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地合作是地方高校新一轮科学发展的新思路与战略选择。作为广东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广东医学院坚持开放的办学理念,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积极开展校地合作。在长期的校地合作中,学校重视加强领导,增强校地合作的有序性;明确定位与目标,把握校地合作的方向性;创新科技合作机制,增强校地合作的持续性;及时了解地方需求,提高校地合作的针对性;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形成校地合作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积极与政、行、企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对创新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完善高校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针对目前高校科研管理机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构建以企业牵头的、高校主导的、政府引导下的三种主体共同协作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为高校产学研环境下的科研活动提供了新的协同创新模式,为高校科研管理机制的创新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创新了高校科研管理机制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高校构建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与企业行业、科研机构积极开展合作是新时期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形势下,高校作为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新观念,加强协同创新理论研究,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相结合,积极构建校校、校所、校企(行业)、校地(区域)、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在对产学研合作各方目标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建立系统、科学的产学研合作评估指标体系,以期通过评估来促进过程管理的规范化和各方目标需求的实现,保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形成创新合力,助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潘丽  赵苏 《职大学报》2008,(2):127-128
为了更好地贯彻全省高校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实施<江苏高等学校"十一五"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高职院校要大力提升知识贡献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摆脱"次等教育"的观念,坚持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指导思想,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推动高职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增强科技服务能力,加大为国家、区域和行业发展服务的力度,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6.
《池州学院学报》2014,(4):F0003-F0003
池州学院女性与性别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13年,是中心以池州学院中文系和池州市妇联为依托单位,实行主任负责制,采用“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校地协作”的运行机制加强与兄弟高校的研究机构和地方妇女组织合作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职合作教育的深入发展,现有合作教育模式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产学研的"割裂式"发展,高校与国家、地方政府的"割裂式"发展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三螺旋"理论为视角,着重分析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三个层次:"实习-培训-就业"产学合作教育层次、"大赛-项目"产学研合作教育层次、"孵化-产业"政产学研三螺旋合作教育层次,理清在这三个合作层次中,高校、政府、企业三者间的职能定位与相互关系,并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合作教育实践出发,从建立新的组织机构、积极开展教研/科研活动、实现"五维"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营造校企合作文化氛围、积极寻求政府的支持等五个方面指出合作教育的深化途径。  相似文献   

8.
池州学院实施校地合作共建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地合作既是学校开放办学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办学模式,目的是为了处理好学校发展与地方政府、学校与市场的关系,从而为自己赢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池州学院与池州市实施合作共建是新时期高校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地方政府对区域范围内院校发展的保障、监督和宏观调控作用,是院校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必要条件.高校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培育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池州学院在认真研究办学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回报地方,创新发展,走校市合作,共建双赢之路.  相似文献   

9.
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企业应加强合作。目前研究生培养的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课程设置不合理,单一导师制,产学研共建平台的缺乏,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式,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利用各方资源搭建产学研共享平台,构建产学研协同培养体系,实现真正的创新型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两头热"。  相似文献   

10.
由于科研目标激励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原因,造成自治区各院校科研活动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既忽视了地方院校的职责与使命,也限制了教师与科研人员才智的发挥.从创新高校内部科研管理制度入手,完善科研成果评审环节、建立健全成果转化奖励与收入分配制度、成立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搭建成果转化平台、探索校企科研合作新模式,充分激发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各院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困境.  相似文献   

11.
科研评价机制对高校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当前电大现行的科研评价机制存在着一些不客忽视的问题,如科研成果评价标准表现出重数量、轻质量,重眼前、轻长远的倾向等等.电大应针对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科研评价机制创新方法与策略,完善科研评价机制,促进电大科研工作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产学研合作是高职院校提升内涵建设、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也是衡量一个学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重要依据。进入"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应致力于构建产学研长效深度合作的激励约束机制,探讨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作机制,从而提升自身的社会服务与辐射推广力。  相似文献   

13.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基本途径,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高校应紧抓机遇,整合资源,深化产学研合作,创建新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  相似文献   

14.
地方本科高校在完成升本任务之后就是推动内涵升本.升本之后,地方本科高校更加重视质量工程建设,重视科研平台建设,重视校地合作建设.信息技术革新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转型,这主要体现为文献资源建设的信息化、期刊数据库建设的主体化和读者服务建设的便利化.地方本科高校图书馆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化图书馆,它在业务内容上也要重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在功能定位上也是文化传承的知识宝库、大学文化的展示窗口、教学科研的保障基地和人才培养的文化阵地,在发展思路上也要突出地方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5.
台湾地区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对苏南地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重视与政府、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成功地构建了一套产学研合作模式,并产生了良好的绩效。文章介绍了台湾地区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了目前苏南地区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并参考台湾地区经验,对作为产学研合作主体的苏南地方政府、高职院校及企业三方分别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开展校企合作、打造一支产学研相结合的优秀团队、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烟台职业学院于2007年组织较强的科研力量成立了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所。以服务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图像预处理  相似文献   

17.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立校之基、发展与竞争之本,科研为社会服务必须成为现代大学的活力之源。所以,应当为大学的科研目标准确定位,立足于较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创新;科研必须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围绕人才培养来进行,做到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为此,必须营造教师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科研和谐氛围,增强学校服务地方的功能,使其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成分。  相似文献   

18.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铜陵学院利用产学研合作教育共建实践基地、优化专业设置、建立了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完善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探索多样化多层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改革评价机制激发产学研用主体的深层内驱力,面向新兴产业加速学科交叉集成,加强"产学研用"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泰州市产学研协同合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针对现阶段泰州市产学研的现实情况,分别从发挥政府部门服务和引导带头作用、创建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组织、促使并加强高校向技术型院校迈进、基于企业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体制、全面组建技术中介部门和经纪团队等方面,提出了泰州市产学研协同合作发展的有效路径。以期能够进一步推动泰州市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构成强大的合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与实体产业的驱动,沿线地方政府也在鼓励高校和企业开展高水平的校企合作,以实现教育和经济资源的共享,希望找到促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优解。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的有关政策,为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向社会输送高素养、强技能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责。传统产学研视角下的校企合作往往会受到回报周期长、权责不明晰、价值错位等多个问题的影响,因而停留在浅层阶段。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面对地方经济发展、企业转型发展、高职教育改革三重主体发展的迫切选择,寻求一种具有深度的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