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关联理论是有关人类认知的重要理论,它对翻译实践的意义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关联理论在理解原文和再现原文上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可以用来解释、指导翻译活动。翻译本质上是一个译者在原语认知语境和译语认知语境之间寻求最佳关联性的过程。关联翻译的实质是要求译者应当尽量使原语作者的意图和译语读者的期待相吻合。本文试图通过等值理论与关联理论的兼容性,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等值理论在翻译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语言的选择性和选择策略的灵活性,建立了顺应论关照下的立法文本翻译的过程分析框架,引入关联认知机制,提出关联顺应原则。从语言内、外环境两个维度上论证了立法文本翻译是译者在推理机制作用下通过语境假设,在语言本体以及交际者、认知、文化等社会语境因素上对原语和译语进行双重选择与顺应,从而优化语境效果,并最终借助各种翻译明示策略重塑原语信息意图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关联理论中有关交际的推理特性,本语境,最佳关联,语言的解释性使用等一些基本概念体现了翻译作为语言的解释性使用的观点以及原语本和译语本解释性相似的观点,关联理论还反映出了本分类作为关联向导,翻译的概念以及如何处理翻译过程中基于语境的问题,所以,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探讨这些语用问题有助于更好地语用翻译的本质,进而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4.
语言转换的过程受到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影响,绝对等值在翻译中是不存在的,但是有效的翻译是可以实现的目标。关联理论把翻译视为一个涉及大脑机制的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翻译本质上是一个译者在原语认知语境和译语认知语境间寻求最佳关联性的过程。译文作为一种阐释性文本在内容上必须与原文相似,并且使译文读者像原文读者一样没有付出不必要的推理努力就达到足够的语境效果。原文与译文关联度相对应的语用等值翻译是获得有效翻译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包含明(explicature)和暗含(implicature)两种意义。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跨语言、跨文化的认知过程,这为科技翻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根据关联原则,译者在从事科技翻译时.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这就要求译者首先通过各种交际线索找到原语交际者的真实交际意图,然后通过推理目标语受体的认知环境,选择具有最佳关联性的译法,达到最佳交际效果。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探讨这些问题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语用翻译的本质,进而指导科技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6.
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一个对原语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过程。成功的译文是原语作者的意图和译语读者的企盼在认知环境相关方面与原语文本取得最佳关联。只有当译者找到最佳关联时,一个特定的语境才算确定下来,从而为最佳译文创造良好的理解基础。  相似文献   

7.
从关联理论解读翻译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的理解是一种包含示意和推理两方面的认知过程,听话人根据说话人的示意行为,结合语境假设,求得语境效果而获取说话人的交际意图,翻译也研究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由于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交际过程,故译者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视具体情况采用顺应译语文体规约的归化策略或保留原文特色的注释性异化策略,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8.
交际中信息的传递是在语境中实现的,离开了语境,符号就没有了意义,不能传递任何信息。翻译是译者把原语文本中的语码在其特定语境中传递的信息用译语语码准确地传递给译语文化中的读者,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无论是对原语的理解还是译语的产出,都离不开语境。本文就语境对翻译的影响和制约进行了探讨,同时指出认知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化翻译的关联理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跨语言、跨文化的明示-推理的认知过程,这为文化翻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译者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视具体情况采用直接翻译或间接翻译,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论关联理论对异化翻译的解释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明示—推理的交际行为。首先,原文作者把其交际意图明示给译者,由译者对其意图做出推理;其次,译者再通过译文将其明示给译语读者,由译语读者使用正确的语境假设对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做出正确推理,实现原文与译文的最佳关联,并取得足够的语境效果。而其对直接翻译的论述更是为异化翻译的运用提供了理论支持。但是,异化翻译的应用也要考虑到译语读者的认知环境,要有限度,这也是关联理论对异化翻译的约束力。因此,关联理论对异化翻译具有极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1.
关联翻译理论在英汉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翻译理论是将关联理论和翻译理论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理论体系。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过程是一个对原语进行阐释的交际过程。在这一理论观照下,英汉翻译实践可以遵循以下翻译原则,以寻求最佳翻译效果:实现和原文作者认知语境上的共鸣;准确传递原文作者意图;自觉适应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  相似文献   

12.
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的理解是一种包含示意和推理两方面的认知过程,接受者根据交际者的示意行为,结合语境假设,求得语境效果而获取说话人的交际意图。虽然该理论是基于认知科学而不是针对翻译提出的.但是对翻译具有很大的解释力。本文将关联理论应用于化妆品翻译.并将最佳关联作为化妆品翻译的最终目标。在关联理论指导下把化妆品翻译看作是一个交际过程.译者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及不同的文化背景.视具体情况采用顺应译文规约的归化和保留原文特色的异化策略.以帮助化妆品消费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从而最终实现译文说服顾客购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关联翻译理论及其对商标词翻译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是一个有极强解释力的理论。该理论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将语言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认为从话语和语境假设之间寻找最佳关联是交际成功的前提。建立在关联理论基础上的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个对原语(语内或语际)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过程。翻译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大脑机制。文章阐释了关联翻译理论的主要观点,并指出该理论对商标词的翻译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关联理论翻译观认为,翻译是译者在源语认知语境和译语认知语境之间寻求最佳关联性的过程.对外宣传应该注重传播效果,与译入语读者的认知语境产生最大关联,以达到信息传递的目的.本文认为,关联理论对汉语报刊新闻的英译具有极强的解释力,并以最佳关联性为指导对国内几家知名报刊中的汉语新闻标题英译的翻译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新闻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进行新闻翻译时,应特别关注目标受众的认知环境的变化及评估。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指导,探讨了关联原则对新闻英语翻译的启示。根据关联理论翻译观,为了有效地向译文读者传递信息,保证交际的成功,在新闻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可以采用各种翻译策略如改写法、重构法、等翻译技巧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包含归化和异化两种途径。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跨语言、跨文化的认知过程,这为跨文化翻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借助文化关联的认知语境获得最佳关联,实现译语与源语高度一致的文化效应。  相似文献   

17.
关联理论是一种以认知为基础的交际理论。交际行为实际上是一种明示-推理、创建最佳关联的过程。关联翻译观认为翻译不仅是一种静态的语码转换,同时也是一种动态的认知推理过程。在翻译的时候,译者应该认清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这种交际的翻译观和传统的忠实翻译观并不矛盾,两者结合才能实现翻译效度和信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的本质是人们按照关联原则寻找一种最佳关联,在新闻英语翻译中为了达到这种最佳关联,译者必须充分考虑源语作者的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保持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19.
关联理论对语言交际进行了推理,该理论认为发言人要提供最佳关联的信息,使听者可以用最小的处理努力来理解发言人的含义,产生恰当的语境效果。文章运用关联理论首先对商务英语信函中的模糊语的解释力做了具体分析,然后以真实的商务信函为语料,从关联翻译观分析了模糊语在现代商务英语信函中的汉译,并对写信人如何使用模糊语言明示话语信息进行了探讨,以实现模糊语翻译的最佳关联,达到准确表达交际的意图,最终实现最佳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20.
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语境补缺及语用充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汉英语言文化差异导致的公示语英译时面临的诸多信息空缺,认为公示语英译时,一方面需要对原语进行以语境为参照的语境补缺.以获取交际信息;另一方面则需对译语进行以读者为基础的语用充实与顺应,选择得体的译语形式,即寻找原语与译语之间的最佳关联,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