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隋志》总集观念的基本特征在于将“总集”与“总集类”区别对待,这有助于廓清以往关于《隋志》总集的模糊认识。西晋挚虞的《文章流别集》以例称善,《隋志》标举其为总集之轨则。《隋志》“总集类”只是以“总集”之名提其纲,并非全然总集。《隋志》总集类的性质和著录范围可从《唐六典》、《旧唐志》中推知。  相似文献   

2.
清人笔记随录(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序 笔记的特点,内容为“杂”,形式为“散”。故历代著录多入杂家与小说家。《隋志》入《风俗通义》于杂家,入《世说新语》于小说家。《宋志》入宋祁《笔录》(《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四著录《笔记》三卷,即此书)于杂家,入释文莹《湘山野  相似文献   

3.
类目注释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类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类目注释是否合理、恰当、科学、实用,都直接影响其功能作用的发挥。本文分别对3D打印知识、项目管理知识、同类书排列方法3个类目注释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修改建议,希望促进《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一步修订,强化类目注释功能,更好发挥其工具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四库全书总目·类书》类序及各书提要对类书收录范围、性质、功能、分类等的认识。《总目》同时也很看重编排体例创新之类书,并将类书简史融入单一类书的评价之中,颇具史家意识和眼光。  相似文献   

5.
《中图法》4版类目注释中的同类书排列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括了《中图法》4版类目注释中的同类书排列类型,并据此提出了“种次号 年代号”、“种次号 名称号”和“种次号 名称号 年代号”3种编号方法。  相似文献   

6.
《四库全书总目》总结了我国古代图书分类的历史经验,集四部分类法之大成。本文通过对总目子部小说类的立类标准、收录范围及小说类与史部杂史类、子部杂家类的区分进行分析,探讨总目小说类的分类与当时学术、社会发展的关系,并分析了总目对小说类的处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试论《〈隋害·經籍志〉考證》中的“类中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书·经籍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四部分类书目,但《隋志》分类也有编次不当之处,于是姚振宗在其《〈隋书·经籍志〉考证》中对《隋志》进行了“类中分类”。文章从“类中分类”的缘起、特点及意义等方面对姚振宗的分类法做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图法》第5版2010年9月出版发行,《少图法》第3版修订工作也于2011年9月开始启动。沈阳市少儿图书馆承担《少图法》第3版TP类目的修订工作。依据《少图法》第3版的修订原则,结合分类工作实践和TP类目修订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调整类目结构、增设新类目、修改类目名称、增改类目注释及删除合并类目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9.
从《中文工具书》的两处关于“史志”的表述引发思考,分析了《隋志》作为通代性典制史志的性质与特点,探讨了《隋志》在中国古代典制工具书系列中的承上启下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宝春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1):136-148
《华林遍略》是萧梁时期梁武帝敕众学士所撰类书,其领修人是徐勉。以类事为重、追求宏富、一事多录是《华林遍略》的特点。《华林遍略》是中国类书史上的一座高峰,成书后盛传数代,为我国古代许多重要类书的蓝本,对中国古代类书的编纂产生了深远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初学记》是唐玄宗时官修的一部类书,在唐人类书中编纂较为精良。无论是比之于其先的《艺文类聚》,还是其后的《白氏六帖》,都远远胜出,可说是吸取之前各种类书长处而成的一部作品。《初学记》分成叙事、事对、诗文三部分。先前的类书只是对材料的逐条摘抄,各个材料之间缺乏联系,较为零乱;而《初学记》则不然,它杂取众家,而前后连贯流畅,  相似文献   

12.
王菊花 《图书情报工作》2005,49(Z1):138-139
介绍《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第4版的文学类目修订特点,结合实际工作,从文学理论的角度分析文学类目,并对有些类目的列类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统计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和《杜威十进分类法》第22版中医学类表中的相关数据。从类目结构、类目数量、类目质量几个方面,利用类号长度、类目包容度、参照度、清晰度等多个性能指标,对两表进行定性定量测评,并根据统计结果提出今后借鉴《杜威法》修订《中图法》医学类表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三)经部类目与图书著录 经部类目的设立 懦家经典在西汉确立了经的地位以后,东汉初年,班固据刘歆《七略》撰《汉书·艺文志》,于“六艺略”著录儒家经典,分立九个类目,即:《易》类、《书》类、《诗》类、《礼》类、乐类、《春秋》类、《论语》类、《孝经》类、小学类。《汉志》“六艺略”的类目,奠定了后世书目经部类目划分的基础,以书为类成为经部类目的一个突出特点。 从《隋书·经籍志》到《四库全书总目》,经部类目的设立,皆沿从《汉志》,或大同小异,从无超出其规范者。《隋志》将《七录》“技术录”中的“谶纬类”移入经部,唐代母煚的《古今书录》、《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南宋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经籍考》等书目因之。《隋志》于《论语》类后附著“五经总义”方面的图书,《古今书录》增立“经解类”,两《唐志》、南宋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经籍考》、《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目因之;其中,《明志》改称“诸经类”,《四库全书总目》改称“五经总义类”。南宋尤袤的《遂初堂书目》将《孟子》由子部移入经部,附著于《论语》类之后,《直斋书录解题》仍合类著录,而将类名改称“论孟  相似文献   

15.
一新兴门类兴起时,若不是从某类中独立出来(如史部之于六艺略春秋类),或与某部关系极为密切(如史部之地理类),则往往先附于子部杂家之下,待有类可归或能单独立类时再析出。这样,子部杂家类往往最能反映一个时代学术门类的新发展。明清学术发展的大趋势,在《四库提要》子部杂家中就有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中图法》和《科图法》中的地理学科从类目体系编排、类目之间的关系、类目名称的规范使用等方面作一比较,指出其欠缺之处,力求使图书的分类能够完整、准确地反映学科的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医学文献分类的角度 ,剖析《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医学专业分类表》的主要编制特色、编制说明 ,《医学专业分类表》与《中图法》(第四版 )相关的学科 ,《医学专业分类表》变动类目与《中图法》(第四版 )R类对照表类目 ,探讨了对医学文献类目准确归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结合分类标引实践,对《中图法》(第4版)K81传记类的立类原则、类目设置、类目注释进行了评价,并对不足之处提出修订意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的修订主要表现为类目或局部类目体系的合并、分出和改序等变化。类目合并分为下位类合并到上位类、同位类或相关类目间的合并。类目分出分为上位类分出的内容增设下位类、同位类或相关类目分出的内容增设新类目。类目改序分为类序、类级、隶属关系的调整及增改注释等。凡属于粗分、细分之间的变化的类目,一般不用改编原分编文献;如果属于类号相差甚远、与文献原归属类目距离较远、被新类目占号的情况,应当改编文献,以免造成藏书混乱。  相似文献   

20.
论述《中图法》第四版关于艺术类一些类目设置较粗,不适应美术专业图书馆的需要,一些艺术类类目应细分,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