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霞 《湖南教育》2007,(3):20-21
由于教育的核心是"人",那么影响学校的特色化建设的这个"支点"就应该是"学校中的人"--校长、教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2.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学生,培养人才,所涉及的三个客体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和学生,是一个由"人--人--人"构成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关于学校体育开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主学习"是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从而获得主动发展的一种教育教学思想和学习方式,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实践.本文从学校体育自身的特点及教育环境的影响方面论述了学校体育开展学生自主学习的必然与可能,总结了"教师导学--确定学习目标--探索性活动--评价反馈"的"自主学习"体育教学模式,构建了学校体育开展"自主学习"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座落在中国的"硅谷"--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高科技园腹地."从这里走向信息世界"是该校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献身IT事业的口号.这个口号引导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走进了信息世界,成为了信息产业大军中的一员.该校从1980年创办以来,已经培养出毕业生近5000人,他们就业道路畅通,就业率达100%.  相似文献   

5.
"校长第二"就是指年级组长.年级组既是学校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一个微缩的小学校. 作为"校长第二",我们要先谋本组的文化管理,形成本组的风格.我们觉得年级组就是"家乐福":家--"温馨的港湾",乐--"乐在其中",福--"享受幸福".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老先生就语文教学说过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我在这里套用一下,对班级管理而言--"管"是为了"不管".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主管理班集体,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因此,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原则,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获得最佳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其责任意识的强弱,管理能力的高低,作风是否民主等,都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学校管理者唯有以人为本、廉洁自律、精通管理、善抓细节,学校干群才能拧成一股绳,实观学校的管理目标和育人目标.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校长就要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8.
家访,是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教师搞好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都知道,家访在教育学生中的积极意义是不可低估的.可是近年来,教师家访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校访.学生的一个"带信"或老师的一个电话,家长们就像接到"圣旨"一样,忐忑不安地来到学校,恭恭敬敬地倾听老师的"高论".教师将自己职责中的家访,变成命令似的校访--"传唤",弊多利少.  相似文献   

9.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有一种不容易觉察到且与学校管理目标相悖的教职工心理现象--"为他"心理.它表现为部分教职工,甚至一些学校副职、中层领导,认为自己的工作都是为了校长或领导集体而干.这种心理尽管侧面反映领导干部个体或群体在学校管理中存在一定威信,但是更为重要地是它阻碍学校组织目标实现的负面效应,必须进行疏导和纠正.  相似文献   

10.
浅谈学校班级"人本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班级"人本化"管理的核心内容应是依靠人、尊重人、凝聚人、发展人;其实质是"人本",实践"人本"的理念,实现"人本"的目的;其策略是教师要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良好的班级文化,学生自主管理;其目的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现代管理学理论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地位,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运用到日常的管理之中.然而,这种理论在现代学校管理中的运用却显得步履维艰.由于过分强调科学管理,强调量化考评,以制度和数字去约束教师,而忽视了人的情感需要,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受到了极大地伤害.因此,笔者以为,倘要学校充满生机,具备持续发展潜力,那么,现代学校管理必须实现从传统管理理念向"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管理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所谓"立体德育",它有以下特点:一是育人的全面性,即坚持"三全"--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展开;二是育人的综合性,即坚持"三育"--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三是育人的主体性,即坚持"三主"--学生为主、活动为主、渗透为主.  相似文献   

13.
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郧县一中牢固树立"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建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三全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以人格为重,全面培养、全员参与、全程育人,努力实现学生发展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参与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是宁波大红鹰学院采取的特色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既是学校民主办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尊重学生主体性,提高管理的有效性、造就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本文在对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与网络使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问题的原因,提出基于网络载体的"参与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实践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1988年建校的农村初级中学,办学近20年来,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群策群力,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学校管理不断规范,以管理求效益,以质量求发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届人七的一致好评.作为学校,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且迫切的问题.为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了学校的长期发展,我们提出了科研促教求发展的办学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学校管理的起点和归宿是人,学校管理的动力与核心也是人,学校管理成功与失败也取决于人.俗话说得好,"人心齐,泰山移"、"人和事业旺"、"家和万事兴".  相似文献   

17.
马军 《教书育人》2007,(1):16-18
布局调整后,农村小学生和教师数量剧增,迅速形成了多轨制学校.作为计划体制下的事业单位--学校,用人体制不完善,缺乏用人自主权,教师职业倦怠,管理难度加大,已成为困扰很多学校发展的瓶颈!通过"纵向分组"管理模式,降低管理重心,在内部形成竞争机制,是目前布局调整背景下解决管理难题,提高管理绩效比较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杜林一中以"家"的理念为模式进行学校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焕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师生关系和谐,让学生享受到了被人关注的幸福,品尝到了爱的温暖,学生之间相处亲如兄弟姐妹,营造了和谐的学校氛围,实现了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跨越式前进.  相似文献   

19.
学校管理制度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制度的重中之重.在已经认识到教书可以育人.管理和服务同样可以育人的现代化学校文化理念下,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对处于学生工作一线的政工干部的理论水平、知识结构、管理能力、思想理念必要有新的定位和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阿基米德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我们要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就要找准这个"支点",但影响学校内涵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如学校文化、教育科研、人本管理、教育信息技术等等,然而,笔者认为,由于教育的核心是"人",那么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的这个"支点"就应该是"学校中的人"--校长、教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