可没见好,反而两三个脚趾头都黑了,还有脓水出来,怎么这么快呀!”“你患糖尿病多长时间了?”“患糖尿病已17年了。”  相似文献   

2.
苏邹 《今日科苑》2004,(10):15-17
“你看那栋楼,那栋楼多漂亮!”我的另一半、革命战友姜新女士又一次对我说,“慢些走,陈老肯定就住在这里了。”这一次好像她的把握还挺大,甚至跟我打赌,想赢我一块钱去买冰镇饮料。然而她又错了一次。她不说自己输了,却埋怨起我的步伐跨度太大,以至于让她不得不小跑才能赶上。我说:“耐心些,再耐心些。”她也确实表现出了罕见的耐心。  相似文献   

3.
孙剑 《知识窗》2006,(3):30-30
几十年前,一位黑人主妇带着女儿到伯明翰买衣服,却被一个白人店员挡住,不让她女儿进试衣间,还鄙夷地说:“此试衣间只有白人才能用,你们只能去储藏室里一间专供黑人用的试衣间。”可那位母亲根本不理睬,她毫不客气地对店员说:“我女儿今天如果不能进这个试衣间,我宁可不在这里买衣服。”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信息》2003,(14):54-55
“应该说,前几年的企业管理都是以我为中心。”茅忠群说。在方太集团,茅理翔并非绝对的太阳。他的儿子茅忠群,和员工走得更近。“我和父亲不断的就一些问题交流,人员的管理到产品的销售,几乎是事无巨细。”茅忠群说。所以说,茅忠群才是未来方太的灵魂人物。  相似文献   

5.
假如要求你在不接触到物体本身的前提下去移动物体,你能做到吗?靠意念力吗?事实上,即使有意念力存在,具备这种超能力的人是少之又少。我们只能想像:你用手指不断地去接近这个物体,很不幸,在没有接触到这个物体之前,你的手指毫无感觉,而物体也纹丝不动。一般物体尚且如此,假如这个物体是一颗微乎其微的粒子,要解决这个问题那更是难上加难了。你也许会想:“只有上帝才有这个本事吧!”别担心,聪明的人类已经把自己的“上帝”制造出来了。一只神奇的无影手这个“上帝”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看“摩擦起电”的实验:摩擦一根玻璃棒…  相似文献   

6.
《科协论坛》2007,(7):26-26
当记者走近这位拥有众多光环的青年女科学家时,第一印象就是她非常谦虚。据熟悉她的人讲,在平时的工作中,她对自己的同胞、同事交流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是“根啦”、“觉”、“阿佳”(藏语师、兄、姐之意)。即使在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的最高殊荣,面对“当之无愧”的称赞,  相似文献   

7.
有个同事天天向我抱怨她的工作。她说:“我不知道这份工作有什么意义”、“我每天都无所事事,好无聊”。昨天我还安慰她,今天却彻底不想回应了。  相似文献   

8.
我非常赞赏宋鸿同志撰写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外流问题应当引起重视”一文中提出的“中国科技期刊的编委应做表率,带头给所任职的期刊撰写优秀稿件”。这是她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的一种深刻的体会,是一个真挚的呼吁。这是实际可行又是容易做到,而且应该做到的事情,但又是难以做到的事情。容易,是指当编委的科学家举手之劳,将自己撰写的优秀稿件的几分之几,哪怕是其中的一篇,  相似文献   

9.
即使在白天,天也黑的伸手不见五指,中午吃饭也要点灯,出门也要打手电,24小时的“不明城”(不再是不夜城)。于是你吟唱着顾城的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来寻找光明……  相似文献   

10.
李耿源 《知识窗》2011,(6):39-39
十来岁时.惠特尼.休斯顿就在母亲的悉心栽培下。培养出了良好的歌唱才能。休斯顿17岁的一天.正当她在为当晚与母亲同台演出做准备时.突然接到了母亲声音嘶哑的电话:“我的嗓子坏了,今天不能唱了。”听到母亲的话后,休斯顿很着急地说:“我总不能一个人上台去唱啊!”她的母亲却对她说:“你完全能够一个人唱。因为你很棒!”  相似文献   

11.
减肥矿泉水     
《知识窗》2007,(5):54-54
面对着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减肥产品,消费者似乎越来越感到困惑:这些产品究竟有效吗?或者有效却会损伤身体?有效减肥又没有副作用,也许新上市的“减肥矿泉水”能做到。  相似文献   

12.
凭借天生敏感的味觉,中国女孩郭蔷在瑞士拥有一份人人羡慕的美差:她每天只是坐在舒适的工作室里,惬意地品尝各种新鲜巧克力,却能拿到10万瑞郎的年薪(合约人民币60万元)。她是如何成为巧克力品尝师的?又是怎样用一张“馋嘴”在异国打天下的呢?请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这天,一位多年未见面的朋友来看望我,她一进门,我的小女儿佳佳就好奇地盯着她问:“你是谁呵?”我的朋友幽默地说:“我是你妈妈最好的朋友。你是谁呀?”  相似文献   

14.
人物     
老干妈陶华碧:5元成就25亿 她曾经举过8磅锤,背过黄泥巴,背100斤赚3角钱。她没有上过一天学,就连自己的名字,都是儿子成人后手把手教她写的。她乐善好施,尽管自己的生活充满艰辛,但她却常常接济附近一所学校的一名贫困生,感激之下,这名贫困学生叫她“干妈”。  相似文献   

15.
一大早,就见Bonnie L.Bassler正快步走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园里,飞舞的亮紫色外套,飘扬的褐色卷发,还有爽朗的笑声。她刚从每天清晨6:15开始、由她辅导的有氧舞蹈课归来。她强调说:“我5:42准时起床,一分不早,一分不晚。”  相似文献   

16.
吕志贵 《今日科苑》2003,(12):19-21
最先知道关成华的名字,是因为她是辽宁电视台的知名女编导。当了解到她是关锋的女儿时,我同许多人一样感到惊讶不已——在那个讲究“株连”的年代,难道她没遭遇坎坷和挫折吗?这不仅因为她虽已过知天命之年,却依然秀气,显得年轻,而且更主要是因为她精神状态始终很好。她心地善良,为人豪爽,对谁都乐呵呵的,被大家爱称为“大侠”、“侠姐”。  相似文献   

17.
陈超 《知识窗》2006,(11):13-13
每当看到关于假医生行骗的报道,他都显得很气愤,他是一位优秀的医生,不能容忍别人拿生命当儿戏。他常在她的面前说:“行骗的人固然可恶,上当的人更加可气,明明一眼就可以看穿的把戏,却还有那么多的人纷纷情愿上当!”  相似文献   

18.
贾文娟 《科教文汇》2007,(4S):180-180
赛珍珠(Pearl S.Buck),美国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出生三个月便被父母带到中国,前后在中国生活了40年。她一直宣称汉语是她的母语,中国是她的第二祖国。她自己曾说:“我一生到老,从童稚到少女到成年,都属于中国。”史学家James Thomson称她为“自十三世纪马克.波罗以来最有影响的记录中国社会的西方作家。”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她葬礼悼词中称她是“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一位敏感而富于同情心的人。”  相似文献   

19.
羽毛 《知识窗》2008,(10):14-14
大学时认识了另一位女孩,少言寡语,成绩极好。她说自己的理想是做学者,行事却颇有江湖气:和男生喝酒,一律用大碗,偶尔直接用瓶。男生哧溜倒在了酒桌下,她还不醉,拿起筷子敲打桌子,唱:“清风笑,人多寂寥……”很多男生暗恋她,她挑了一个,毕业后就嫁了。  相似文献   

20.
流沙 《知识窗》2007,(6):6-7
有位印度瑜珈教练说,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练瑜珈。我问她,那什么人可以练瑜珈呢?她说:“信佛的人。”我表示惊讶。她解释说,瑜珈其实也是一种“佛”,心念之佛,无所期求,无所愁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