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书院始于唐、五代,兴旺发达于宋代,而书院的学术繁荣则在南宋.笔者通过对宋代书院的学术特色分析,论述了宋代书院对当代大学教育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早期的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在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中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们对各自地区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以宋代书院为主的中国古代早期书院与时代相近的西欧中世纪大学(12-14世纪)为研究对象,就二者的形成机制、办学精神、目的课程、教学方法、历史影响诸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欧洲的中世纪大学和中国宋代的书院,它们都是当时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产物,是东西方高等教育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对东西方文化教育的发展都起过积极的作用。它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管理模式等方面颇有相似之处。中世纪大学具有很强的神学性质,而宋代书院则有鲜明的理学色彩;它们都以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法为主:欧洲中世纪大学和宋代书院都具有开放性、自治性和制度化的特点。但作为同一时期的两种高等教育形式,却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和历史命运,究其原因,在于两者产生的外部环境不同及由此引起的内在变化与差异。  相似文献   

4.
封龙山是古代石家庄地区著名的文化名山,自汉唐至明清,封龙山书院林立,其书院教育颇具特色.尤其是知名教育家主持或主讲书院,造就了封龙山书院教育卓越的办学成效,从中展现出书院教育个案历史阶段性的内容及特色.  相似文献   

5.
应天府书院是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在中国书院教育史上地位举足轻重。范仲淹一生重视教育,身体力行推动宋代教育的发展,他在应天府书院求学和执教的经历对日后主持庆历兴学、地方建学、设立义学等教育改革与实践活动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千余年,为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和学术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古代书院的主体性教育以及学习主体的学以求己和研讨切磋的研究型的学习模式,灵活的、优良的讲学、自修、研究精神,对当今教育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池州书院的历史文化考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书院是中国古代社会自唐宋以来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教育组织形式。池州是安徽最早建有书院,也是书院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池州书院,兴起于南宋,昌盛于明清,终止于清末,历时近千年。池州书院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很多特点,促进了区域文化的发展,为池州获得“千载诗人地”创造了良好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8.
古代书院文化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德育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精华,书院文化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涵。其德育内容表现为人伦、孝悌、诚信、立志、义节等方面的教育。围绕着这些德育内容,古代书院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培养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古代书院在德育内容的教育和运行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对于今天的学校德育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古代池州书院的发展及其对池州地区教育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州书院的发展状况,总的来说与全国书院的命运大致相同,形成于北宋,昌盛于南宋和明代,终止干清末,历时近千年.池州古代书院对当地教育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书院的讲学活动和讲会制度以及养士课艺制度方面.书院的讲会制度活跃了当时的学术氛围,为池州获得"千载诗人地"创造了良好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实用主义教学背景下,大学重功用、轻人文的现象比较突出.书院制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实现大学立德树人目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相关文献探讨,梳理了中西方书院的发展历程,对现代书院文化的内涵和属性进行界定,指出现代书院文化建设中存在双院职能定位难、文化氛围不浓厚、文化特色不鲜明、导师作用难发挥等问题.基于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书院文化建设经验提出依托五大书院、借助五大实践和四个体系等措施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1.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从唐代产生到清代终结,对我国学术文化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曾起过推动作用.古代河北书院有延请名师教学的传统;而招生对象则由最初的宽松随意转变为有资格水平与地域范围的要求;书院的师生关系融洽,形成师生平等、教学相长,学术自由、注重研讨的特点.这些办学优秀传统可以为当今学校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提升,尤其是师生关系的塑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观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个人的自由发展,对现代教育理念形成了极大的冲击。中国古代书院不仅注重平时的理论教学,更注重对学生道德的培养,这对中国古代教育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学习和了解古代书院的德育模式,对我国现代道德教育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书院自产生以来,就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书院作为一种十分成熟完善的文化教育组织,是中国古代教育高度发达的象征,其对学术自由的倡导,道德教育的重视等,对当今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办学模式、教育精神等方面对书院教育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在中国传统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宋时期的书院经历了一个由兴而衰、再由衰而兴的曲折复杂的过程。探讨这一过程。对两宋书院兴衰原因加以分析对比,对我国当前教育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书院产生于唐代,它源于私人治学的书斋与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即书院有官府和民间两大源头.宋代是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兴盛期,南宋则是书院管理体制得以确立的重要时期.南宋理学家和书院结为一体,赋予书院更多的学术教育理念,使书院承担起研究学术、发展教育、推行教化的重任,其管理亦借鉴官方学校、禅林精舍、道家清规,形成各种制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书院作为一种介于"私学"和"官学"之间的教育机构,曾经存在了上千年,它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对古代书院教育的教学特点、组织形式等多方面的研究,可以对现代高等教育研究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古代书院的经费筹集方式,对现代高校如何进行经费筹集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欧洲中世纪大学与同一时期的中国古代书院是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上两个重要里程碑,对当时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作为同一时期的两种高等教育形式,中世纪大学一直发展至今,而我国书院却逐渐消失在历史的浪潮中。通过对比分析二者的异同,能对我国现代高等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书院是中国古代的特有的教育形式,而导师制最早实行是在西方,文章通过将书院教育精神与导师制中的师生关系的构建联系起来,从书院教育中得到启发,对于更好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内高校实施的书院制改革是吸取中国古代书院文化传统,借鉴欧美大学住宿学院做法,结合高校自身的办学理念所进行的育人模式探索。这一新模式虽然近年来得到了国内多所高校的推崇,但由于改革刚刚开始,国内高校还未能抓住其精髓与本质,实施过程中也难免存在着一些不足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然而星星之火已经点燃,只要时机成熟,必成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20.
君主专制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政治制度,皇帝在国家发展和政权稳固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对皇帝的教育也成为中国古代帝王学的重要内容。入宋之后,士大夫们在与皇帝“同治天下”的观念引领下,对天子的为政之道和为君之德都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这种要求突出影响了宋代的皇帝教育。北宋重要的史家和士大夫范祖禹在其所著《帝学》中,对宋代诸帝接受教育的形式、内涵及皇帝教育的意义都有所论述,是宋代士大夫关于皇帝教育的最为详细丰富的著作,展现出宋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