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递增负荷功率不同运动方式下,机体能量代谢及底物消耗的特征及差异.方法:利用递增负荷方案对60名女性进行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结果:在递增负荷功率的自行车运动中:(1)随着负荷的递增,糖消耗供能及供能百分比逐渐增大,脂肪消耗量及供能逐渐减少;(2) 20-29岁女性与40-49岁、50-59岁女性脂肪消耗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25W负荷时,30-39岁女性与40-40岁女性脂肪消耗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50W和75W负荷时,40-49岁女性与20-29岁、50-59岁女性脂肪消耗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在安静状态下,20-29岁女性与40-49岁、50-59岁女性碳水化合物消耗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25W负荷时,30-39岁女性与40-40岁女性碳水化合物消耗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在50W和75W负荷时,40-49岁女性与20-29岁、50-59岁女性碳水化合物消耗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在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中:随着女性年龄的增大,脂肪消耗率下降越来越快,对碳水化合物的消耗率及补充速度越来越快.20-29岁女性与30-39岁女性的脂肪消耗量与碳水化合物消耗量整体趋势好于40-49岁女性和50-59岁女性.  相似文献   

2.
不同强度骑车和跑步的能量消耗与底物代谢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强度骑车和跑步的能量消耗与底物代谢特征。方法:10名普通女大学生分别以45%、55%、65%、75%.VO2max强度进行骑车和跑步运动,采用气体代谢法测定机体的能量代谢状况。结果:1)骑车时,脂肪的消耗量和供能量在55%V.O2max强度达到最高,分别为4.26mg/min/kg和38.38cal/min/kg。跑步运动时,脂肪的消耗量和供能量在55%V.O2max强度达到最高,分别为6.41mg/min/kg和57.65cal/min/kg;2)在45%、55%、65%、75%V.O2max强度,跑步脂肪氧化量、总供能量、脂肪供能比例均高于骑车;而跑步的糖消耗量和呼吸交换率低于骑车。结论:1)无论骑车还是跑步,在45%、55%、65%、75%V.O2max4个运动强度中,55%V.O2max强度运动时的脂肪的氧化和供能量最大;2)在相同运动强度(%V.O2max)下,跑步总能量消耗、脂肪消耗和脂肪供能比例高于骑车,糖的消耗低于骑车。  相似文献   

3.
不同运动情况下补糖对小鼠肌糖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六组(A.安静补糖组B.安静组C.定量运动补糖组D.定量运动组E.力竭运动补糖组F.力竭运动组),经过6周游泳运动,运动后即刻采用蒽酮法测定肌糖原。实验表明,定量运动组、力竭组、力竭补糖组肌糖原水平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力竭组与安静组和安静补糖组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力竭补糖组与安静组P<0.01与安静补糖组P<0.05),定量运动补糖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定量运动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定量运动补糖可及时补充机体肌糖原的消耗,适当延长运动时间,而力竭运动组和力竭运动补糖组肌糖原消耗严重,糖原储备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4.
设计三种实验模型,即力竭游泳运动模型、递增负荷游泳训练模型、BSO排空GSH模型,研究三种模型对大鼠心肌中原癌基因c-jun和c-fos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力竭运动后训练力竭组、注射BSO力竭组、对照力竭组的大鼠心肌中c-jun mRNA表达量与相对应的训练安静组、注射BSO、对照安静组均增加,大鼠心肌中c-fos安静组mRNA表达量增加。BSO力竭组的c-fos 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力竭组。训练力竭组与对照力竭组相比c-fos mRNA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由上述实验结果推出,长时间力竭运动机体活性氧产生增加,c-jun mRNA和c-fos mRNA的表达量增加,进而激活转录因子AP-1。  相似文献   

5.
运动减肥中运动强度确定依据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实验法,分别测定体脂百分比低、中、高3组受试者在递增运动负荷中的有氧能力指标、呼吸商等气体代谢指标以及无氧运动能力指标,研究体脂百分比与其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体脂百分比与有氧、无氧能力各指标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在样本整体运动能力均处于低水平的状况下,高体脂百分比组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均较差;在递增运动负荷中,高体脂百分比组的呼吸商上升幅度较大,在接近乳酸阈值附近呼吸商值偏高。说明高体脂成分是机体运动能力的限制因素;对于运动水平较低的个体,在较低负荷下结合呼吸商情况,确定运动减肥强度具有重要意义。提示:肥胖程度高的个体,其乳酸阈值小,相应的乳酸阈强度低,在运动减肥中应采取相对较小的运动强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测量健身快走运动中能量消耗特征揭示其变化情况,为大学生健身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8名普通男大学生以6.5km/h匀速进行60min快走运动,采用气体代谢法测定并推算机体能量消耗状况。结果:1)25min时糖和脂肪二者供能百分比分别为50.7%、49.3%。2)脂肪供能量45min后快速增加,60min时值最高,糖供能量逐渐下降,结束为(1.47±0.57)Kcal/min·kg。3)糖氧化量前10min缓慢增长后减少,结束值为(0.29±0.12)g/min·kg,脂肪氧化量30min后快速提高,结束值为(0.87±0.06)g/min·kg,40min-45min出现均衡,为0.79g/min·kg。结论:1)25min时糖脂肪供能百分比形成交叉。2)供能百分比、供能量、氧化量随时间延长脂肪均大于糖。3)从能量代谢和底物代谢角度看,6.5km/h速度进行60min快走属中等强度,从长时间健身走供能关系来说对大学生健身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体育学院大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间歇性低氧刺激,观察刺激前后递增负荷运动心率、通气量、摄氧量及定量负荷时血乳酸的变化,探讨间歇性低氧刺激对人体最大摄氧量及通气阈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分两个阶段,每阶段做两次运动负荷。12名体育系男生在实验室常氧条件下在跑台上采用Bruce方法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至力竭。间隔3天后进行75%最大摄氧量的定量负荷运动,运动时间为9min,定量负荷后立即进行连续7天,每天1h的12%~10%O2的常压间歇性低氧刺激。低氧刺激完成后第二天再次进行上述两种运动方案。在极限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前后分别测定心率(HR)、递增负荷至力竭时间(t)、最大摄氧量(VO2max%)、血乳酸(Bla)及定量负荷时Bla等指标。结果:(1)低氧刺激后,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时HRmax增加(P0.01),VEmax上升(P0.01),呼吸商(R)增加(P0.05),t明显延长(P0.05),Bla明显增加(P0.05),定量负荷运动Bla显著降低(P0.05);(2)间歇性低氧刺激后通气阈时,HR、VE、VO2max%、HRmax%均显著性变化(P0.05),其中VE、VO2max%低氧刺激前后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经过间歇性低氧刺激,受试者在进行递增负荷的力竭性运动时运动时间明显延长,心率在运动后增加,人体通气阈时相对应的心率百分数、最大摄氧量百分比、肺通气量均明显提高,这表明人体有氧耐力和极限负荷运动能力均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补充FDP对递增运动负荷训练至力竭的运动性疲劳大鼠各时相心肌SOD、MDA、LDH 和CK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实验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运动训练5周、力竭后即刻、力竭后6h、力竭后24h心肌中LDH、CK、SOD活性和MDA水平,安静对照组则测定其安静状态下上述相同的实验指标.结果:①中小强度运动训练5周后,FDP组心肌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意义;②力竭后即刻及恢复各时相FDP组心肌CK和LDH活性均高于对照组;③力竭即刻及恢复各时相,FDP组心肌SOD活性和SOD/MDA的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DA含量显著性低于运动对照组.结论:FDP能提高运动力竭后即刻及恢复期各时相心肌LDH、CK、SOD活性和SOD/MDA的比值,降低MDA的生成;说明FDP能促进心肌组织糖酵解,改善心肌的能量供应,提高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对心肌细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补充番茄红素对人体递增负荷力竭运动后血清及红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将16名体育学院大二男生随机分为补剂组和对照组,每组8人。补剂组补充番茄红素15mg/d,对照组补充外观一样的淀粉安慰剂,连续补充四周。检测两组受试者在服用番茄红素及安慰剂前和连续服用4周番茄红素及安慰剂后血清总SOD活力、GSHPX活力、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血清MDA含量、和红细胞内SOD活力。然后所有受试者均在电动跑台进行一次递增负荷的力竭运动。力竭运动后即刻测试血清与红细胞指标与运动前相同。结果表明:1)补剂组补充番茄红素后安静状态下,血清总SOD、T-AOC相对补充前有显著性升高(P<0.05),而相对于对照组则有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2)一次递增负荷力竭性运动后,对照组血清T-AOC及MDA均出现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而GSH-PX则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补剂组血清总SOD和红细胞内SOD均出现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血清T-AOC出现显著性升高(P<0.05),而GSH-PX出现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3)补剂组运动后与对照组比较发现,血清总SOD和GSH-PX分别出现非常显著性(P<0.01)和显著性升高(P<0.05),而血清MDA则出现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结论:1)一次递增负荷力竭性运动会引起体育专业大学生血清和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程度进一步加剧。2)通过预先补充番茄红素四周能增强大学生血清和红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有效抵抗力竭运动中产生的氧自由基攻击,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实验研究(1)的实验对象为体育师范学院运动系篮球专业男学生10名。竞技体校少年篮球男运动员 8名。受试者采用递增负荷方式,在 JAEGER 跑台上跑至力竭。实验结果表明:短时间力竭运动后即刻、运动后 30 min,两组运动员血清 GH浓度显著高于安静值;运动后 60 min与运动前相比较,血清 GH浓度无显著性差异,呈恢复趋势。血清 GH浓度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短时间力竭运动后 60 min与运动前相比较,运动系学生血清 IGF-Ⅰ和 IGF-Ⅱ浓度无显著性差异;而竞技体校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力竭运动后 60 min与运动前相比较,血清 IGF-Ⅰ浓度显著高于安静值。短时间力竭运动后 60 min与运动前相比较,运动系学生血清 IGFBP-3浓度显著低于运动前安静值。短时间力竭运动前、后各组间比较,IGF-Ⅰ/IGF-Ⅱ、IGF-Ⅰ/IGFBP-3 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血清 IGF-Ⅰ浓度与 IGF-Ⅰ/IGF-Ⅱ、IGF-Ⅰ/IGFBP-3 比值呈高度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观察大鼠在热环境中进行力竭游泳运动后24h恢复期下丘脑细胞外液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其变化特点与相互关系,为探索热环境下运动性中枢疲劳的产生和恢复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常温安静组、常温力竭组、高温安静组、高温力竭组,采集运动后4h、5h、6h、8h及24h微透析样品,并采用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法检测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论:热环境下大鼠力竭运动恢复期下丘脑细胞外液5-羟色胺(5-HT)含量与常温力竭运动相比升高更加显著,介导核心温度的升高;而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降低,导致机体对热的耐受性降低;高5-HT浓度、高核心温度和机体低热耐受性的共同作用,加快中枢疲劳的发生,降低机体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观察了8周中等运动强度训练对大鼠力竭运动后和安静时大脑皮层和心肌脂质过氧化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和脂褐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中等运动强度训练,可降低大鼠大脑皮层和心肌力竭运动后和安静时脂质过氧化水平,减少脂褐素的产生,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安静时两组织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此结果表明,适量的运动训练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力竭运动模型,应用SigmaSan Pro图像分析软件对安静时、运动后即刻、运动后6小时和24小时时大鼠皮层和下丘脑组织中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发现:力竭运动引起组织内毛细血管管腔发生明显的变化;24小时后其形态基本恢复到运动前水平。此外数据显示力竭运动后皮层和下丘脑组织毛细血管管腔的变化情况不同,我们认为两个脑组织中毛细血管的疲劳和恢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有氧运动力竭过程中大鼠血清内皮素浓度时相性变化的规律,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有氧运动力竭及恢复过程中大鼠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运动1h和运动2h内皮素含量下降;运动3h、力竭即刻和力竭后恢复2h内皮素表达增加;力竭恢复12h,内皮素恢复至安静水平。研究认为大鼠有氧运动力竭过程中,血清中ET浓度会随着运动时间而改变,因此,在不同运动时相ET对于心血管调节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15.
观察运动训练对小鼠心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对经过4周中等强度训练后的两组小鼠,迅速断头取出心脏进行MDA、SOD、GSH测定。结果显示:中等强度运动训练,可降低小鼠心肌力竭运动后及安静时脂质过氧化水平,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安静时心肌组织中还原型谷光甘肽含量。这表明适量运动具有提高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运动训练对大鼠房室节显微结构及Bax、Bcl- 2 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有氧训练和大强度疲劳训练对大鼠房室结(Atrioventricular node,AVN)显微结构及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跑台训练方式。建立大鼠有氧运动和疲劳运动模型,分别采用普通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AVN组织结构及该区调亡蛋白Bax、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有氧训练组AVN组织结构良好,传导细胞较多且界限清晰、结构完整,Bax表达低于安静对照组和疲劳训练组;Bel-2表达则相反,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和疲劳运动组;Bcl-2/Bax比率有氧运动组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和疲劳运动组。疲劳训练组AVN实质细胞分布稀疏、单位面积下细胞数目减少且有区域化溶解和空泡化现象,Bax表达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和有氧运动组;但Bcl-2及Bcl-2/Bax比率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和疲劳训练组。结论: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影响大鼠AVN传导细胞及该区Bax、Bcl-2的表达,有氧运动能使大鼠AVN传导细胞显示良性变化且抑制传导细胞凋亡。大强度疲劳训练可造成AVN传导细胞发生病理改变、促进AVN传导细胞凋亡,与运动实践中运动性心律失常及运动猝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茜草提取物对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股四头肌ATP酶活性及运动能力的影响,为茜草作为运动补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4只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训练组和训练加药组。训练组与训练加药组按照训练模型进行为期6周的耐力训练,最后一次训练进行一次力竭性运动,力竭后取股四头肌组织并进行样本处理。内容:通过建立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模型,测定运动大鼠力竭运动的时间以及股四头肌ATP酶活性。研究茜草提取物对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股四头肌的保护作用。结论:茜草提取物可明显提高大鼠股四头肌在大强度耐力运动中的能量供给,提高了大鼠大强度耐力运动的运动时间。  相似文献   

18.
祝自新 《体育科学》2012,32(9):75-80
目的:探讨补充紫芝多糖粉对雄性SD大鼠力竭运动所导致的运动表现、能量代谢及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控制组(C)、力竭组(E)、力竭低剂量紫芝组(EL)、力竭中剂量紫芝组(EM)及力竭高剂量紫芝组(EH),每组8只。力竭给药组大鼠分别以文献常用剂量为100mg/kg、200mg/kg、500mg/kg剂量空腹紫芝多糖溶液灌胃,控制组和力竭对照组大鼠服用等剂量生理盐水,服用30天后,将控制组大鼠直接处死,4个力竭组做跑步运动至力竭后处死,采集其血液、肌肉及肝脏样本,分别测定血浆中葡萄糖(GLU)、乳酸(LAC)及血尿素氮(BUN)浓度,血浆中天门冬胺酸转胺酶(AST)、丙胺酸转胺酶(AL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体重、跑步时间(力竭时间)、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结果:能量代谢方面,与C组相较,E组的肌糖原含量、血糖浓度显著降低、血尿素氮浓度显著增加(P<0.05);与E组相较,EM组血糖浓度及肌糖原含量显著降低,而EH组肌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余数据均无显著差异。跑步时间方面,EL组、EH组较E组显著延长(P<0.05),且EH组较EL组显著延长(P<0.05),而EM组只有增加的趋势。组织损伤方面,E组血浆AST、ALT、CK及LDH活性显著高于C组(P<0.05)。与E组相较,EL、EM及EH组的AST、ALT、CK及LDH活性皆无显著差异。结论:补充紫芝多糖粉可以显著增强大鼠运动表现和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能一定程度减轻心肌、骨骼肌、肝脏损伤;另外,补充高剂量(500 mg/kg.d)紫芝多糖粉对抗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最好,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鼠力竭运动恢复期纹状体细胞外液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它们的变化特点与相互关系,为探索运动性中枢疲劳产生和恢复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1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6只)和力竭运动组(6只),于运动后4h、5h、6h、8h、24h收集微透析样品并采用毛细管电泳一激光诱导荧光法直接进样检测。结果:力竭运动恢复期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中Glu含量高于安静水平,其恢复期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运动后8h达峰值,运动后24h仍显著高于安静水平(P〈0.05);GABA含量高于安静水平,其恢复期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运动后6h达峰值,运动后24h仍显著高于安静水平(P〈0.05);Glu/GABA比值显著低于安静水平(P〈0.05),运动后24h仍显著低于安静水平(P〈0.05)。结论:运动性中枢疲劳产生时,机体同时促进Glu、GABA的释放,但是GABA释放量更高,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占优势,通过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抑制运动。恢复期后期两者均逐渐下降,纹状体兴奋性逐渐升高,疲劳得以逐渐恢复。力竭运动恢复期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Glu、GABA含量升高及恢复均有延迟性,力竭运动后24h恢复仍未完成;大鼠纹状体细胞外Glu/GABA显著低于安静水平,24h恢复期抑制性神经递质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芪总苷对力竭运动大鼠骨骼肌中ATP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芪总苷对力竭运动大鼠骨骼肌中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对大鼠预防性给予黄芪总苷,观察力竭游泳大鼠骨骼肌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黄芪总苷组的Na^ +K^+-ATPase和Mg^2+-AT-Pase的活性明显高于力竭运动组(p〈0.05),黄芪总苷组的Ca^2+-ATPase的活力虽也有一定提高,但与力竭运动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芪总苷可降低力竭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提高ATP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