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乒乓球属于开放式运动项目,它要求运动员的反应既要快又要准.目前,有关EEG与反应时之间关系的研究存在分歧.而对哪些脑电活动有利于优秀乒乓运动员反应的研究更少.研究目的探索运动员接受刺激前的脑电α频段功率与反应时之间的关系.研究对象15名优秀男子乒乓运动员,年龄为16~35岁,均为右势手.研究方法被试者完成一项有提示的反应任务,同时,记录大脑F3、F4、C3、C4、T5、T6、P3、P4、OL、OR处的脑电α频段功率值.反应任务由一个提示性刺激和必须应答的刺激组成.被试者通过按鼠标做反应.提示性刺激和必须应答的刺激间间隔1500ms.分别计算出前750ms和后750ms的α1和α2频段的功率值.根据中位数把被试者分为反应快组和反应慢组.对测试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结果左顶和右后枕区的α 1频段功率值表现出反应时与脑电的测试时间存在交互作用.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快者在提示刺激与必须应答的刺激间的前750s的脑电α 1频段的功率值高.这一结果说明左项和右后枕区的α 1频段的功率值可能是乒乓训练中有效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飞碟多向运动员比赛前后脑电绝对功率值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飞碟多向运动员重大比赛前后安静状态下的脑电绝对功率值,结果发现:运动员赛前与赛后各脑区δ频段、θ频段、α频段、β频段的绝对功率及各脑区主频和主频绝对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对照组相比,运动员赛前各脑区δ频段、θ频段、α频段、β频段的绝对功率均高于对照组,δ频段在F4、C4导联有显著性差异。α频段、β频段的绝对功率值在F3、F4、C3、C4、P3、P4导联有显著性差异。运动员赛前各脑区主频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主频的绝对功率高于对照组,其中在F3、F4、C3、C4、P3、P4导联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对优秀排球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的大脑结构进行研究,探讨多年的动作技能学习和运动训练对优秀排球运动员大脑结构产生的可塑性变化.方法:采用Siemens Magnetom Tri0 3.0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20名优秀排球运动员和20名普通大学生安静状态下进行全脑MRI扫描.数据通过头动校正、空间标准化、高斯平滑等预处理后,采用SPM 8分析组间全脑灰质和白质体积的差异,采用最优化的VBM获取高分辨率的全脑图像.将Freesurfer测量出来的皮层厚度数据进行组间方差分析,找出组间皮层厚度存在显著差异的区域.结果:运动员在大脑右半球枕叶外侧上的灰质体积要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大脑右半球枕叶外侧上的皮层厚度要显著厚于普通大学生.出现显著性差异的主要脑区部位是负责视觉加工的脑区.结论:优秀排球运动员多年的动作技能学习和运动训练能够对其大脑右半球负责视觉信息加工的枕叶脑区结构产生可塑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脑电相干性分析,探讨运动员射击中击发和收枪两种不同运动表现时各脑区间的沟通差异。采用64导脑电测试系统记录12名女子气手枪运动员击发与收枪时的脑电,将两种不同表现击发前的脑电分为4个时间段(每段1 000 ms),分别计算低-alpha频段(8~10 Hz)、高-alpha频段(11~13 Hz)、低-beta频段(14~22 Hz )中前额区(Fz)与其他脑区间(额区、中央区、顶区、枕区和颞区)的相干性。结果发现,在低-alpha频段,与收枪时相比,运动员击发时大脑信息沟通较少,表明击发时运动员只需要较低的皮层唤醒和注意努力。左脑脑波相干性显著低于右脑,表明大脑半球不同功能体现在了运动员射击过程中,运动员射击时右半球交流多,注意力转移以视觉空间为主。不同表现过程中不同时间点显示了不同高低的脑波相干性,故推断稳定的大脑皮质活动与较好的运动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记录并观察大鼠在一次力竭运动过程及恢复期皮层运动区皮层脑电(Electro-corticogram,ECoG)的变化特征,揭示运动性疲劳形成的中枢机制。方法:通过神经电生理学皮层脑电记录方法,记录大鼠在一次性力竭跑台运动过程中及恢复期皮层运动区的ECoG,动态分析运动性疲劳形成和恢复过程中ECoG频率谱、功率谱的变化特征。结果:大鼠在一次性运动疲劳的形成和恢复过程中ECoG特征会发生显著变化,运动状态下ECoG功率谱总功率显著高于安静状态(P<0.05),在6~9Hz频段出现密集的高能量分布;大鼠疲劳状态下运动ECoG功率谱频率分配与非疲劳状态下运动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现为δ波比例显著增加,而α波比例显著下降(P<0.05)。力竭即刻频率分配与运动前安静状态差异显著,表现为δ波比例显著增加,θ波比例显著下降(P<0.05),但在30min恢复期后,频率分配恢复至运动前的状态;在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ECoG功率谱重心频率逐渐向低频迁移,在力竭前10min显著低于运动前水平(P<0.05),当运动停止后,重心频率即向高频迁移,30min即恢复至运动前水平。结论: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形成是一个连续累积的过程,大鼠ECoG在运动性疲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均伴随着δ节律比例的显著增加,提示,慢波δ节律可能是运动性疲劳的重要中枢机制之一。同时,运动疲劳所导致的ECoG变化恢复非常迅速,运动停止后短时间内(30min)即能得到有效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脑电(EEG:electroencephalographic)Alpha节律﹑Beta节律和Theta节律的功率变化,探究电子竞技中背景音效与电子竞技操作用户大脑额叶前中区涉及注意力区域的脑活动变化关系。方法:10名csgo用户参与了本次实验,他们分别在有背景音效和无声音条件下进行了90秒的操作任务,同时使用Biopac MP150同步纪录实验期间的大脑活动情况。结果:在两种情况下进行的操作结果显示Alpha功率两种情况下无显著差异﹑Btea功率在原声音效任务中显著高于无声音任务﹑Theta功率原声音效任务中也显著高于无声音任务。结论:原声音效情况下进行电子竞技操作时额中线区域的Beta和Theta功率证实了原声条件下用户注意力更加集中,说明原声音效确实能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对大脑活动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11名实验对象的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练习比散步活动和闭目静坐能够引起更高振幅的大脑皮层慢波(Delta)电活动节律,这些频率极低的高振幅的慢波节律,不仅抑制了皮层Aplha和Beta波的活动,而且,还使皮层Theta受到明显的抑制。这种强大慢波节律对其它频率的脑电活动形成有效的抑制,使大脑皮层的电活动变得较为单纯,这就使太极拳练习者排除各种干扰、身心入静和稳定情绪创造了良好的神经生理学基础。据此,我们认为太极拳练习在稳定情绪方面,比闭眼静坐和散步有更好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8.
乒乓球运动员动作识别时的脑电相干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乒乓球发球动作识别实验过程中不同脑区的相干性分析,探讨乒乓球运动员发球动作识别时大脑皮层与皮层之间同步性变化的特征,了解大脑皮层之间功能耦合性.方法:采用64导脑电测试系统记录18名乒乓球运动员和18名乒乓球初学者观看发球旋转的动作视频时的脑电数据,基于Matlab平台计算低频alpha(8~10 Hz)、高频alpha(10~12 Hz)、低频beta(13~22 Hz)和高频beta(23~35 Hz)频段内发球动作识别时半球内(顶叶与额叶、中央区、枕叶、颞叶)和脑区间(额叶、中央区、顶区、枕区和颞叶)的相干性.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与运动新手相比,乒乓球运动员显示了更低的脑电相干性,半球脑区内低频alpha在双侧顶叶和额叶(P3-F3、P4-F4)、顶叶和颞叶(P3-T7、P4-T8),左侧顶叶与左侧中央区(P3C3),左侧顶叶与左侧枕叶(P3O1)的相干性低,高频alpha和低频beta频段在左侧顶叶与左侧中央区(P3C3)、左侧额叶(P3F3)、左侧枕叶(P3O1)、左侧颞叶(P3T7)均显示了低相干性,高频beta频段左侧顶叶与左侧额叶(P3F3)、左侧颞叶(P3T7)的相干性低;半球间在低频alpha频段内额叶(F3F4)、顶叶(P3P4)和中央运动区(C3C4)相干性低,高频alpha和低频beta频段顶叶和中央运动区的相干性低.结论:与运动新手相比,运动专家发球动作识别时大脑皮层之间的功能耦合精细分化,主要涉及顶叶与额叶、颞叶脑区及中央运动脑区,暗示运动员发球动作识别时脑区间有效的功能耦合.  相似文献   

9.
以24名气手枪运动员无负荷安静状态与有负荷实弹射击状态之间特定脑区脑电复杂度参数为研究对象,将2种状态下以及优劣成绩环值下 运动员顶、枕区大脑生理状态出现的差异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优秀气手枪运动员负荷状态下作为躯体感觉中枢与视觉中枢的大脑顶、枕区机能变化 特点。研究表明:(1)气手枪运动员特定脑区脑电复杂度在不同状态下并不存在性别差异,而长期的专项训练使得高水平运动员大脑中枢神经已产 生一定的适应性,对视觉的依赖性少于普通运动员;(2)不同运动等级运动员在射击过程中的瞄准击发阶段与两弹间歇阶段顶枕区脑电复杂度变化 趋势是不同的,这有可能与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以及对外界刺激的抗干扰能力相关;(3)在实弹射击环境下,气手枪运动员高环值与远弹之间特定脑 区脑电复杂度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视觉信息加工参与产生的负向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运动员大脑顶区(手指在大脑皮 层的投射区)的脑电复杂度在击发阶段显著降低与射击成绩的好坏具有一定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高发的运动障碍疾病,运动干预影响PD大脑活动和神经可塑性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且机制未明。综合现有基于坐标点的功能性脑成像随机对照实验,可提供运动干预对PD神经可塑性影响的综合证据。方法:基于关键词在Medline,Embase,Cochrane,PsycINFO,PubMed等数据库其检索到以613篇文献,根据筛选标准最终纳入10篇,样本量共计137人。运用Ginger ALE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激活似然估计(Activation Likelihood Estimation,ALE)元分析,计算每个脑区跨实验激活的可能性。结果:运动干预影响PD脑区激活的坐标点共71个,计算得出14个激活峰值点:包括左右大脑内侧额叶,左右小脑前叶、基底节;左半球颞中回、中脑;右半球扣带回、梭状回、舌状回、额下回和中央后回。结论:运动干预显著激活了与PD核心病理性损伤的脑区以及运动执行控制相关脑区。运动干预在脑激活层面有益于PD患者神经可塑性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多个脑区协同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外研究青利用脑电功率谱和事件关联电位分析技术对运动操作过程中心理状态与大脑效率间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与初学者相比,优秀射击运动员在:隹备击发期间全脑α波频段功率明显的增加。(2)优秀射击运动员在准备击发期间呈现出左侧颞区(T3)的激活程度低于右侧颞区域(T4),但在休息期间这种差异却没有出现。而初学者在;住备击发期间,颞区α波频没有表现出这种大脑功能侧化现象。(3)脑波的变化模式与所执行的任务有关,它能表现出任务特点,(4)脑波活动模式可能是运动员长期翻l练的结果,并且具有个人的独特性、(5)有益于运动表现的脑波活动模式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改善。并提出了“心理运动功效”(Psychomotor Efficiency)理论对以上结果加以解释和概括.该理论认为,运动技能的获得是一个适应性过程,训练的结果表现为减少或精化大脑皮层中的非运动过程,即与任务无关的过程被删减,使神经资源能更经济或有效地分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应用可在非屏蔽状态下使用的便携脑电测试仪,对参加十运会游泳比赛的9名国内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脑电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赛前的情绪状态与比赛结果紧密相关,脑电图可作为探求人体情绪状态的无创客观指标;运动员赛前脑电的α波优势节律在表象时较安静时有显著变化(P〈0.05),α波幅大小变化不明显,α能量百分比受抑程度仅为(19.84±8.57)%,而8活动在枕区变化明显(P〈0.05);运动员赛前左右脑区脑波均衡性良好(P〉0.05),在颞区的β活动出现平衡被打破的迹象;赛前安静时脑电α波波幅适中(45μV左右),能量百分比在70%~80%之间,β波波幅在4~12μV之间,能量百分比在5%~10%之间。  相似文献   

13.
脑电图在体育领域中应用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我国体育领域对脑电图的研究成果 ,主要阐述了近几年利用脑电图、脑电功率谱以及脑电地形图进行的观察分析 ,以期为运动训练提供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的某些理论依据 ,较先进的脑电图研究手段在体育领域的应用有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利用脑电超慢涨落技术(SET)对射击、射箭运动员安静状态下的脑电超慢涨落图信号系统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与普通人相比,射击、射箭运动员的全脑多巴胺的平均激活水平低于普通人,两者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具体到各脑区,这种差异主要存在于右侧的额区、运动区及顶区。在这些脑区中,普通人的值均高于运动员。(2)优秀的射击、射箭运动员与一般的射击、射箭运动员相比,他们的全脑各神经递质的平均激活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而对各脑区各递质的激活水平的对比分析发现,INH在大脑的左侧额区、5-HT在左侧后颞区、Ach在左侧顶区、DA在右侧枕区及左侧后颞叶均存在显著性差异,NE在左侧顶区、EXE在右侧顶区均存在显著性差异。(3)对步枪、飞碟、手枪、移动靶及射箭五个项目运动员的全脑各神经递质平均激活水平的对比分析发现,各项目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对各脑区各递质的对比分析发现,INH、5-HT、EXE、NE的激活水平在右侧顶区、左、右颞区、右枕区,不同项目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Hemispheric asymmetry, cardiac response, and performance in elite archer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revious sport research on elite athletes has shown systematic changes in psychophysiological measures, such as heart rate (HR) deceleration and hemispheric asymmetries in EEG activity, in the few seconds prior to executing a motor response. These changes are believed to be due to a more focused attention o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Using archery (an attentive state), this investigation was designed to examine: (a) whether hemispheric asymmetry and HR deceleration would occur during the aiming period, and (b) if they did, whether this would affect performance. HR and left and right temporal EEG were recorded from 28 right-handed elite archers for 16 sho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there was no HR deceleration; (b) during the aiming period, EEG alpha activity formed the dominant frequency and this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the left than in the right hemisphere; (c)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right hemisphere EEG changes in spectral power from 3 s before the shot to arrow release, bu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left hemisphere increases at 10, 12, and 24 Hz; and (d) at 1 s prior to the sho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right hemisphere spectral power differences between best and worst shots, bu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left hemisphere differences at 6, 12, and 28 Hz.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hemispheric asymmetry, HR deceleration, attentional processes, and shooting performanc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8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描述大脑功能变化的新技术——脑电地形图,对运动员杠铃蹲起负荷前、后的脑电功率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负荷后即刻与安静状态相比,δ、θ频段的功率值增加,α3 频段则减少。说明该运动负荷后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出现抑制过程,表明较长时间的、一定强度的体育运动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即大脑皮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身体活动对药物成瘾戒断者抑制能力及静息态脑功能的改善,拟为药物成瘾提供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方法:将药物成瘾戒断者按身体活动量分为活动组和久坐组,首先进行Go/NoGo抑制能力测试,然后采集他们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选取静息态的两项重要分析方法——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s,ALFF)和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来探讨身体活动对药物成瘾戒断者脑功能损伤的改善。结果:①Go/NoGo测试:活动组NoGo正确率显著高于久坐组。②ALFF分析:活动组在双侧脑岛、左侧额下回眶部、双侧额内侧回、左侧前扣带回、右侧背外侧前额叶、左侧枕上回、左侧辅助运动区、双侧内侧扣带回ALFF显著高于久坐组。③ReHo分析:活动组在左侧枕中回、双侧背外侧前额叶、左侧辅助运动区ReHo显著高于久坐组。这些显著差异脑区主要与成瘾的抑制能力有关。结论:①身体活动能有效地提高药物成瘾戒断者的抑制能力。②身体活动是修复药物成瘾戒断者大脑功能损伤的关键因素之一。身体活动可通过增加药物成瘾戒断者静息状态下脑功能的低频振幅和局部一致性,改善药物成瘾戒断者大脑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8.
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临床用于治疗应激紧张的CES(cranial electrotherapy stimulation)技术应用于运动员,探索可否成为运动实践中缓解运动员赛前应激紧张、睡眠困难和神经疲劳可供选择的手段。将16名射箭运动员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取脑电的部分指标观察该技术的影响。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使用3周CES调节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左枕功率谱能量比值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右枕功率谱能量比值的差异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右枕功率谱主频比值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同步性上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在其他定性分析指标上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aerobic exercise on spontaneous electroencephalographic (EEG) activity. Participants (N = 34) were asked to (a) sit quietly for a 10-min adaptation period, (b) either exercise on a cycle ergometer (n = 18) or watch a videotape (n = 16) for 15 min, and (c) sit quietly for a 10-min recovery period. EEGs were collected during the last 2 min of the adaptation period, the last 2 min of each 5-min stage of the exercise/videotape period, and the last 2 min of the recovery period. EEG power densities were combined across the alpha and beta frequency band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rain activation increased (i.e., alpha activity decreased and beta activity increased) during the exercise condition and returned, to baseline following exercise. This did not occur in the nonexercise condition. Thus, the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opponent-process theory (Solomon, 1980) in that brain activation increased during exerci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