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詹姆逊在中国”显示了语境对接受的影响。詹姆逊不是后现代理论的原创者,但“新马克思主义”身份使他的后现代理论在中国有众多的读者。90年代兴起的商业文化为中国接受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提供了现实语境,中国接受者却悬置了他的批判立场。詹姆逊对现代性的批判、对多样现代性的质疑是基于西方知识分子的反思,却与中国对现代性追求的特殊语境存在落差。  相似文献   

2.
碎片化与意识形态批评——詹姆逊后现代文化批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对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枇评理论,认为后现代文化的碎片化、不可分析性与詹姆逊对后现代文本的深度挖掘形成矛盾,后现代文化中距离的消失与詹姆逊的“认知测绘”理论形成矛盾;詹姆逊文化批评是后现代知识分子在当代语境中对意识形态的想象性把握,对社会矛盾的虚幻解决,这又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形成矛盾。企图在文本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之间、在后现代的碎片与总体性的意识形态之间进行调和,使詹姆逊的文化批评处于理论的建构与自我解构之中。  相似文献   

3.
詹姆逊从后现代文化、传统文化和"真实文化"这三方面吸收文化的合理元素,勾画出具有包容性和多元性的文化前景。他没有摆脱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局限,他所发动的毕竟只是文化领域的一场革命,所以他的文化构想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理想之舟被暂时浅搁。但是詹姆逊的文化乌托邦思想却起到了理论的先导作用,在后现代语境下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詹姆逊是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他科学地解构了后现代主义,把后现代主义作为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逻辑,指出后现代主义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详细地阐述了其文化特色:大众化、工业化和零散化、平面感、无历史纵深度。  相似文献   

5.
詹姆逊把生产方式和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为他从事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客观地、公正地评价了后现代主义文化.他把锋利的解剖刀插入后现代主义内部,透过繁华的表象看到其本质特征:商品拜物教对传统文化的侵蚀;集体生产方式被打破,使得统一、完整的社会被碎片化、零散化的现实所替代;文化的批判功能和精神先导作用的丧失.  相似文献   

6.
詹姆逊是晚期马克思主义的领军人物,<单一的现代性>标志着他介入现代性论争.詹姆逊坚持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一文化特征的判断,对现代性和现代主义实施了有力的意识形态批判,认为"现代性的复兴"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神话.  相似文献   

7.
在解构主义以来的后现代思想影响下,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观念和宏大叙事话语受到了根本性的冲击,但这并不影响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全球叙事中的批判能力和理论重建的能力.重新思考马克思总体性哲学的思想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化政治对话的理论重建能力,是理解当代马克思主义批判哲学的一个重要维度."解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包含复杂的思想矛盾,对之应该予以深入的批判.  相似文献   

8.
詹姆逊从后现代文化、传统文化和“真实文化”这三方面吸收文化的合理元素,勾画出具有包容性和多元性的文化前景。他没有摆脱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局限,他所发动的毕竟只是文化领域的一场革命,所以他的文化构想具有浓厚的鸟托邦色彩,理想之舟被暂时浅搁。但是詹姆逊的文化乌托邦思想却起到了理论的先导作用,在后现代语境下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空间研究和认知图绘的文化策略是詹姆逊马克思主义文化政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詹姆逊马克思主义文化政治学的落脚点。在詹姆逊看来,面对晚期资本主义空间所造成的政治行动困境,我们需要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批判来揭示这一空间隐蔽的压迫性,并通过意识形态积极作用的发挥来开启这一空间所蕴涵的革命性维度,即社会主义政治。  相似文献   

10.
总体性思想是詹姆逊的社会历史观的主要特征之一.詹姆逊认为,社会历史的总体性观念存在于文本的深层,而文化阐释的目的,就是发掘出这种"否定的"意识形态,展现文本的乌托邦冲动.在詹姆逊看来,尽管晚期资本主义无所不在的物化现象使文化作品也蒙上了一层物化的幻影,但是,社会历史的总体性思想以及变革旧有的社会秩序的乌托邦愿望却仍然存在于作品的无意识之中.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詹姆逊的《政治无意识》的读解,认为作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所做的综合创新颇为成功。詹姆逊创造性地批判吸收了西方多种社会思潮的精义,基本上完成了对其有总体化特征的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学的建构。《政治无意识》不仅摆脱了以往“左”派文学理论“庸俗化”的倾向,而且赋予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新的活力,使之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在科学主义和顺从主义的普遍氛围中,詹姆逊重新阐释乌托邦概念的意义,将乌托邦精神看成是超越实存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批判源源不断的动力。作为政治事业的文化批判就是将乌托邦精神视为时代提供总体性的认知图绘,并由此开启面向未来的想象空间。在这样一个意义上,詹姆逊的文化政治批判是对经济政治批判的拓展和有力的补充,是时代变化在思想领域中的一种辩证的回响。  相似文献   

13.
“辩证理论”和“二律背反”是詹姆森关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和后现代主义文化批判的两个重要理论。基于对这两个理论的分析,可以看到詹姆森独特的辩证思维方式及其理论的嬗变,看到他对文本的历史维度和政治解读使批评话语探索了新的研究领域,也看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最具包容性和综合性以及它在当今文化政治学领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麦克莱伦的多元文化教育观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与实践能力,并以学生的自由与解放为根本旨归。他以社会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马克思主义、弗莱雷和吉鲁的文化研究等为理论来源,对多元文化教育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角色做了深刻阐释。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詹姆逊在文化研究方法上有很独特的创新 ,作为一名西方马克思主义者 ,他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研究方法 ,同时 ,也将结构主义、精神分析、阐释学等方法运用到文化研究中来。这种尝试具有很高的方法论意义 ,启发我们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化时要有更新、更广阔的视域。  相似文献   

16.
特里·伊格尔顿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杰出学者,他的理论体现出从文学研究到政治文化批判的思考轨迹。他对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作了独到的阐释,并对后现代主义作了深刻的批判,要求文学在当代文论转型中回归意识形态的家园。  相似文献   

17.
卢卡奇与柯尔施皆批判了第二国际与俄苏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庸俗化、教条化的做法。卢卡奇将"正统马克思主义"界定为辩证法,强调总体性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柯尔施则从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原则、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角度展开批判。他们的反思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他们的反思理论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沈静 《文教资料》2012,(17):70-72
詹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具有空间化的基本特征,而且后现代社会空间是混乱的和迷失的,为此,詹姆逊推崇一种能够使个体图绘出他在社会和世界中的位置的空间政治,因为人们对某一空间的考虑,并且位于这一空间中进行的思考已经成为后现代性的政治媒介,詹姆逊由此提出了认知测绘的美学。  相似文献   

19.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作为新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在其理论中一直呈现着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詹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具有深度模式平面化、历史意识断裂化、主体地位零散化等特征。他在整体性和辩证法等方面实现了对后现代主义的超越,其理论研究方法为寻找哲学发展之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论哈琴后现代主义诗学的理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琴的后现代主义诗学具有三个方面的理论特征:以后现代建筑理论为模型,以后现代历史哲学为基本纽带,以后现代文化政治为最终导向.以后现代建筑理论为模型使她的诗学具有清晰的逻辑性,但也使其理论基础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她对后现代主义的历史观和文化政治策略的独特解读,也与詹姆逊等新左派理论家颇有不同,对两者的比较将大大加深我们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